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銘鴿

【摘 要】近年來,吉林省經濟增速逐年變慢,為實現吉林省經濟穩定增長,應盡早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早日形成“一帶一路”的東北格局,增強吉林省的經濟發展動力。為此,需要引進符合“一帶一路”發展倡議的人才,人才是地區乃至國家發展的基礎,面對這樣的發展形勢,吉林省目前的經濟發展需要著眼于人,著力于人,在理論和技術水平上實現更高的飛躍,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吉林省;“一帶一路”;人才需求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1-0010-02
1 吉林省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性
“一帶一路”發展倡議有利于我國和平發展愿望的實現,并對我國經濟安全及空間倡議布局的發展起到了更加有利的作用。“一帶一路”倡議所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為全球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力量,在全球經濟低迷時,“一帶一路”建設為全球的經濟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而作為老東北工業基地和對接東北亞絲綢之路端口的吉林省,與“一帶一路”倡議之間有著緊密聯系。只要充分發揮自身產業優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必將實現吉林省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因此,更需要引進大量符合“一帶一路”發展倡議的專業人才,加快“一帶一路”濟發展進程,促進吉林省經濟增速。目前,已有150多個國家簽署了百余份合作文件,這對吉林省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計劃也提出了要求,需要利用吉林省的地理優勢及全新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發掘出全新的優勢與亮點,從而大力推動吉林省經濟發展。為此,應該優化和壯大人才隊伍,為融入“一帶一路”倡議蓄力,為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及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政策做出調整,從而促進吉林省經濟的大幅度提高。
2 吉林省“一帶一路”倡議所需人才的要求
2.1 吉林省東北老工業發展振興所需人才
作為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吉林省造出了新中國的第一輛汽車,但至今經濟與制造業的業績平平。為此,需要作出相應的倡議性轉型,應把目光從過去的傳統汽車制造業轉型為智能汽車制造,加強數字產業化,實現網絡信息與傳統汽車制造業的完美融合,加速吉林省作為支柱產業的汽車制造業的智能化。對此,只有擁有傳統汽車制造業和新型信息產業的雙向人才,才能碰撞出汽車智能化發展的火花。機器制造業人才是制造業的基礎和支柱,但想以開放的眼光發展,還需要信息技術人才,在這個信息時代,信息與智能成為國家的主導產業,因此必須融入信息因素,才能使制造業重創輝煌。
2.2 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所需人才
吉林省不僅是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也是“一帶一路”向北開放的重要港口。吉林省與朝鮮隔鴨綠江相望,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陸路相連,同時圖們、琿春地區也有通向日本、蒙古及西伯利亞的運航線。吉林省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利于我國“一帶一路”倡議與東北亞各國的貿易往來。對此,應該把握住自身優勢,加大與周邊國家的進出口貿易及對外開放的格局。目前,需要著眼于翻譯人才及經濟管理類人才的引進,只有將自身的配置調節到最優的狀態,才能夠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倡議。
2.3 吉林省產業轉型所需人才
吉林省的支柱產業為汽車制造業,為加速產業結構的升級,我們也應當重視其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需要培養汽車服務業及洗車制造業的人才。同時,吉林省的農業及旅游業發展得也相對較好。吉林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綠色生態也是目前必須做好的一步,應培養及引進農業技術人才,從而把吉林省的農業發展得越來越好。
3 吉林省人才現狀
3.1 吉林省的企業人才稀少
對于吉林省的人口基數來講,吉林省的人才總量逐年升高,但有利于吉林省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所需的人才數量匱乏(見表1)。吉林省需要應用于東北老工業基地制造及對外進出口貿易的專業技師性人才及高等學歷人才基本都工作在機關及省級事業單位,因此各大企業中的人才量較少,企業想擴大發展具有一定的難度。為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吉林省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及高等教育人才成為現在發展的基礎性難題。
3.2 吉林省重要領域人才短缺
