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思琪
【摘 要】政府會計信息披露隨著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發展,日益受到重視。通過會計信息披露反映在社會公眾中,政府工作信息變得更加透明和重要,為陽光政府建設提供了一條安全、有效的途徑。文章分析了當前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的背景,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在當前的經濟學領域中,相關研究尚不成熟,許多制度和管理體制仍然制約著政府會計披露的發展。因此,它具有非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用來分析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1-0024-02
0 引言
由于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政府職能的轉變及政府財政管理體系的變革,因此只有不斷地提高政府會計信息質量,才能滿足更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目前,政府會計信息公開標準還不到位,沒有公開專業的政府會計信息。管理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向公共信息(信息使用者)提供政府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等信息,使政府會計信息的相關使用者對于信息披露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因此,它不僅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現實意義來構建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論框架。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通過闡釋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的理論,深入剖析了政府現行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而總結了導致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最后為完善一個科學規范的政府會計信息披露體系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希望能為政府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完善提供參考。
1 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1.1 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問題
1.1.1 制度本身問題
(1)披露信息不準確,這是因為在固定資產方面沒有做好折舊準備。《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中只明確了固定資產的定義、形式和類型,行政單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固定資產必須按購置時的實際成本入賬,因此這導致固定資產增加,影響信息用戶對政府財務狀況的評估。
(2)政府沒有提供債務的確認和衡量方法,忽略了政府的金融風險。我國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主要采用收支實現制度,社會保險資金短缺和地方政府債務不計入地方政府違法借款。政府的預算會計報告說明、預算計劃和預算執行報告中沒有多少信息。我國政府債務包括國有企業管理虧損和國有銀行不良資產等隱性債務,也包括公共金融機構外債和大型國有項目債務等顯性債務。我國的預算會計制度沒有一致的利潤和披露,很難滿足政府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公共財政風險也無法理解。
(3)沒有公布財務報表的明確規定,也失去了公眾監督。在保證財務報表完整、準確的前提下,《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中沒有規定當缺少會計監督審查簽名章時,應立即向高級主管匯報;沒有及時披露信息內容的規定,只有高層監督部門作為會計信息使用者,而忽視了公共會計信息。
(4)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降低的原因是審計部門不進行審計以核實財務報表。審計部門基本不對政府財務報告和部門財務報告進行核查審計,主要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合規審計。
1.1.2 制度執行中的問題
(1)財務部不一起上報資產負債表。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別編制預算計劃和財務報告,各級財政部門根據《預算法》的規定定期向各級代表提交政府預算計劃和財務報告。《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預算法》等法律法規是明確的,提供與政府收支平衡有關的財務信息。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也需要一份資產負債表,但每個類別的財務部門不一起報告。
(2)對政府會計信息的理解程度不高。目前,我國政府提供的收支預算表只是一個數字,沒有解釋相應的數字,公眾很難理解,更不可能知道國家政策執行的效果、國家的重大投資及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
(3)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受政府對審計機構行政主體監督的影響。政府對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實施缺乏有效的監督,制度的執行不力,公眾和媒體無法了解完備的信息,對會計信息披露行使的監督也相對有限。
1.2 財政總預算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沒有足夠的信息來反映總體財務狀況和業務效率。我國目前的財政預算會計不足以充分反映政府的總體財務狀況和業務效率,而我國的預算會計則以收入、支出與上一年的比率相比較為基礎。擬議預算余額報告主要涉及財務余額和預算執行情況。使用政府控制的大量其他長期資產,政府承擔債務,未充分披露利息支付情況。
1.3 行政單位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三公基金”披露的信息不全面,也不易于公眾理解。中國政府部門的“三公費”只披露基本基金中的公款,招待費、公車費、會議費和研究費不包括在內。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法規范“三公款”的披露范圍。政府沒有規定在披露信息時披露資金信函,并解釋具體下落。這樣,政府就可以只公布每項開支的數字,但并沒有給公眾一個具體的解釋,即不知道這部分資金是否被使用,在使用過程中是否合理。當中央公布“三公款”時,由于并沒有詳細解釋這一概念,公眾不知道如何界定“三公款”的信息使用者,也不能行使監督等職責。目前,中央公布的“三公款”只是財政撥款中的“三公款”,財政撥款占預算收入的比例不一樣,部分部門的比例很低,還有一些預算外收入沒有披露。中央政府宣布,“三公基金”所涵蓋的機構范圍不統一,“三公基金”公布的數字不能進行橫向比較。
2 完善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
2.1 規范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制度
要加快政府會計準則的制定進程。制定會計技術規范的依據和指導方針是政府會計準則。目前,制定會計準則是在《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財務預算會計制度》的基礎上加以修改,同時必須明確政府會計概念的框架。為了強化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執行效果,需要修訂《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財務預算會計制度》;制定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明確會計信息披露的職業、內容和程序。
2.2 提高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的效率
進一步推行政府會計信息的網絡傳輸。互聯網具有強大的信息傳播功能,會計信息的網絡化逐步普及,以往以政府財政報告形式披露的政府會計信息不具有靈活性,形式單一且內容死板,因而難以滿足外部使用者的差異化需求。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政府部門也應推進信息網絡化的披露方式,不僅能降低會計信息披露的成本,提高會計信息的使用率及會計信息的公開度、透明度,還能實現資源的共享利用,使得信息的傳遞不受時間與地域的限制。
2.3 完善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的載體
我國采用收入和費用會計基礎,財務報表中反映的信息非常有限。
(1)報表披露。一般預算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預算執行報表、籌資活動資本收入和支出報表及籌資活動的資本支付計劃。行政單位的財務報表包括支出匯總表、資產負債表和資產。資產負債信息可以在資產負債表上顯示。目前,該系統下的資產負債表正處于試驗階段。現金資產負債表信息可以補充和披露,補充方法是使用報表說明。中國目前正在編制的《年度預算財務報表》是該司業務收入和支出的匯總報告,而不是反映政府整體財務和業務狀況的綜合財務報表。整個報告由政府財政部門的財務報表和政府其他部門編制的報告組成。
(2)報表附表披露。報告附表的目的是補充無法在主要報告中充分反映的資料。目前,政府會計報表的編制不夠全面,不能包含所有報表中缺乏的信息,必要時可添加一個預算執行情況比較表,并顯示比較每個政府部門的預算與預算年度的實際執行情況。增加政府采購業務表,披露政府采購業務預算、收支平衡;提高國有資產價格漲幅表,體現國有資產管理的增長;增加行政支出清單,披露行政行為成本消費和行政行為評價;增加“三公款”表,充分反映“三公款”的去向和效益。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清單應當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編制。
參 考 文 獻
[1]吳祥妹.我國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探討[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4.
[2]洪少育.我國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淺析[J].會計師,2016(4).
[3]Chan James L.Government Accounting:An Asse-ssment of Theory,Purposes and Standards[Z].Public Money and Management,2005.
[4]王鑫,戚艷霞.我國政府債務會計信息披露與改進建議——基于政府會計改革視角[J].財政研究,2015(5).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