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 卿旭 楊琦 李朝盛

【摘 要】文章以中國—東盟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管理現狀為研究背景,闡述了中國—東盟多語種環境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意義和必要性,提出中小企業開源管理系統建設的總體架構、技術框架構想及其建設的主要功能。
【關鍵詞】中國—東盟;多語種;開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1-0088-03
0 引言
互聯網時代下,中國—東盟區域產業合作已經進入全方位、深層次、高規格階段。中國—東盟企業尤其是信息化水平較低的中小企業,其對現代化技術手段的利用程度與方式,已經成為決定其能否在激烈競爭大潮中求得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此背景下,采用大數據、云計算、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等多種關鍵技術建設研究面向中國—東盟的支持多語種切換的企業開源管理軟件,滿足工業、農業、電子商務等多領域企業對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系管理)、銷售、財務、倉庫、生產、項目管理等業務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要求,對于提升中國—東盟中小企業信息化技術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1 研究背景
中小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對內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對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信息技術為它們提供了最好的解決途徑。研究發現,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總體仍處于起步階段,受到各種原因的限制,我國中小企業在IT應用方面水平相對較低,且應用層次差異比較大,只有10%左右的企業實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實施了SCM方案。即使在一些信息化建設相對較好的企業中,也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進程。
2 系統建設研究的必要性
企業信息化是指現代企業通過利用現代化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結合本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在生產、經營、管理等各方面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業效力的過程。信息化是現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軟件作為信息化產業中的核心和靈魂部分,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中國—東盟經濟不斷發展的趨勢驅動下,多語種環境下的企業信息化管理應用體系與個性化定制軟件產品聯合應用成為解決當下中國—東盟國家中小企業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應用系統集成度低、數據標準不統一等問題的必要手段。
2.1 提高企業管理效率的必要手段
企業本身對信息化建設具有強烈需求,尤其是傳統行業企業更是把信息化建設作為增強企業內在實力的必要手段。基于此,系統重點將基于云平臺的信息化技術體系滲入到企業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等重要環節,為企業的運營管理打造一套集CRM、銷售、財務、倉庫、生產等功能的軟件產品,打破企業的紙質化管理模式,以智能化手段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
2.2 推進中國—東盟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隨著中國—東盟合作的逐步擴大和深化,信息化成為雙方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尤其是以農業為主的產業經濟發展和合作更是需要信息化技術的支撐。因此,構建適用于中國—東盟區域發展的企業信息化管理應用體系,提供適合多語言環境下的具有本地化經營特色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對全面實現中國—東盟企業跨區域行業信息化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是推進中國—東盟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2.3 促進中國—東盟區域優勢互補的有效途徑
中國和東盟各國之間的農業、工業等行業產業鏈之間存在一定的互補性,雙方之間急需一個能夠適應不同的語言環境和地理環境的銜接模式來連接各國之間的產業資源,形成產業資源的互補和共享,便于加快雙方之間的貿易合作。項目產品本身具備多語種應用功能,是一個多語言環境下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滿足多個行業的信息化應用需求,為促進中國—東盟區域優勢互補、企業跨國合作提供基礎支撐條件。
3 系統總體架構
