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洪泉醫院婦產科 225200)
產后出血(PPH)是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次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和凝血功能障礙等也成為重要誘因,其中子宮收縮乏力因素70%~90%。由此可得,子宮收縮乏力的成為預防PPH的關鍵[1]。加強對宮縮乏力與產后出血以及二者關系的深入研究,并積極尋找防治宮縮乏力誘發產后出血的干預方案,是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需要盡快解決的難題[2]。益母草注射液有麥角新堿收縮子宮下段的特點,且無收縮血管致血壓升高的不良反應。與縮宮素顯著收縮子宮上段的藥理作用聯合應用可起到較佳效果,現觀察益母草注射液聯合縮宮素對產后出血的影響,研究結果如下。
選擇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有指征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168例作為觀察對象,對照組的84例產婦中,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7.1±2.6)歲,孕周 37~42周,平均孕次(2±1)次,其中初產婦71例,經產婦13例。觀察組的84例產婦中,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8.2±3.4)歲,孕周 38~42周,平均(2±1)次,其中初產婦 68例,經產婦16例。排除合并前置胎盤、瘢痕子宮、胎盤早剝、胎盤黏連、糖尿病、子宮肌瘤等并發癥,排除肝腎功能、凝血功能異常者,兩組組患者平均年齡、學歷、孕周、孕次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產婦在剖宮產方式及麻醉方式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對照組采用縮宮素進行產后出血的預防,給予產婦于胎兒娩出后于宮體上注射10u縮宮素(南京新百制藥廠),靜滴,每日一次,滴注三天。觀察組采用益母草注射液(成都第一制藥廠)聯合縮宮素進行產后出血的預防,給予產婦縮宮素注射,注射方法與量與對照組相同,然后分別于注射縮宮素時加用1ml益母草肌肉注射,每日三次,持續三天。后將兩組產婦的大出血發生率、術中出血量、術后2h、12h、24h出血量、術前到術后24h血紅蛋白變化幅度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統計及比較。
顯效:用藥后15分鐘內子宮明顯收縮,出血量顯著減少;有效:重復使用藥物,30分鐘內子宮收縮良好,出血量減少;無效:多次使用藥物子宮仍不收縮,繼續出血。
將本研究中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 15.0進行相應的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卡方檢驗,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將兩組產婦大出血發生率、術中出血量、術后2h、12h、24h出血量進行統計及比較,具體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大出血發生率、術中出血量、術后 2h、12h、24h出血量比較

表2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產后產道出血急而量多,或持續小量出血,24h內出血量大于500ml者即為產后大出血,重者可發生休克,其是生產過程中較為嚴重的并發癥,處理不及時有效甚至可以危及產婦的生命[4]。
縮宮素是目前最常用的宮縮藥物,主要作用是促進子宮收縮,能選擇性興奮子宮平滑肌,增強子宮收縮力及收縮頻率,主要作用于子宮上段,對下段作用甚微。反復多量使用縮宮素時,效果因受體位點飽和繼續使用對于促進子宮收縮沒有明顯效果,過量使用可存在水鈉潴留、高血壓的風險。益母草注射液是從草本植物益母草中提取的無色液體,其主要機理是興奮子宮平滑肌、促進子宮收縮及子宮內膜修復,促進子宮復舊、止血[5]。益母草能夠調經活血、祛疲解毒,廣泛應用于月經不調、胞衣不下、產后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和癰腫瘡瘍等婦科病治療。同縮宮素相比,益母草注射液雖然起效稍慢但維持時間長。宮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后約2min左右起效,引起全子宮收縮,半衰期達6h,能加強子宮持久的收縮和緊張性[6]。
本研究顯示,兩組產婦大出血發生率、術中出血量、術后2h、12h、24h出血量比較,益母草注射液聯合縮宮素可明顯減少產婦術中和術后2h、12h、24h的出血量,且顯著少于單用縮宮素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從臨床療效比較來看,觀察組用藥后顯效率為94.1%,顯著高于對照組76.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可見益母草聯合縮宮素治療子宮收縮明顯,出血量顯著減少,說明益母草注射液可通過收縮子宮效應,從而達到有效止血目的。
綜上所述,益母草注射液聯合縮宮素能更有效地減少和預防剖宮產術中及術后出血,安全性較好,尤其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