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萌
【摘 要】文章以探究我國企業破產重整中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必要性為起點,分析了我國企業重整中債權人利益保護的現狀,并在發揮債權人委員會的作用、建立管理人的獎懲機制、健全法院的相關制度及完善中介機構的獨立執業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債權人利益;利益保護;破產重整
【中圖分類號】D922.29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1-0160-02
企業的破產重整是指在企業資不抵債明顯或缺乏清償能力的情況下,對于有重整價值的企業提供法律支持和制度支持,通過重整程序讓在破產邊緣徘徊的企業恢復生機,走向正軌,使債權人的債權得到更高比例的清償,債權人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重整制度的任務包括清償債務和拯救企業,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的數量日益增長,重整制度對維護市場秩序的穩定具有關鍵作用。
1 企業破產重整中加強債權人利益保護的必要性
1.1 破產法價值的目標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從誕生起至今,其保護的法益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由過去單一保護債權人的利益變為兼顧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利益。發展至今,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為破產法的第一要義,這是一個債權人地位逐漸弱化的過程。相對于其他破產程序來說,破產重整制度對債權人的權利做了更大的限縮,這是因為重整制度的立足點在于拯救企業,幫助企業煥發新的活力。從更深層次來看,重整能夠實現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目的。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債權人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其利益應當納入“社會政策理論”的考察對象。債權人的利益和企業的經營發展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重整的結局不僅關系到社會主體的利益,更對社會公共利益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重整的過程中,立法的風向左右著債權人的方向。債權人的訴求是希望債務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清償,只有相關法律規定充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讓有意向加入重整的債權人堅定信心,才能使重整程序得以順利進行,最終實現重整的目的。
1.2 保護債權人的現實需求
(1)權利與義務是同時產生、同時存在的。公民享有權利的同時也需承擔義務。在重整程序中,找到債務人利益、債權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這三者間的平衡是永恒的課題。在法律實務中,債權人通常承擔著巨大的經濟風險,債務人卻坐享其成。這種權利與義務的不平等可能會導致債務人把重整程序當成逃避債務、轉移資產的工具,這無疑不利于重整程序立法價值的實現。
(2)債權人自擔風險。企業進入破產程序意味著企業已經資不抵債,企業的管理和運轉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重整程序是一條充滿艱難險阻的道路,在大量的企業剩余資產在重整程序中被支配后,如果重整失敗進入清算程序,債權人獲得的最終清償還會縮水,這些風險將全部由債權人自擔。
(3)債權人在重整過程中缺乏支配權。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債務人負責重整計劃的執行,債務人僅有義務向管理人匯報重整計劃的執行情況。這樣債權人就無法及時掌握公司重整過程中的經營信息,即便掌握,對于一些經營狀況、經營模式等專業性問題,債權人也并不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對股東的權利進行相應的限制,才能避免債務人濫用經營權,消極怠工,進而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2 我國企業破產重整中債權人利益保護的現狀
在企業破產重整過程中,對我國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存在以下問題。
2.1 優先債權認定錯誤
按照法律規定,優先債權通常會優先清償,部分債權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會利用各種手段將非優先債權認定為優先債權,主要表現為以下情形。
一是將非職工債權認定為職工債權,從而清償順位僅排在破產費用之后,債權100%比例得到清償。
二是將非擔保債權認定為擔保債權,特別常見的是認定為抵押債權。部分債權人為了使自己債權的清償順序優先于普通債權,提高清償比例,甚至會和破產管理人共同將非擔保債權認定為擔保債權。這種行為嚴重侵害其他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也侵害了破產企業的資產利益。
2.2 虛增企業負債
