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灝
【摘 要】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要發展鄉村經濟發展片區,而河南省農村地區工業經濟方面的發展還遠落后于國家平均水平。文章指出,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農村地區工業發展基礎設施短板也亟須加強,并從承接農民工返鄉創業、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和盤活農村建設用地等角度闡述了其重要性,提出河南省應抓住機遇,積極謀劃鄉村工業園區,并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用好農村土地改革法寶,推動鄉鎮產業園區全覆蓋,構建現代化鄉村工業經濟發展體系。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鎮企業;鄉村工業經濟;鄉村產業振興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1-0020-02
國家鄉村振興規劃中提出“適應農村現代產業發展需要,科學劃分鄉村經濟發展片區,統籌推進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等各類園區建設”,然而當前針對鄉村經濟發展片區發展的研究還比較欠缺,對于在農村地區設置工業園區還存在一定的爭議,本文從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村莊規劃調研中的案例著手,重點闡述鄉村工業園區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并對鄉鎮謀劃工業園區提出初步的建議。
1 政策依據
陳云同志于1957年發表的《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的講話中指出“‘無工不富的聲音不能超過‘無農不穩,糧食問題始終是一個大問題”,這成為我國農業發展政策導向的根本,當前農業生產中永久基本農田的劃定即要扛穩糧食安全重任。1987年,鄧小平在一次會見外賓時說:“我們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最大收獲,就是鄉鎮企業發展起來了。”這表明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為國家工業化戰略組成部分。這兩個有代表性事件體現了黨和國家在“無農不穩”和“無工不富”辯證關系上的思考。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道路、污水處理設施等原先重點保障城市地區的基礎設施逐步向農村地區延伸,鄉村經濟發展片區在政策層面上也得到越來越多支持。
2018年9月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在第八章“優化產業發展布局”第一節“統籌利用生產空間”中提出了要“適應農村現代產業發展需要,科學劃分鄉村經濟發展片區,統籌推進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等各類園區建設”。2019年6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以鎮(鄉)所在地為中心的產業集群”,并進一步指出要“引導農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農戶聯合建設原料基地、加工車間等,實現加工在鎮、基地在村、增收在戶”,需要重點指出的是“加工在鎮”和村建“加工車間”,這跟之前所理解的將加工業向縣產業集聚區引導等有所區別,為鄉村地區謀劃工業園區提供了政策依據。
2 在農村地區謀劃經濟發展片區的重要意義
2.1 是承接返鄉農民工創業的重要載體
筆者在調研中看到,返鄉創業農民工在地方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孟津縣返鄉創業人員呂妙霞把銷售終端留在北京開辦水果連鎖店,返鄉成立了洛陽京孟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水果采摘,如今孟扣路沿線已經建成國家級多彩長廊田園綜合體項目。但是,該產業帶缺乏建設用地指標,很多農場主在國家大棚房整頓中無所適從。商城縣盛華食品和盛航食品由兄弟二人經營,主要從事肉串加工,但兩個工廠卻分散在村域不同位置且靠近灌河,近些年面臨較大環保壓力;商城縣易越包裝制品有限公司從上海返鄉而來,但單獨一家企業選址于余集鎮儀學村,面臨生產電力不足問題。封丘縣馮村鄉沿G327國道兩側積極謀劃工業經濟廊道,將沿路100 m左右土地調整為建設用地并積極開展招商引資,較大程度改善了該鄉的財政狀況,為鄉鎮地區發展鄉村工業提供了示范。
河南省長陳潤兒在《推進鄉村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關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情況的調查》中統計,全省返鄉創業累計130.23萬人,帶動就業813.57萬人,“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帶動就業者”成為新時代河南農村一道靚麗風景。因此,在廣大鄉村地區謀劃工業園區,為返鄉創業者提供發展平臺,既可解決建設用地問題,又有條件集中解決道路、電力、環保等可能存在的問題,可以成為承接返鄉農民工創業的重要載體。
2.2 是新型城鎮化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河南省大部分地區鎮區產業空間和生活空間混為一起相互影響。平橋區奧吉特食用菌公司生產和加工分散在鎮區周邊,隨時面臨搬遷;商城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多堂布鞋幾乎依托鎮民居而建,發展空間受限明顯;孟津縣尚華堂中藥飲片企業位于朝陽鎮相對集聚的產業帶,但該區域雖然有數家企業,但是基礎設施配套水平較低。