系統采用數據驅動的模塊化軟件開發模式,所有功能模塊均可自由安裝、卸載,企業可根據管理需要進行安裝,也可通過系統提供的開源開發包進行二次開發,并通過依托基于云平臺的定制化KURM開發框架和基于Python開發的開源接口,完成功能模塊的個性化補充,形成專有行業工廠管理模式。系統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基于云平臺的中國—東盟多語種企業開源管理軟件總體架構圖以接入層、應用層、服務層、數據層、設施服務層5個邏輯層為主線進行設計,各層次緊密聯系,缺一不可。
接入層:支持手機、平板電腦、PC等設備的接入。
應用層:主要是多語種企業開源管理軟件的功能應用,所支持的功能由其應用領域決定,并在此基礎上支持軟件功能的個性化定制。
服務層:建立在數據層之上,通過對基礎信息、業務、系統配置等數據的邏輯處理,提供多種服務供應用層調用,主要提供軟件基礎服務、業務數據處理服務、開源接入服務等服務。
數據層:用于存儲項目研究涉及的所有數據,包括基礎信息數據庫、業務數據庫、系統配置數據庫等。其中,基礎信息數據庫主要包括企業信息、地區信息等數據;業務數據庫主要包括與CRM、銷售、財務、倉庫、生產、采購、生產管理等業務相關的數據;系統配置數據庫則主要是與系統有關的所有配置數據。
設施服務層:是對接基礎設施的一個服務層,提供操作系統、數據存儲服務、數據庫服務和數據處理服務。
基礎設施:提供主機、Web服務器、網絡、存儲等的接入服務。
4 技術框架
系統基于云平臺的定制化KURM開發框架,提供基于Python開發的開源接口,支持靈活的模塊結構,用戶可從模塊庫中選擇適用模塊對其進行使用、修改、發布操作,形成行業個性化、定制化全面管理的解決方案。KURM應用服務器技術框架包含所有業務邏輯代碼,包括最簡單的CRUD代碼及復雜的查詢條件等。業務邏輯由各業務對象實現,可以通過遠程調用(XML-RPC或NET-RPC)直接調用對象的方法實現數據庫訪問,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1)ORM,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即SQL ORM包裝層,負責數據對象到數據庫的訪問。
(2)BMD,Base Module Distribution,模塊化定制,實現軟件模塊的自由安裝、卸載。
(3)Report Engine,報表引擎,包括生成引擎和展示引擎。
(4)Workflow Engine,工作流引擎,包括流程的節點管理、流向管理、流程樣例管理等重要功能。
(5)WebServices,支持跨編程語言和跨操作系統平臺的遠程調用。
(6)PostgreSQL數據庫,數據庫存放所有業務數據和絕大部分配置數據。用戶界面和配置直接存放在數據庫中,運行時直接從數據庫中提取數據,渲染成所需要的界面。
5 系統主要功能
(1)多語種切換。系統提供多語種切換功能,通過在底層設計時增加多語種的支持,并在此基礎上聯合多語言動態預處理法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最終實現同平臺間的多語種切換及地址、日期、貨幣金額等體現本地習慣數據的支持格式,使得不同語言習慣的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選擇。通過多語種切換功能,用戶可以在其熟悉的語言環境下快速了解企業管理情況并進行相關的功能操作,為跨語種用戶實現無障礙閱讀,消除理解誤差,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
(2)生產計劃。生產計劃是對企業生產前的計劃準備、生產過程中的管理及生產后的總結工作進行綜合調查研究和統籌協調的計劃指導,可根據企業實際生產情況制訂詳細的日/周/月生產計劃,科學合理地安排生產,為企業正常的生產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3)生產調度。生產調度主要包含任務調度和車輛調度兩個功能,其中任務調度用于對生產任務、人員任務派發等的管理,車輛調度用于對生產車輛定點的管理及調度工作安排。該功能能夠有效幫助管理人員科學合理制訂生產調度計劃,實現生產秩序的有效控制。
(4)態勢圖。態勢圖是對生產作業區域信息的實時綜合顯示,顯示的內容包括作業軌跡、車輛調度、行政區劃等。管理人員通過查看區域態勢圖,可及時了解指定行政區域的任務分布情況、車輛調度及作業情況等信息,從而根據情況科學合理地制訂計劃,對生產資源進行合理調度。
(5)過程監控。過程監控主要是對車輛報進、任務進行過程的一系列監控。
(6)進銷存管理。進銷存管理是對從簽訂訂單合同開始,進入物料采購、入庫、領用到產品完工入庫、交貨、回收貨款、支付原材料款等一系列流程的管理,包括銷售、采購、庫存。通過進銷存管理,有效輔助企業解決業務管理、分銷管理、存貨管理、營銷計劃的執行和監控、統計信息的收集等方面的業務問題。
(7)財務管理。財務管理主要包括會計、付款及相關的會計及財務配置等方面的功能。加強財務管理,利于企業管理人員對財務數據進行透明化管理,為企業管理者的經營、管理決策提供重要數據依據。
6 結語
圍繞中國—東盟區域發展時代背景下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情況,本文通過采用多種關鍵技術,研究適用于中國—東盟中小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多語種企業開源管理系統,構建適應中國—東盟區域發展的多語種企業信息化管理應用體系,為中國—東盟區域發展探索建設適合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環境的符合企業本地化經營特色的多語種企業開源信息化管理工具。
參 考 文 獻
[1]中國產業調研網.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EB/OL].http://www.cir.cn/,2019-02-13.
[2]魏潔.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5):20.
[3]顧卓珺.開源物流管理系統在我國中小物流企業的應用前景淺析[J].物流科技,2009(6):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