通常虛增負債的行為發生在企業破產過程之前,等到企業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企業負債因此增加,其他債權人的清償會受到影響。虛增負債主要發生在破產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和債權人之間,在企業瀕臨破產的倒計時,債權人和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發生虛假借款的合同行為。在企業進入破產程序后,憑借“借條”等憑證申報債權,獲得清償后最終由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占有這筆清償資金。
2.3 在會計審計和資產評估中侵害債權人利益的現象
會計審計和資產評估在企業的破產和重整程序中具有穩定全局的地位。這些機構本應恪守自己的職業倫理要求做出公正、理性的判斷,但是在法律實務中,由于人情關系和金錢交易的存在,這些中介機構的理性評估常常被法院和破產管理人左右,會計審計和資產評估喪失了中立性和獨立性。主要表現為以下情形:一是在審計過程中發現企業過往嚴重的違法違規的經營行為漏報甚至瞞報;二是在資產評估過程中,按照管理人的授意,為了達到資產拍賣的目的,對企業的資產大幅度低評,為管理人處置資產“開綠燈”。
3 完善企業破產重整中債權人利益保護制度的建議
3.1 充分發揮債權委員會的作用
我國的《企業破產法》確立了債權委員會的法律地位,債權委員會具有監督重整程序的重要作用。應當積極推行債權委員會制度,讓債權人委員會參與債權性質的認定,根據相關證據對普通債權、職工債權和擔保債權進行分類。債權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如下。
一是要加強對相關債權證據的審查,防止破產企業利用非常手段虛增負債。對于證據真偽存疑的情況,應轉入訴訟或者仲裁途徑解決。
二是企業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后,應當監督好破產管理人及相關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職務行為,聘請會計審計和資產評估機構,引導債權人做出正確的決策。
3.2 建立管理人的獎懲機制
在企業破產重整的程序中,破產管理人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按照相關法律規定,破產管理人的薪資和破產企業的資產數額成正相關。這種計算薪資的方法造成了破產管理人的收入只與破產企業的資產數額掛鉤,與其業務水平、工作質量均無關聯。因此,必須建立有效的績效機制,讓工作認真、能力出眾的破產管理人得到更高的收入,從而調動管理人的積極性,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3.3 健全法院的相關制度
(1)成立獨立的破產法庭。企業的破產重整是司法介入的結果,法院是企業破產重整的重要主體,直接影響企業重整程序的進程,應當審慎行使職權。重整案件的特點是專業性強、案情復雜。有關企業重整的案件不僅依托于成熟的法律制度體系,還對法官的水平提出了極大的挑戰。要處理好一件企業重整案件,法官除了要具備相關的法律知識以外,還需要對金融、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知識都有所涉獵。
美國作為領跑企業重整制度的國家,擁有獨立的司法組織體系、破產法院及破產法官。針對我國目前的司法現狀,我們可以成立獨立的破產法庭,保證破產法庭的專業性和獨立性。
(2)規范法院在重整程序中的權力。首先,法院應當恪守獨立、公正的原則,按照法律規定啟動重整程序。破產法官審慎、正確地行使自由裁量權。法院應當做中立的裁判者,審慎用權,嚴格按照法律的標準審查企業的重整申請,做出客觀理性的判斷。法院應獨立行使司法職權,避免為了本地經濟發展等行政方面的考量而啟動重整程序。其次,重整計劃應尊重其私法關系的性質,盡量避免強制批準。如果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而強制批準,則要尊重絕大多數債權人的訴求。最后,法院應當開通復議或者提出異議的通道,既可以充分保障債權人的利益,又可以監督法院的司法行為。
3.4 提升中介機構的獨立執業水平
會計審計和資產評估機構在企業的重整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這些中介機構的執業能力與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債權人的利益。會計審計和資產評估機構應堅守獨立性和中立性,遵守職業道德規范,以企業和債權人的利益為出發點,做出客觀的判斷和評估。
4 結語
企業的重整制度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公認的復興企業生命的最重要制度。企業的重整制度以債權人對自身利益做出讓步為前提條件,法律規則的不完善和相關從業人員的水平欠缺等問題,使得債權人的利益不能得到周全的保障。我們應及時認清現狀,尋求對策,讓重整制度真正為企業復興提供機遇,保護債權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參 考 文 獻
[1]李帆,李志堅,張藝馨.企業破產重整中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兩家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案的啟示[J].經營與管理,2013(10).
[2]劉玉云.企業破產重整中債權人利益保護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題分析[J].法制與經濟,2017(11).
[3]鄒健.從破產重整角度探討破解僵尸企業困局——葫蘆島有色破產重整案例分析[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6).
[4]陸俊.破產重整中債權人利益保護的問題研究[J].法制與經濟,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