提升鄉鎮連接紐帶作用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有重要地位。在推動鄉鎮發展方面,2018年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室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將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分開表述,專門指出特色小鎮建設的初心與使命,是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核心,兼顧發展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環境,打造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型平臺,不能與行政區劃概念上的特色小城鎮混淆。工業化無疑是跟城鎮化同等重要地位,應該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鄉村特色工業園區,合理引導產業梯度轉移,支持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2.3 對于培育農業特色產業有重要作用
當前,國家倡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動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近些年,筆者調研了大量的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情況,較為一致意見就是特色產業發展龍頭企業帶動最為關鍵。然而實際上,近些年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較為坎坷,河南省較為著名的雛鷹農牧和君源有機農場均處于倒閉邊緣。調研的企業之中,封丘作為樹莓之鄉,“津思味”和“生命果”兩大品牌均面臨經營問題;商城縣曾經的國家級龍頭企業山信米業開工率嚴重不足,華寶茶油、長園茶油等企業均面臨增長和盈利難題;信陽市平橋區曾經唯一一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萬富油脂也處于停產狀態,長臺關國家級定點花生市場建設遠不如預期。
特色產業龍頭企業的倒閉往往對區域特色產業發展形成致命打擊,而且這些特色農產品如樹莓、油茶樹等往往還是多年生植物,一旦換成種植其他植物,再想換回來又需要數年的培育期。而農村特色產業相對于大宗農產品,更適宜在縣域和鎮域開展初加工和深加工,因此應該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工業園區,通過政策扶持,引進和培育更多的特色產業龍頭企業,推動形成產業集群,保證鄉村特色產業的健康發展。
3 謀劃鄉村工業園區的建議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和無商不活”口號的提出說明農村產業中農業、工業和商業的作用。近些年國家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二、三產業對應的正是農、工、商業服務業,而當前階段,河南農村地區三產結構中最大的短板是工業,鄉村工業的集聚發展又必然需要通過鄉村工業園區來承接,因此應緊抓機遇,積極謀劃鄉村經濟發展片區。
(1)要大膽提出推動鄉鎮工業園區全覆蓋。前文提到“無農不穩”和“無工不富”的辯證關系應以綜合國力為基礎,從2006年1月1日廢止農業稅,再到2016年在全國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我國已經進入城市支持農村發展的階段。城鎮基礎設施在逐步向農村區域延伸的同時,產業空間和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議也應該同步推進,一方面要在鎮區謀劃相對集中工業園區空間,推動現有鎮域工業企業集聚,解決這些企業面臨的建設用地和環保壓力;另一方面要結合“點狀供地”經驗,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基地和加工、旅游等建設用地融合,形成新型的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片區,推動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從而通過集聚化和園區化推動鄉村工業規模化發展,實現大園區頂天立地,小園區鋪天蓋地。
(2)要加緊推動工業園區基礎設施補短板。對于河南地區鄉村,隨著近些年脫貧攻堅政策的不斷深入實施,農業水利、高標準農田建設、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深入,同時廣場、衛生室、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也已經達到較高水平,但在產業方面的投入卻往往不足同期財政投入的10%,產業扶貧不足被認為是當前脫貧攻堅缺乏后續支撐能力重要原因。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接續脫貧攻堅工作,產業振興無疑應該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從政府層面,鄉村產業振興并不是要越俎代庖發展鄉村的國有經濟,而應該從產業配套基礎設施方面著手,重點完善外部條件;此外,當前鄉村產業快速發展主要原因在于鄉村基礎設施在不斷完善,設廠在鄉鎮增加的運輸成本要少于鄉親、鄉情等便利所節省的成本,信息技術的發展也拉近了客戶與企業之間的距離,特別是5G產業發展使得產業大規模分散協同發展成為可能,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產業離開城市。因此,地方政府應該積極謀劃鄉村地區產業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并爭取上級資金或發行鄉村振興專項債券,同時用好改革紅利,推動集體建設用地入市交易,并將交易所得地方留存部分主要用于鄉村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為產業從城市轉移到鄉村提供便利條件,從而形成產業發展片區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產業發展推動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性發展循環。
參 考 文 獻
[1]黃少安.改革開放40年中國農村發展戰略的階段性演變及其理論總結[J].經濟研究,2018,53(12):4-19.
[2]陳潤兒.推進鄉村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N].河南日報,2019-04-15(001).
[3]苗長虹.中國欠發達地區農村工業發展的因素與區域型式——以河南省為例[J].地理研究,1994(3):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