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區人民醫院,528500)
哮喘屬于小兒呼吸系統的常見病。由于患兒屬于特殊發病人群,無法單獨完成治療或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需要家長的監督與指導。因此,筆者研究了家庭預防和保健對小兒哮喘的臨床影響,為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工作者提高相關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我院保健科收治的50例哮喘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其中,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在8個月至13歲,病程6個月至12.5年;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在8個月至14歲,病程6個月至13.4年。兩組患兒基本資料以及年齡、病程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為患兒哮喘進行常規護理,依照醫囑給予患兒吸入舒喘靈,若患兒無力咳痰,即用傳統方式輕拍患兒背部幫助其排痰;觀察組采用家庭預防與保健護理,主要有衛生護理、飲食護理、監測護理、用藥護理以及心理指導[1]。
根據兩組患兒護理后病情改善狀況進行比較,主要有哮喘發作次數和通氣功能指標。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p<0.05)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采用檢驗。,表示兩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一秒用力呼吸容積與最大呼氣流量值均發生變化,但是,觀察組哮喘發作次數是0.580.12,對照組哮喘發作次數是1.321.78,觀察組患兒的哮喘發作次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兒護理效果比較(p<0.05)
觀察組患兒遵醫囑率是92%,對照組患兒遵醫囑率是84%,觀察組遵醫囑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再次住院率是12%,觀察組再次住院率是36%,觀察組再次住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兒遵醫囑率、再次住院率比較(%)
支氣管炎一般由多種炎性細胞共同參與一種氣道慢性炎癥,比如T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以及肥大細胞,并且容易引起因子發生氣道高反應,導致氣道縮窄。支氣管炎主要的臨床癥狀有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和反復性喘息發作,一般情況下,清晨與夜間為該病發作的高發階段,在這期間若發生加劇,患兒可逆性氣流就會受限,通過有效的護理治療以后,基本都可以緩解病情。哮喘的基礎病變是氣道慢性炎癥,治療該病要遵循長期個體化治療的原則,保證治療的持續性、規范性,從而達到對病情的有效控制,并減少發病次數,使患兒肺功能恢復正常[2]。另外,患兒的B2受體激動劑用量要持續減少,避免患兒可逆性氣道阻塞。小兒哮喘發病有一個特殊性,因為患兒無法維持良好生活方式和單獨進行治療,所以需要家長協助治療,幫助患兒提高治療效果[3]。家庭預防和保健在小兒哮喘中能發揮積極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家庭預防與保健護理的患兒,明顯比常規護理的患兒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大、肺活量百分百高、哮喘發作次數低;觀察組不遵醫囑率是8%,對照組不遵醫囑率是16%,觀察組不遵醫囑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未住院率為88%,對照組未住院率為64%,觀察組未住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家庭預防與保健護理能幫助患兒有效增加一秒呼氣容積、肺活量百分百,降低哮喘發作次數,相比于常規護理,遵醫囑率與未再次住院率較高,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