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盈



【摘 要】公司投資效率受內部主體與外部經濟政策環境的共同作用,在我國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產業政策和政府支持等外部環境在公司投資方面的影響日益顯著。文章研究了產業政策、政府支持與公司投資效率之間的關系,發現支持性產業政策會降低公司投資效率,政府支持力度越大則公司投資效率越低,這為如何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實證依據,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合理制定產業政策、加強公司投資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產業政策;政府支持;投資效率
【中圖分類號】F121.3;F275;F812.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1-0001-03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產業政策是以促進產業升級為目標而實施的一系列優惠政策與措施,如降低行業準入門檻、降低融資成本、減輕稅收負擔、放寬行政管制等。產業政策包括國家產業政策和地方性產業政策,能夠放松對弱勢公司進入某一行業的管制,優化調整產業內部結構,并對公司發展提供優惠政策,進而對公司投資效率產生一定影響。產業政策是政府干預行業發展、調整產能的重要手段,政府為實現宏觀經濟目標會運用產業政策手段對社會資源進行調控配置。當政府產業政策不明確時,公司在缺少政策引導的情況下,能夠增加對市場投資的敏感度,更容易洞察投資機會,進而提高投資效率。但是,當公司收到產業政策的利好信息時,會在投資決策中充分考慮這一因素,若選擇跟隨產業政策,則會使投資決策受制于政策導向作用,降低公司投資效率。舒銳(2013)、孫早(2015)及席建成(2015)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產業政策可提高工業行業的產出,但是沒有提升生產效率。周亞虹等人(2015)研究發現,產業政策會促使公司盲目擴張規模,增加同質化產品,引發產能過剩現象。受信息不對稱、傳統行業競爭優勢不明顯及羊群效應等因素的影響,政府若采用產業政策對行業發展進行行政干預,可能會造成公司過度投資,降低公司投資效率。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設1:產業政策會降低公司投資效率。
在產業政策的引導下,政府會加大對產業政策導向型公司的支持力度,將政府補助作為主要的支持方式,鼓勵產業政策導向型公司發展。例如,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的快速發展與政府支持有著直接關系,2010—2011年該公司獲取政府各項補助高達10億元,補助增長13.4倍,與此同時公司新增投資總額較同期相比增長了12.3倍;2011—2012年,公司獲取的政策補助下滑60%,與此同時公司新增投資總額較同期相比降低了70%。由此可以看出,公司投資總額與政府支持力度息息相關。該公司2010—2011年的凈利潤僅增長2.7倍,但是新增投資總額卻是凈利潤的11.4倍,這使得政府支持所帶來的公司投資效率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質疑。周亞虹等人(2015)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政府補助能夠促進新興產業發展,但是在產業迅速擴張后,政府補助投入減少,不足以鼓勵更多的公司投入資金進行研發創新,進而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此外,部分公司還存在著為了獲取政府補助而投資的現象,忽視了市場需求導向,強行將公司并入政府支持行列,降低公司自身的投資效率。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設2:政府支持力度越大,補助越多,公司投資效率越低。
2 數據與變量
2.1 數據來源
由于“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尚未結束,所以本文研究選取“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期間2 320家A股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并對中央及31個省市自治區的產業政策進行整理。本次調研數據來源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和Wind數據庫,共獲取22 502條數據記錄。
2.2 變量選取
2.2.1 產業政策變量
本文選取“五年規劃”中的支持性產業政策內容對產業政策與公司投資效率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十一五”規劃期間的支持性行業包括農業、林業、電子元器件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子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公路運輸業、水上運輸業、計算機應用服務業、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公共設施服務業,以及衛生、保健、護理服務業等;“十二五”規劃期間的支持性行業包括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煤炭采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采掘服務業、電子元器件制造業、日用品電子器具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以及蒸汽、熱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煤氣生產和供應業、鐵路運輸業、公路運輸業、水上運輸業、旅游業、廣播電影電視業、信息傳播服務業等。在《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要重點支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分別是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產業;發展服務業,營造有利于服務發展的政策環境;支持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加強智能電網、高速鐵路、油氣管網建設;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鼓勵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改造提升制造業,依托國家重點工程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淘汰落后產能;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積極發展電子商務。
