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容 郝洲
國內疫情發展基本進入后期,截至5月7日,全國(除港澳臺地區)確診病例26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77993例,累計死亡病例4633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2886例,現有疑似病例6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736010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6167人。
回顧國內疫情發展階段,我們可以發現,國內疫情基本經歷了發酵、快速暴發、達到高峰期、明顯好轉、逐步收尾這幾個階段。
在快速暴發期,人們最為關注新增確診和死亡兩大數據;到了高峰期,在新增確診和死亡數之外,人們也關注總數,如總確診數和總死亡數;到了國內明顯好轉和逐步收尾階段,海外疫情開始進入快速暴發階段,人們開始尤其關心境外輸入病例數,擔心引起二次暴發。
另一個社會尤其關注的數據是無癥狀感染人數。隨著疫情好轉,無癥狀感染者的潛在威脅成為外部公眾的重大關切議題,為了回應關切,3月31日開始,國家衛健委在每日疫情通報中加入了無癥狀感染者的統計數據。
從數據上看,境外輸入和無癥狀感染導致疫情二次暴發概率較小。
根據國內的新增確診病例增長情況,國內疫情已經進入發展后期。目前一部分增量來自于境外輸入,但是國內尤其是重點城市在過去兩個月內積累了充分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診療經驗與能力,國內對于后續的境外輸入會有充分的應對,由于境外輸入導致的國內疫情二次暴發的概率很小。
再來看看海外的情況。
截至北京時間5月6日12時,全球累計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已經超過360萬,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累計病例超過25萬。全球單日新增病例仍處于8萬上下的平臺拉鋸階段,單日新增的峰值出現在4月25日,超過10萬例,達到102737例。全球感染病例超過10萬例的國家達到9個,分別為美國、西班牙、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俄羅斯、土耳其和巴西。
歐美國家已經基本度過了疫情高峰期,但是發展中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由于檢測力度不足,疫情摸底尚未完成,更談不上隔離和追蹤,因此全球范圍內的單日新增量仍然維持在8萬左右,疫情未出現緩和跡象。5月1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繼續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人類距離戰勝新冠病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截至5月7日24時,全國(除港澳臺地區)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2886例,其中,武漢累計報告確診病例50333例,湖北非武漢地區17795例。根據圖表我們可以發現,自1月23日到2月23日,是全國非武漢地區累計確診病例的極速爬升期,持續時間一個月。武漢作為中國疫情重災區,這個爬升期要比全國更長,一直持續到了3月5日。
全國累計死亡病例4633例,其中,武漢3869例,湖北非武漢地區643例。作為中國疫情的重災區,武漢的死亡病例占全國的84%。讓我們銘記疫情中逝去的每一個生命。
中國在這一輪新冠肺炎中的病死率為5.6%。相對美國、法國、英國等歐美國家目前普遍兩位數以上的病死率,相對較低。但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在疫情暴發的最初,病死率是最高的,最初病例激增時,衛生系統難堪重負,后續,隨著醫療資源的補位,確診病人可以得到更高質量的救治,病死率會越來越低。中國已經基本走完了這一輪疫情的全周期,但海外國家目前仍處于高峰期或尚未被控制時期。
國內的新增確診病例方面,新增確診病例呈現出了一個完整的拋物線格局。新增確診病例是衡量疫情暴發的重要指標。基于這條拋物線,我們可以發現,對于國內疫情相對較重的湖北地區以及武漢地區,疫情從快速暴發經歷高峰期至明顯好轉需耗時3周至4周,對于疫情程度相對低一些的湖北省外地區,疫情從快速暴發經歷高峰期至明顯好轉需耗時2周至3周。
值得注意的是,2月13日,這條拋物線上出現了一個“極值”。當天,湖北發布的新增病例數包含了大比例的存量劃轉,將前一日首次發布的臨床診斷疑似病例放進了新增病例數據中。
這個數據主要是已存病例的統計口徑改變,是前期隱形“堰塞湖”主體的顯形,說明盡查、盡收、盡治、盡計(統計)有了成效。
隨著疫情形勢好轉,無癥狀感染者的潛在威脅成為外部公眾的重大關切議題,為了回應大眾關切,3月31日開始,國家衛健委在每日疫情通報中加入了無癥狀感染者統計數據。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監測方案(第三版)》中的定義,無癥狀感染者為無臨床癥狀,呼吸道標本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的患者。經歷了4月3日-12日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高峰期后,無癥狀感染者目前可見在緩慢下調。
疫情雖然有所緩解,但國內對于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力度一直在線。截至5月7日24時,全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736010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6167人,為最高峰時的3.7%。
進入5月以后,日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均在10例以下,但與我國接壤國家單日新增病例相比一個月前增長超過7倍,防境外輸入和疫情反彈的壓力仍在加大。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要繼續做好密切接觸者的追蹤管理,切斷傳播途徑,發現一起,撲滅一起。
統計數據顯示,武漢的累計治愈率92.31%,國內非湖北地區為94.26%,湖北非武漢地區為96.39%。重癥患者轉歸為治愈的比例為88.9%。總體來看,恰當的宏觀政策與防控策略、醫務工作者的全力投入,以及全社會的努力,才有了當前的疫情防控成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風暴中心武漢,4月26日實現了確診病例和重癥病例雙雙“清零”。




