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張莉
(山東省淄博市婦幼保健院,山東 淄博)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有超過13 萬人罹患宮頸癌[1-2]。手術是早期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治療早期宮頸癌的常用術式是C 型子宮切除術,其切除范圍廣,對盆腔神經和血管的破壞較大,術后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尿潴留、性生活質量下降等盆底功能障礙,導致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目前,在產后盆底功能障礙中,盆底康復治療應用較廣且效果顯著[3-4],但少見其在婦科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報道。
本文選取因宮頸癌在我院行C 型子宮切除術,術后存在尿潴留、尿失禁、性功能障礙、便秘等盆底功能障礙癥狀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其意愿給予盆底康復治療或觀察,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盆底力學參數及盆底功能障礙癥狀的比較,探討盆底康復治療宮頸癌術后盆底功能障礙的有效性。
選取2017-1-1 至2019-2-1 因早期宮頸癌在我院行C 型子宮切除術( 術前術后無需進行放化療),手術過程順利,術后3個月仍存在盆底功能障礙的患者共110 例,年齡27-67 歲,平均42.15±10.61 歲。其中宮頸鱗癌98 例,腺癌8 例,其他類型4 例;其中ⅠB1 期宮頸癌62 例,ⅠB2 期31 例,ⅡA1 期17 例。其中尿失禁45 例、尿潴留40 例、排便困難16 例、性生活障礙9 例。所有患者陰道殘端愈合良好。向患者詳細介紹盆底康復治療,根據患者意愿分為研究組60 例,行盆底康復治療(排除盆底康復的禁忌癥,如炎癥)。對照組50 例,僅給予觀察。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無差異。
研究組:(1) 盆底肌力評估:分別在盆底康復治療前、后進行。具體過程如下:病人脫一邊褲腿以暴露外陰,取半坐臥位,并分開雙膝。貼上中性電極( 三片,其中一片置于骨性組織表面,兩片置于腹肌表面)。用PHENIX USB2 型盆底康復檢測儀進行檢測,將氣囊型壓力感受器外面套上干性避孕套,把壓力感受器放進陰道內。連接好中性電極、壓力感受器與Phenix 設備通道之間的連線。進入程序開始檢測。囑患者根據屏幕提示進行盆底肌的間斷快速收縮或持續收縮,過程中盡量不增加腹壓,測試結束后得出結果。(2) 電刺激+ 生物反饋治療:根據患者癥狀、查體及盆底肌力評估結果制定方案,用PHENIX USB4 型盆底治療儀進行治療。因C 型子宮切除術后患者陰道較短,為避免治療過程中患者陰道壁的灼傷,應將治療頭完全放入陰道內。一般盆底康復治療每周2 次,每次30 分鐘,15 次為1 個療程。患者均進行一個療程的治療。

表1 兩組患者年齡、產次、體重指數等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分期和盆底功能障礙的比較
對照組:對患者進行盆底肌力評分,評估過程如上。
每一位患者在治療前、后進行問診及查體,判斷患者盆底功能改善情況。根據患者主訴分為有效及無效。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version 13 數據分析軟件幫助完成,組間差異采用卡方檢驗分析。兩組獨立數據間的分析采用Student’s t-test 統計學方法進行計算,當P<0.05 時,則認為兩組數據間存在顯著的統計學差異。
兩組均隨訪順利。術后隨訪6-20 個月,平均7.3 個月。研究組8 例曾不想繼續進行盆底康復,經耐心勸導后繼續完成了療程。
組內比較,盆底Ⅰ類肌力、Ⅱ類肌力與治療前相比,研究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差異不顯著。組間比較,兩組治療前Ⅰ類肌力、Ⅱ類肌力評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Ⅰ類肌力、Ⅱ類肌力評分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研究組及對照組患者盆底肌力均有所提高,研究組較對照組提高明顯。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肌力的比較
研究組主觀癥狀改善者52 例,改善率為86.6%。對照組主觀癥狀改善者31 例,改善率為62%,研究組盆底功能障礙改善率大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患者康復療效比較
隨著宮頸癌篩查的普及,早期宮頸癌的診斷率明顯提高。C型子宮全切術作為早期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成功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但該手術切除范圍大,要切除部分陰道、子宮主韌帶、骶韌帶及宮旁組織至少3cm,嚴重破壞盆腔神經血管的功能,盆底結構的協調性、完整性[5]失去平衡,盆底功能障礙發生的機率很高。術后盆底功能障礙主要包括:尿失禁、尿潴留、排尿障礙、排便困難、性功能障礙等。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影響患者后續相關治療的進行,有效地預防和處理已引起臨床上的高度重視。
盆底肌力是非常有價值的盆底基礎電生理指標,當妊娠、分娩、肥胖等各種誘因造成尿失禁、便秘、陰道松弛等盆底功能障礙時,盆底肌力、疲勞度、陰道壓力等會發生改變[6]。盆底肌纖維主要分為Ⅰ類肌纖維和Ⅱ類肌纖維。Ⅰ類肌纖維主要存在于深層肛提肌中,屬于盆腹腔支持系統,功能特點為強直收縮,收縮時間長且持久,不易疲勞;Ⅱ類肌纖維屬于盆腹腔運動系統,主要存在于會陰淺層肌肉中,功能特點為階段性收縮,快速短暫,易疲勞。這是盆底康復治療的基礎和前提[7]。盆底康復治療包括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8],在患者主動進行盆底肌肉收縮訓練的同時接受不同頻率電流刺激,進行肌肉的被動訓練。結合患者癥狀治療時將盆底肌肉治療頭置于陰道內,環形電流向陰道周圍組織輻射,包括尿道、膀胱、肛管及直腸等盆腔重要器官,再根據患者盆底功能障礙的不同情況,給予患者不同的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方案。電刺激能提高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喚醒部分因受壓而功能暫停的神經細胞,促進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電刺激是通過刺激尿道外括約肌收縮,通過神經回路進一步增強括約肌收縮,加強控尿。電刺激神經和肌肉,興奮交感通路并抑制交感通路,抑制膀胱收縮能力,降低逼尿肌代謝水平,增加膀胱容量,加強儲尿能力。增強盆底免疫力,改善盆底整體內環境,最終促進盆底整體肌肉及組織的恢復[9-10]。
盆底康復治療的發展是非常快的,應用的領域也越來越廣,首先在產后婦女的盆底功能恢復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比如產后尿失禁、陰道松弛、性交痛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來又應用于婦科盆底功能障礙領域,如盆腔臟器脫垂、排尿功能障礙、排便功能障礙、慢性盆腔痛、子宮內膜修復、淋巴水腫等,通過臨床驗證,療效也是顯而易見的。婦科手術有時會破壞盆底結構,造成術后盆底功能障礙,電刺激和生物反饋也有一定的效果。根據以上,我們聯想到盆底康復治療可能用于早期宮頸癌術后盆底功能障礙的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證明盆底康復治療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直腸功能及性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安全、無創、療效顯著等優點。但本研究非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例數尚少,對盆底康復治療在宮頸癌術后的應用價值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循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