2.2.2 政府支持變量
本文選取政府補助Gov作為政府支持的研究變量,公司獲取的政府補助相關數據可通過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財務報表中營業外收入項目下設“政府補助”科目獲取。
2.2.3 投資效率變量
本文構建基礎投資模型(如公式1所示),其中t表示當期;t-1表示上期;Invest表示投資水平;TQ表示投資機會;List表示上市年限;CF表示現金持有量;Size表示公司規模;Lev表示資產負債率;return表示盈利能力;Growth表示公司成長性;SOE表示產權性質;Industry表示行業效應;Year表示時間效應。選取模型計算得出的殘差絕對值作為偏離正常資本投資的程度,即投資非效率(Inefficiency)。投資非效率越高,則說明投資效率越低。
2.2.4 變量說明
(1)因變量。包括公司投資水平(Invest)、投資非效率(Inefficiency)。
(2)自變量。包括中央產業政策(IPc)、地方產業政策(IPL)、政府補助(Gov)。
(3)控制變量。包括公司價值(TQ)、公司規模(Size)、公司成長性(Growth)、資產負債率(Lev)、經營現金流(CF)、股票收益率(return)、現金持有量(Cash)、產權性質(SOE)、上市年限(List)、行業效應(Industry)、時間效應(Year)。
3 實證研究
3.1 產業政策與公司投資效率之間的關系
本文利用基礎投資模型衡量因變量投資非效率與自變量產業政策的關系,產業政策分別選取中央產業政策和地方產業政策,研究樣本選取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產業政策與投資效率之間的回歸分析結果見表1。
通過表1可以看出,列1中的IP系數為正數,表明IPL對公司投資效率有顯著作用,即公司的Inefficiency上升0.001 5個單位,降低了公司投資效率,驗證了假設1;列4中的IP系數為正數,表明IPc對公司投資效率有顯著作用,即公司的Inefficiency上升0.003 0個單位,降低了公司投資效率,同樣驗證了假設1;列3和列6表明國有企業與產業政策系數的關系不顯著,而列2和列5表明民營企業與產業政策系數的關系顯著,說明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對產業政策的反映存在差異。產業政策沒有對國有企業投資效率產生顯著影響,這可能是由于政府一直干預國有企業經營與投資,在產業政策出臺之前就影響著國有企業的投資行為,給予政策傾斜,使得國有企業投資本身帶有濃重的政策性色彩,所以產業政策的實施對國有企業原有投資方式不會產生較大影響。產業政策對民營企業投資效率產生了顯著影響,即產業政策明顯降低了民營企業投資效率,這可能是由于政府在執行產業政策時降低了民營企業的融資壁壘,調整了行業內的競爭格局,使得民營企業未能充分考慮自身發展情況就盲目跟隨產業政策導向進行投資,降低了投資效率。
3.2 政府支持與投資效率之間的關系
本文利用基礎投資模型和財務報表中“政府補助”科目數據(Gov),用以研究政府支持與民營企業投資效率之間的關系,因變量為投資非效率,自變量為產業政策。政府支持與民營企業投資效率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列1和列2表明產業政策與民營企業均為顯著相關,說明支持性產業政策會提高公司的投資非效率,降低公司投資效率;IP*Gov系數均為正數,說明政府支持對公司投資效率會產生顯著影響,即Gov越高,公司投資非效率越高,公司投資效率越低,驗證了假設2。
4 結論與建議
通過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結論:支持性產業政策會降低公司投資效率;政府支持力度越大,政府補助越多,則公司投資效率越低。這是因為在支持性產業政策發布之后,行業壁壘和融資難度有所降低,為公司擴大投資規模提供了有利條件,公司利用優惠政策和政府補助將資金投入到政府支持性產業,易造成該產業產能過剩,降低該產業的投資回報率,進而降低公司的投資效率。結合本文研究結論,對如何處理好產業政策、政府支持與公司投資效率的關系提出以下建議:第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如何引導公司提高投資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政府補助,并對產業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階段性評估,以及時糾正產業政策引發的不良行業競爭現象;第二,企業要從投資效率角度出發對投資做出決策,正確看待支持性產業政策下提供的投資機會,充分調研產業政策與公司成長和發展之間的關系,避免不必要的過度投資,促使公司投資更加理性化、科學化。
參 考 文 獻
[1]王克敏,劉靜,李曉溪.產業政策、政府支持與公司投資效率研究[J].管理世界,2017(3):92-93.
[2]李苗.產業政策、銀行信貸與企業投資: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6.
[3]張新民,張婷婷,陳德球.產業政策、融資約束與企業投資效率[J].會計研究,2017(4):123-124.
[4]李婷.產業政策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基于產權視角的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2018(8):42-44.
[5]劉文杰.產業政策、公司治理與企業投資效率[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8.
[6]胡本源,辛瑩瑩,辛成龍.產業政策、高管過度自信與企業現金持有[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7):142-143.
[7]鞠曉生,盧荻,虞義華.融資約束、營運資本管理與企業創新可持續性[J].經濟研究,2013(1):14-16.
[8]宋凌云,王賢彬.重點產業政策、資源重置與產業生產率[J].管理世界,2013(12):92-93.
[9]陳信元,靳慶魯,肖土盛,等.行業競爭、管理層投資決策與公司增長清算、期權價值[J].經濟學(季刊),2014,13(1):123-125.
[10]韓乾,洪永淼.國家產業政策、資產價格與投資者行為[J].經濟研究,2014(12):14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