吉林省想要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所需經濟貿易類人才、專業技術人員、高等教育人才、信息技術人才及翻譯人才,等等,但目前吉林省人才嚴重匱乏。根據數據分析,2015年吉林省人才總量已達282.6萬人,但所需的經濟金融類人才僅占人才總量的4.7%,信息技術類人才占總量的2.9%,即使是發展較好的農業,現有農業類人才也僅占人才總量的2.4%。目前的人才比例,對于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計劃是遠遠不夠的。
吉林省近幾年統計數據顯示,人才總量不斷提高,但創新成果并不顯著。目前吉林省人才引進是重中之重的任務,若沒有高效引進人才的方案,那么吉林省的經濟發展無法顯著提高,吉林省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藍圖也很難得以實現,這將不利于吉林省老工業基地的發展及進出口經濟貿易的穩定運行。
4 吉林省引進人才政策分析
4.1 提高現有技術人才專業技術水平
用好現有專業技術人才,提高技術人才專業技術水平是基礎。一方面,針對專業技術人才進行繼續教育培訓,旨在更新知識,提高整體素質。進一步強化繼續教育對提升專業技術人才能力素質的主渠道作用。制訂在企業管理、語言翻譯、信息技術、機械制造等專業科目繼續教育培訓計劃,分類開展崗位培訓,提高職業素質和職業發展能力。吸引并鼓勵與當地機構或者公司創建符合吉林省現今省情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基地。另一方面,創新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了解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導向,合理調整學科專業設置,注重培養符合吉林省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充分利用繼續教育基地等資源,不斷提升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崗位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吉林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全面對接東北振興戰略及國家相關重大規劃奠定堅實基礎。
4.2 通過政府政策引進外來人才
為實現吉林省區域經濟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引進外來專業技術人才,政府的政策起著主導作用。一是通過政策的傾斜,全面落實提高和完善專業技術人才崗位聘用、資金待遇等制度,吸引具有現代農業、信息技術、企業管理、生態保護等方面人才來吉林省發展。對于從國外、省外全職引進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信息技術人才等,經評審認定后,省級財政應給予相應補貼,也可根據本人意愿選擇落戶,政府相關部門和用人單位須妥善解決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問題。二是設立人才扶持專項資金,鼓勵企業根據現有人才的專業特長,設立科技研發等類型的產業園、創業園、孵化器、實驗室等,打造能夠留住人才、具有強大吸引力的載體和平臺,進一步提高集聚、承載人才發展的能力。
4.3 通過當地高校輸送更多專業技術人才
人才培養,教育當先。一是樹立長遠的辦學教育指導思想,著眼于對學生全面發展與勝任職能的教育指導,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可選擇的教育資源。二是重構人才培養方案。注重學科專業知識體系的發展,關注吉林省經濟發展對人才知識、素質的需求,培養“一帶一路”倡議針對性應用型人才。吉林省處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優勢的地理位置上,與沿線國家有著便捷的溝通往來,因此需激發潛在的國際化教學師資、具備良好的平臺優勢,積累高校對語言翻譯交流等方面專業人才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的實踐經驗;打造“雙廊”,推動產業集聚,發展老工業基地特質,高校應重視技術型人才、機械創造型人才與管理型人才的培育。三是建立校企合作渠道,建立多渠道校企合作平臺,堅持圍繞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深入了解全省實施人才興業戰略。
5 結語
吉林省“一帶一路”建設引進人才,為吉林省增加了新的機遇,為比鄰吉林省的國家創造合作共贏的平臺,為中國更加繁榮的發展注入新的力量。為此,早日實現吉林省引進專業人才的目標是我們應完成的使命;早日完成人才引進體制、機制及調整政策,創造吉林省的經濟新動力是我們前行的方向。
參 考 文 獻
[1]程玲珍.農村基層專業技術人才人力資源管理思考[J].青海農林科技,2018(1):98-101.
[2]王娟娟,杜佳麟.“一帶一路”經濟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探索[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9):100-107.
[3]劉宏.吉林省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路徑構想[J].財經界(學術版),2016(13):13.
[4]葉杉.“一帶一路”經濟區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探索[J].中國商論,2017(33):78-79.
[5]鄭賽瑩.吉林省人才資源開發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1.
[6]周秀娟,羅敏娜.“一帶一路”戰略下培養國際化法律人才的模式探析——以吉林省地緣優勢為基礎的考察[J].現代教育科學,2018(4):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