唐芳
5月10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在廣州參與某平臺電商直播,短短半小時內賣出2萬公斤嶺南荔枝。趙春江院士同時也是廣東眾多農村科技特派員中的一員,直播中,他不僅現場做了一道荔枝苦瓜涼拌菜,還為荔枝產業數字化發展出謀劃策,吸引百萬網友觀看,被親切地稱為“荔枝院士”。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各類網絡平臺迅速發展,為非常時期的信息溝通搭建了橋梁。科學家們也積極“觸網”,從疫情嚴峻期間通過網絡平臺發聲解疑答惑,到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后參與直播助農帶貨等,為人民群眾謀福祉,把科技知識帶到千家萬戶。
為人民“觸網”,疫情防控顯擔當。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科學家的專業判斷和權威解讀變得至關重要。通過網絡平臺,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一線科學家和醫生第一時間解疑答惑,介紹病毒致病機理及有效防范措施,把實驗室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紹給大眾。
為科普“觸網”,讓高冷科學有溫度。科學從來不是死的知識,而是就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觸網”,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淺出,激發了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提高了科學素養。
為實用“觸網”,讓頂尖科學接地氣。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走出象牙塔,零距離科普,把科學帶到田間地頭,科學再也不只是實驗室里的數據、論文里的圖表,而是可以看得見的變化和收獲。
在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要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己任,把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
搞科研,能唱響陽春白雪;做“網紅”,也能走近普羅大眾。科學家掌握的知識是全民的財富。科學家“觸網”,讓看似“遙不可及”“高大上”的科學知識,穿越屏幕抵達千千萬萬人心中,也彰顯出科學家本人的一腔為民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