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慶政
(河北故城縣醫院,河北 衡水)
腦血管疾病是因為病變導致患者大腦功能出現障礙,使患者出現失語、偏癱、意識障礙等癥狀,它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種壓力及飲食結構的變化導致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在逐年增長,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對于腦血管疾病大多應用手術及藥物進行治療,其目的是為了能增加患者的生存,提高其生活質量,目前神經介入治療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療中,有較好的治療效果[1]。本次研究主要對2018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的124 例腦血管疾病患者應用神經介入治療的效果進行觀察。
隨機選取2018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的248 例腦血管疾病患者,將其按照奇偶數分組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性71 例,女性53 例,年齡29-75 歲,平均年齡(53.4±9.8)歲,觀察組男性73 例,女性51 例,年齡31-75 歲,平均年齡(55.6±9.6)歲,經過檢查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腦血管疾病,已經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患者均已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腦疝晚期的患者;對碘有過敏反應的患者。通過對比兩組顯示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應用藥物治療,給予患者阿司匹林( 批準文號:J20030078,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口服,1 天1 次,1 次100mg,氯吡格雷( 批準文號:H20171237,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1天1 次,1 次75mg,連續服用3 月后持續服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若患者被確診為顱內動脈瘤,則需對其進行開顱手術進行治療,對患者實施麻醉后,通過CT 檢查對其腦血腫的情況進行具體的了解后對其進行清除或引流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應用神經介入治療,主要有:(1) 對于椎動脈瘤的患者在進行治療時,首先采用血管造影對齊椎動脈進行檢查,若沒有發現異常則表示其代償良好,然后將導管放置在患者椎動脈下端的位置,利用球囊對其動脈近心端的位置實施閉塞,通過造影沒有發現其瘤體,同時患者大腦的血流循環恢復正常后再將導管移出;(2) 對于頸內動脈狹窄的患者在手術前3d 要服用抵克立得( 批準文號:H19980186,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阿司匹林( 批準文號:J20030078,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手術前對患者進行麻醉并對其腹股溝進行嚴格的消毒措施,對其股骨溝進行穿刺并將導針及導管放置在患者的血管中,有選擇性的將1.0mm的微導管置入其產生病變的位置并將支架根據患者病變位置將其置入合適的位置,通過這種方法改變其血管狹窄的情況,使其大腦的血流能盡快的恢復正常,手術完成后對患者穿刺的部位進行止血和消毒,術后指導患者服用相應的藥物并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監測[2-4]。(3) 對于前交通動脈瘤的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將導管從其頸動脈置入,將導管與另一個Y 型閥連接,并對患者進行加壓滴注,在微導管的作用下可以將彈簧圈置入患者的瘤囊內,等到其血液循環和動脈完全隔離后對其穿刺的位置進行包扎及消毒。
兩組治療療效、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對比。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患者經過治療失語、頭痛頭暈、意識障礙的癥狀有明顯的改善,且其動脈狹窄已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經過治療后失語、頭暈頭痛、意識障礙的癥狀有所改善,且其動脈狹窄有所緩解;無效:患者經過治療后失語、頭暈頭痛、意識障礙的癥狀沒有發生變化,且其動脈狹窄也沒有緩解??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觀察指標:(1)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IHSS)對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進行對比,分值0-42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神經缺損越嚴重。(2)并發癥包括肺部感染、急性腦梗死、腦血管痙攣、消化道出血。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 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t 檢驗;計數資料:(n,%),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療效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治療療效對比(n,%)
兩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124 34.5±3.2 18.6±3.5 37.335 <0.05對照組 124 33.7±3.4 26.3±4.1 15.471 <0.05 t/ 1.908 15.906 / /P/ >0.05 <0.05 / /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 所示。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腦血管疾病是患者腦部血管出現破裂或出血而導致的,大多數患者會因此出現失語或偏癱的癥狀,部分患者的神經功能也會受到損傷,所以其有較高的致殘率,同時患者的生活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患者在發病時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對其生命造成直接威脅,所以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非常關鍵,有助于患者后期生活質量改善[5]。
目前主要應用藥物及手術對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治療,采用藥物治療其效果良好可以緩解其癥狀,但為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其實施手術是必要措施,臨床中對腦血管疾病患者會應用開顱手術進行治療,將其病灶進行清除或引流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是這種治療方法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增加其疼痛感,不僅如此在手術過程中還可能會對患者的神經造成損傷,大致其出現并發癥而影響后期的恢復[6-7]。而神經介入治療的操作相對比較簡單,它主要是通過插管直接對血管產生作用,改善其腦部血流循環,促使其受損的神經快速恢復,并且治療過程中應用造影技術可以更準確的對病變部位就進行確認,防止手術對其周圍神經造成損傷。另外神經介入治療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的疼痛,降低了其并發癥發生的幾率,有助于患者后期的恢復[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55,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3.06%,觀察組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34.5±3.2) 分,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8.6±3.5) 分,對照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33.7±3.4)分,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26.3±4.1)分,且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由此看來與藥物治療相比神經介入治療對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療有較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對腦血管疾病患者應用神經介入治療效果顯著,不僅可以降低其神經功能的缺損,還能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