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東 劉源 張溢洋
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多層次、全方位健康需求,成華區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建設的系列重要論述,堅持以打造面向“一帶一路”醫療健康服務首選地為目標,依托成都東客站樞紐經濟功能區,著力建設國際知名醫療中心、國際“醫美之都”的協同發展區,深入探索構建國際化“醫療、醫美、醫養”融合發展的“三醫”產業社區,取得階段性成效。
多措并舉,探索“三醫”高規格錯位發展
始終堅持以產業功能區建設作為構筑產業發展優勢的主抓手,以“人城產”的城市演進邏輯,更大范圍聚集高端資源、更深層次融入國際分工、更高能級提升產業水平。
一是把握動向之脈,高端規劃保發展定力。按照“先策劃后規劃,先設計后施工”原則,著力加強功能區的規劃設計,提升社區治理的系統化、現代化、精細化水平。一方面,加快推動“多規合一”試點實施。切實將產業功能區規劃作為推動產業經濟發展的總綱,以產業社區為單元營建高品質功能設施,集成整合專項規劃成果,多部門共建“多規合一”互通共享平臺,打通部門數據互通渠道,促進信息資源共享,提升系統化規劃水平。另一方面,全力推進城市級TOD綜合開發建設。搶抓全市TOD綜合開發龍頭示范項目機遇,扎實推進東客站片區110萬平方米地下空間、城市景觀、產業載體等綜合開發,加快打通交通圈、商業圈、生活圈連接通道,打造“人隨線走、站引人聚、商行兩宜”的現代化“三生”融合典范。
二是把握動力之脈,政府統籌激發展潛力。堅持政府引導,明確統籌職責,在成華區政府的指導下,由功能區管委會負責頂層設計和整體統籌,構建了以黨工委為核心領導力的“共建共治、共推共管”的協同發展共同體。各部門堅持問題清單制,通過定期召開企業座談會,收集企業情況,了解企業困難,建立企業問題臺賬。奔著問題去服務,強化“清單式”“保姆式”服務,把破解項目推進的難點、痛點、堵點作為重要內容,全力推動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提檔升級。
三是把握動能之脈,市場參與促發展活力。堅持市場主導,充分利用“無形之手”在資源配置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深化政企合作,積極引入市場專業機構參與構建產業生態圈,共同推進降本增效。一方面,在機制上“謀新招”。結合醫療健康產業特色,構建以專業化為導向的管理運營機制,形成了“管委會+專業公司”的運營架構,通過打造中國首家醫療健康與商業服務并重的“雙核心”綜合體,開啟產業項目招引新模式。另一方面,在招引上“出實招”。牢固樹立“大健康”理念,站在全局、長遠、整體的角度思考謀劃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以龍頭企業新加坡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為產業項目招引平臺,對產業鏈上下游重點企業開展深度招引談判,對重大項目進行“一對一”跟蹤協調與服務保障,實現項目建設“定制化”。
多點開花,助力成華高質量創新轉型
狠抓“三重”工作,通過系統規劃、招才引智、保障服務,一個國際化“三醫”產業社區正在東部成型成勢。2019年,成都東客站樞紐經濟功能區新簽約引進重大產業化項目12個,投運13個,加快建設25個。
一是專業化平臺運營成效顯著。功能區內鵬瑞利置地集團以其先進的市場運作經驗,以健全產業鏈為抓手,陸續投入5億元,引入多家“三醫”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機構,包括鷹閣醫院、圣丹福整形美容醫院等醫療機構;新引進獨角獸企業上海聯影(估值50億美金)成立成都影和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等一批醫療項目。通過專業平臺系統、精準地招引,功能區“三醫”產業鏈逐步健全完善。
二是全生命周期業態初具規模。圍繞“預防—治療—醫美—休養”主線,功能區入駐的醫療健康機構涵蓋綜合醫院和綜合門診部,中醫、康復、醫學美容等專業醫療機構,月子中心以及第三方醫學檢驗、影像機構等不同類別,整合了多個醫學學科和國內外優質醫療健康資源,在提供各有側重的醫療服務的同時,可共享彼此間的病理、醫學影像、醫學檢驗等醫療資源,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享互補。
三是國際化醫療水平穩步提升。功能區以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高端定制一站式健康生活新地標”,先后引入5家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開辟了外資醫療機構進入中國的新路徑。多家外資醫療機構的集中入駐,為市民提供和鏈接豐富的國外醫療資源,優化了國際營商環境,填補了整個西南地區國際醫療市場的空白,提升了成都市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城市形象。
多管齊下,激發全域高端化“鏈”式效應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下一步,成華區將深化對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和規律的認識,集中力量提升產業能級,增強要素吸附能力,構建國際化、多元化、協同化的產業生態體系。
一是強鏈——著眼高端“鏈主”企業集聚。在項目招引方面,繼續堅持圍繞主導產業“兩圖一表”,推進在談項目落地、抓好重點企業培育、強化品牌項目引領,加快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形成“實物量”;深入落實重點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和“一企一策”扶優措施,強化對領軍企業的跟蹤服務研究,針對性調研訪談主導企業,并依據產業發展趨勢和企業需求編制服務配套清單。
二是補鏈——精準配置“鏈條”缺失環節。以“補鏈”為重點,完善成華區現有醫療健康產業鏈延伸,強化產業鏈縱深規劃,加快推進產業鏈縱向延伸、橫向聯合、跨越發展。對產業鏈中的缺失環節,通過擴充相關企業數量、增加業務模塊等方式加以補充,加強在醫藥、體檢、基因檢測等健康細分產業的上下游展開招商規劃,多點、定向、全域吸引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供應商,以形成產業競爭優勢;整合產業要素、抓好產業融合、深挖產業資源,對醫療健康產業的細分橫向服務鏈建立相關配套服務體系,促進區域產業鏈更優、更快發展。
三是固鏈——有序推進“鏈群”耦合共振。明確大健康產業發展目標,聚焦重點領域,充分發揮自身錯位協同區優勢,注重鏈群耦合效應。結合省、市引才政策,發揮主導產業集群匯聚高端人才的優勢,以項目帶動人才,重點對接與主導產業關聯度高的緊缺型人才,制定針對性的長短期引才計劃,提高引才的實用性和高效性;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以人才鏈為引擎,有序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最終實現以“四鏈”協同驅動的乘法效應促進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實現價值鏈向高端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