由于前期檢測、隔離、追蹤和治療措施介入及時,中國和韓國的疫情都快速得到了控制,再加上解封之后,要求全民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除零星聚集性感染事件之外,沒有出現疫情大規模復發的跡象。而美國和歐洲幾個主要國家(不包括德國)前期檢測力度遲遲跟不上病毒擴散速度,實施隔離舉措也不夠嚴格,在疫情高峰過后又急于解封,因此會經歷一個較長的疫情收尾期。
美國的檢測量最高時已超過每日30萬次,從4月下旬開始,基本保持在每日20萬+的水平,這是美國新增確診病例數字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從圖10中的折線也可以看出,美國的邊際陽性率在呈下降趨勢,因此可以判斷出美國的疫情蔓延趨勢已經初步得到遏制,但是隨著各州急于解封,恢復社會經濟活動,復工復產期間的隔離措施是否到位,將決定美國何時能走下平臺期。
韓國在完成對新天地教會的排查之后,加上隔離措施到位,于3月上旬快速控制住了疫情。
日本在2020東京奧運會宣布推遲之后才開始專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中國之外最早發現感染病例的國家之一,日本直到4月16日才宣布全國進入“緊急事態”,但檢測量又遲遲跟不上,因此日本的疫情何時能夠收尾尚未可知。
英國由于ICU床位不足,因此病亡率甚至超過意大利和西班牙。前期的拖延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給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減輕了一些負擔。在英國的疫情高峰期間,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甚至也感染了病毒,并一度病情危重。
意大利由于人口老齡化嚴重,65歲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22.8%。因此意大利的疫情高峰期持續時間較長,死亡病例總數也較多。
西班牙的情況與意大利類似,也屬于歐洲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國家之一。單日新增的峰值一度超過8000例。
法國數據兩次出現大幅波動,一次是4月3日將養老機構的病例數納入統計,一次是4月16日將養老機構的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分別統計。總體來看,法國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
德國被稱為歐洲抗疫的“優等生”。在得到中國通報的信息之后,快速開發出高質量的檢測方法,并對全民展開了大規模病毒核酸檢測,因此很快度過了疫情高峰期。而且德國的病死率在歐洲幾個疫情嚴重的國家中最低。
伊朗是中東地區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單日新增峰值曾達到3186例,隨著檢測規模的擴大和隔離措施的推進,伊朗已經緩慢走下了平臺期。

境外數據截至北京時間5月8日12:00 國內數據截至北京時間5月7日24 時(不含港澳臺地區)





(海外數字截至北京時間5月8日12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