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佩婭
(武義縣口腔醫院,浙江 金華)
在兒童牙科疾病當中,牙齒畸形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而此種疾病主要指的就是,兒童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受到先天因素或者后天因素的影響,牙齒、顱面、頷骨發生畸形。兒童處于重要的成長發育時期,應重視牙齒畸形的早期預防,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習慣,在發生牙齒畸形時,應盡早接受阻斷性矯正治療,可有效提高患兒牙齒咀嚼功能,對于兒童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發展與成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臨床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疾病的研究不斷深入,牙齒畸形概念也發生了一定改變,不僅僅局限于牙齒錯位或者牙齒排列不齊,而廣泛指牙齒與顱面之間關系不協調而引發的畸形[1]。牙齒畸形不僅僅會對患兒咀嚼功能產生影響,還會影響患兒的頜面部美觀性,不利于患兒的心理發育[2]。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126 例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采用不同治療方法,對比分析兩組患兒咀嚼功能與矯正優良率。
選取本院收治的126 例患兒為研究對象,經診斷均為牙齒畸形患兒,其中63 例患兒愿意接受阻斷性矯正治療,為觀察組;而另外63 例患兒則不愿意接受阻斷性矯正治療,為對照組。觀察組患兒采用阻斷性矯正治療,其中男患兒40 例,女患兒23 例,年齡為4~9 歲,平均年齡為(5.82±1.69)歲;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牙齒護理方法,其中男患兒為37 例,女患兒26 例,年齡為5~8 歲,平均年齡為(5.68±1.48)歲。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曉此次研究,其簽署知情書,對比兩組患兒基本資料并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6 例患兒均接受影像學檢查,診斷為牙齒畸形,其中63 例患兒接受阻斷性矯正治療,而且在此過程中,需要結合兒童牙齒實際情況,為患兒選擇科學合理的矯正設備與器械,如果患兒的牙齒較為擁擠,那么就需要按照特定的順序,為患兒進行拔牙。在此過程中,如果患兒早期牙源性前牙反合,那么則可以使用簡單合墊的方法,對患兒牙齒進行校正。另外,如果患兒的牙齒畸形情況較為復雜,如:前牙反牙和伴牙舌向錯位或者下頜過度發育,那么在進行校正的過程中,就可以選用MRC 訓練器系統,聯合傳統活動矯正器,為患兒牙齒進行有效改善。
牙齒畸形矯正優良率為分為優、良、可、差四個等級。優:患兒牙齒排列整齊,上牙弓擴大,覆牙合覆蓋得到有效改善,患兒阻絕功能恢復正常。良:患兒牙齒排列基本整齊,上牙弓 擴大,而且覆牙合覆蓋得到合理改善,患兒的阻絕功能有所改善。可:患兒牙齒排列有所改善,上牙弓擴大。差:患兒牙齒畸形情況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患兒牙齒畸形矯正優良率=(優+良)/例數×100%。對比兩組患兒咀嚼功能。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用檢驗,當P<0.05 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矯正優良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對比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矯正優良率對比表
觀察組患兒咀嚼功能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咀嚼功能對比表
牙齒畸形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口腔疾病,其發病人群通常為兒童,其發病原因多與先天性遺傳因素或者后天性因素所造成,引發兒童牙齒、頜骨或者頭顱呈現畸形的一種病癥,其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如牙齒排列不齊、上牙前突、嘴巴歪斜或者下巴前翹等,不僅會對兒童的咀嚼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而且會引發兒童產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兒童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牙齒畸形屬于其中的關鍵問題,發現之后需要及時接受治療,并且在兒童胎兒和幼兒階段,就需要提高對兒童牙齒問題的重視程度,且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兒童牙齒畸形的預防措施,主要是通過攝入充分的營養,配合良好的健康教育,使得兒童口頜功能能夠正常發育[3]。例如:在胎兒階段,孕婦就需要注意攝入均衡的影響,滿足日常營養所需,強化母體營養的供應,使得胎兒能夠攝入到充足的營養,同時保障胎兒正常發育。再如:在嬰兒階段,產婦盡可能的使用母乳喂養,結合護理人員提供的健康知識,以及自身學習的相應撫育知識,采取正確的喂養方式與措施,盡量避免喂養姿勢錯誤而影響到新生兒頜面部位的發育,防止此部位長期受到壓迫[4]。如:兒童階段的患兒,家長就應該采用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對患兒的飲食方式進行正確調整優化,使得患兒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且為患兒提供均衡的餐食,使得患兒每天攝入營養較為均衡,一定程度上增加患兒的免疫力,保障患兒牙齒能夠正常發育。在此過程中,排除早期積極預防牙齒畸形的情況之外,當兒童出現牙齒畸形的情況時,應該及時采取相應解決措施,對患兒進行早期阻斷性矯正,使得患兒上頜骨與下頜骨的生長速度在正常范圍內,盡量避免牙齒出現發生前凸的現象,影響兒童牙齒生長回歸到正常范圍內。
通常來講,兒童牙齒畸形阻斷性矯正治療方法分為兩種,分別為:固定矯正法與活動矯正法。固定矯正治療方法為現階段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對于各個年齡階段接受治療的人群都較為適宜,通過矯正器的利用,有效改善患兒牙齒畸形的形態,但是在治療期間,矯正器需要始終佩戴在患兒的牙齒上,直至矯正成功之后,相關醫生才能夠將其拆除[5]。活動矯正法則主要在患兒個別牙齒參差不齊,然后通過使用具有彈性的材料,對牙齒進行移動,從而有效改善患兒牙齒錯位的情況,調整患兒牙齒不整齊的情況,讓患兒牙齒能夠逐漸轉變向正常范圍內,此種治療方法的操作較為便利,而且清潔較為簡單便利,操作性較高,患兒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并沒有太大的異物感,兒童較為容易接受。
根據相關數據結果顯示,兒童牙齒在出現畸形情況之后,需要及時接受治療,不僅降低對頜骨等部位的影響,還會提高患兒的咀嚼功能。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患兒在接受阻斷性矯正治療之后,患兒的咀嚼功能評分發生了明顯的改善,在此之前,患兒的咀嚼功能評分為(0.298±0.108),在接受治療之后,患兒咀嚼功能評分為(0.718±0.109),而且同對照組患兒咀嚼功能評分進行對比,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咀嚼功能評分。患兒在接受治療之后,接受阻斷性矯正治療的觀察組患兒矯正治療優良率為80.95%,而對照組患兒矯正優良率為50.79%,明顯低于觀察組患兒矯正治療優良率,同權威文獻研究結果顯示一致[6]。由此表明,阻斷性矯正治療針對兒童牙齒畸形具有重要意義。
總而言之,兒童年齡較小,仍然處于發育階段,由此家長就應重視牙齒發育情況,盡早預防牙齒畸形情況的發生,引導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養護習慣。而當兒童發生牙齒畸形之后,需要及時帶領兒童接受阻斷性矯正治療,從而保障兒童牙齒健康發育,有效提高患兒的牙齒咀嚼功能,促進兒童心理更加健康的發展,引導兒童健康積極的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