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芬
(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〇(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骨三科,河北 石家莊)
踝關節扭傷是臨床常見的踝關節急性損傷之一。在踝關節外側副韌帶的損傷中,距腓前韌帶撕裂傷的發生率約為70%[1]。損傷后常伴有踝關節疼痛、易造成反復扭傷,繼而會導致發生創傷性關節炎[2]。踝關節鏡下治療距腓前韌帶損傷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而快優康復護理是康復護理過程中加入快優護理管理及程序,通過科學性、有規劃的護理模式提高護理工作的效果[3]。筆者通過將快優康復護理應用于距腓前韌帶損傷踝關節鏡下修復患者中,研究了距腓前韌帶損傷踝關節鏡下修復手術患者的有效護理方法,現報告如下。
回顧性選擇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在我科使用踝關節鏡治療距腓前韌帶損傷60 例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53 例,女7 例,年齡17-48 歲,平均(27.5±2.4)歲。選擇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同樣使用踝關節鏡治療距腓前韌帶損傷60 例患者為研究組。其中男54 例,女6 例,年齡18-47 歲,平均(27.8±2.9) 歲。兩組病人MRI 均顯示為單純距腓前韌帶斷裂,無既往病史及合并癥,均采用關節鏡下距腓前韌帶修復內固定術,實施手術者為同一組醫生。兩組病人在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踝關節鏡下距腓前韌帶修復內固定手術。
1.3.1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
包括心理護理、健康宣教、常規功能鍛煉、術前準備( 完善基礎檢查、術前12 小時禁食、4 小時禁水、皮膚準備等)、術后護理(去枕平臥暫禁食水6 小時、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傷口滲出及肢體活動情況、疼痛VAS 評分≥3 分遵醫囑用藥、術后6 小時功能鍛煉等)、出院指導。
1.3.2 研究組給予患者快優康復護理,包括以下幾方面。
1.3.2.1 建立快優康復護理程序
成立管理團隊,包括科主任、主管醫生、護士長、責任組長、小責任護士。護士長任組長,邀請康復師、營養師協助指導。在快優護理管理實施之前,通過講座進行快優康復相關內容學習及培訓。針對專科疾病路徑及相關專家共識制定快優康復護理程序的內容。
1.3.2.2 患者入院后
(1)全面評估患者,給予心理護理,講解成功案例及加強同病友之間交流,增加患者信心。(2)了解患者疼痛、睡眠、飲食等方面情況,遵醫囑術前1-3 天給予塞來昔布膠囊等藥物進行超前鎮痛,可降低患者術后的疼痛[4];對于睡眠質量差或失眠患者有針對性的給予鎮靜催眠藥物干預;給予飲食指導,加強營養。(3)患者入院后即開始采用圖、文、視頻及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指導并示范各種動作并檢查患者功能鍛煉的掌握情況:雙足趾及雙膝關節屈伸練習、健側肢體踝泵及踝關節屈伸練習,20 次/組,4-5 組/天,雙下肢下蹬及直腿抬高練習,10 秒/次,20 次/組,4-5 組/天,增強下肢肌肉力量,每日檢查完成情況。
1.3.2.3 術前準備
術前禁食水要求:麻醉前6 小時禁食蛋白質類流質(牛奶、肉湯),前4 小時禁食碳水化合物(稀飯、饅頭),前2 小時禁飲清亮液體[5]。前2 小時給予10% 葡萄糖500mL 口服,補充水分及能量,減輕饑餓、口渴等不適,提高對手術的耐受力,降低術后胰島素抵抗。
1.3.2.4 術后6 小時康復護理
(1) 體位護理:術后給予頭部墊枕,平臥位與側臥30 度交替,側臥后背墊枕,保持患者舒適。(2)飲食護理:患者無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即可進水,由少到多,從5-10mL/次,5 分鐘左右一次,半小時后可漸增至30-50mL/ 次,2 小時后可正常飲水,4 小時后可給予清淡、易消化流食,6 小時后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避免進食辛辣刺激、產氣等食物。(3)鎮痛方案:患肢抬高,手術部位冷療24 小時,采用多模式聯合鎮痛方法[6-8],術后如無禁忌癥口服曲馬多膠囊+靜滴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或口服曲馬多膠囊+肌注注射用帕瑞昔布,術后3 天改口服曲馬多膠囊+塞來昔布膠囊。(4)功能鍛煉:術后雙下肢恢復感覺后即可進行術前指導的功能鍛煉,預防關節黏連、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術后6 小時如無特殊情況即可扶拐下床活動,患肢不負重。
1.3.2.5 術后1-7 天康復護理
繼續進行雙下肢的功能鍛煉,扶拐下地行走患肢勿負重,避免患肢長時間下垂,注意防跌倒。
1.3.2.6 術后8-14 天康復護理
指導患者練習患肢下垂上抬練習,即患肢下垂10 秒后抬高10 秒,反復10 次/組,2-3 組/日,促進血液循環。
1.3.2.7 術后3 周康復護理
復查后如無異常,去除石膏,扶拐患肢部分負重,適當進行患肢踝關節的屈伸及踝泵練習,循序漸進。
1.3.2.8 術后6-8 周康復護理
復查無異常可逐漸正常行走。
兩組患者在術后疼痛評分、術后舒適度、功能鍛煉掌握程度及患者滿意度四個方面。
組間數據的統計處理均運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組間比較運用t 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在計數資料方面,用[n(%)]表示,通過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在術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舒適度、功能鍛煉掌握程度及患者滿意度三個方面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VAS 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VAS 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術后2 日疼痛評分研究組 60 2.80±1.34 2.36±1.23 2.03±1.09 1.06±0.63對照組 60 4.98±1.87 3.93±1.38 3.41±1.32 1.96±1.08 P — <0.05 <0.05 <0.05 <0.05組別 n 術后2h疼痛評分術后6h疼痛評分術后1 日疼痛評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舒適度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功能鍛煉掌握程度比較[n(%)]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踝關節跖屈內翻損傷時,最先損傷的是距腓前韌帶[9]。而距腓前韌帶是保證踝關節內翻穩定的關鍵,所以大部分學者認為修復斷裂的距腓前韌帶是非常必要的[10]。隨著關節鏡技術的不斷進步,全鏡下踝關節距腓前副韌帶修復的病例隨訪結果,療效均較顯著,同時在鏡下解決開放手術可能會忽視的問題,更加有利于病人的恢復[11]。
而快優康復護理是通過合理設計康復護理的程序,術后早期患者就可以接受有序、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以使患者術后康復更加快速、優質[12-13]。相比傳統康復護理,快優康復護理更注重患者及家屬對康復知識的了解,通過明確的康復程序,掌握治療、護理過程,增強患者的依從性。本研究比較了快優康復護理與傳統護理模式應用于關節鏡下治療距腓前韌帶損傷患者在術后疼痛、舒適度、功能鍛煉掌握程度及患者滿意度四個方面。結果發現,在術后疼痛方面快優康復護理比傳統護理模式明顯降低,在患者的舒適度、功能鍛煉掌握程度及患者滿意度三個方面,快優康復護理比傳統護理模式明顯升高,表明快優康復護理模式更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的掌握,增加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快優康復護理在踝關節鏡下治療距腓前韌帶損傷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幫助患者減輕疼痛,增加舒適度,提高功能鍛煉掌握程度、增加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