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紅,吳曉峰
(黃岡市中心醫院,湖北 黃岡)
甲狀腺顯示胸腺樣分化的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CASTLE)是一種罕見的特殊類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是類似于胸腺上皮性腫瘤結構的甲狀腺癌,由Miyauchi 等[1]1985 年首次報道,主要起源于異位胸腺或殘留的腮囊組織,組織學上類似于胸腺癌,該病發病率低,病例多為個例報告[10-17],我們收集了2 例CASTLE ,對其臨床特征,組織病理形態,免疫學表型進行分析,并探討其診斷及鑒別診斷。
例1 女61 歲,因發現頸部包塊半月余于2018 年8 月28 日 入院,患者半月前無意間發現頸部出現一包塊,包塊約“鴿蛋”大小,偶感疼痛不適,伴聲音嘶啞;例2 男52 歲,聲嘶一月余,于2018 年9 月10 日入院,患者一月前因飲酒后出現聲嘶,在外地一醫院檢查發現甲狀腺腫物,伴針扎樣疼痛。
手術切除組織經4%中性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常規切片,HE染色,同時行免疫組織化學En Vision 二步法染色,檢測所用抗體CD5、CD117、P63、CK5/6、CK8/18、CK19、PAX8、EBER、TTF-1、CgA、TG、CK7、CK20、S-100、Vimentin 及Ki-67 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顯微鏡下觀察所有切片的形態學特征和免疫組化表型。
例1:右側甲狀腺切除標本大小約7.0cm*3.0cm*2.0cm 灰褐色不規則組織一塊,切開內見約3.0cm*2.5cm 灰白色結節,分葉狀( 圖1),質硬。例2:左側甲狀腺切除標本大小約5.8cm*3.2cm*2.6cm 淺褐色不規則組織一塊,切面見直徑約2.5cm灰白色質硬區,結節分葉狀,與周圍境界清。
腫瘤無包膜,境界較清,腫瘤部分呈推擠式浸潤性生長(圖2),瘤細胞排列呈巢團狀、索狀,片狀及互相吻合的梁帶狀排列(圖2),其間見明顯的促結締組織形成的間質分隔包繞,間質和腫瘤細胞間可見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圖2),瘤細胞可見兩種形態,一種瘤細胞(圖2),上皮樣,細胞清晰,大小一致,細胞核染色深,核仁不明顯,瘤細胞排列呈菊形團狀,另一種瘤細胞(圖3),合體胞樣或鱗狀細胞樣,多邊形、短梭形,細胞邊界不清,胞質豐富、弱嗜酸性,核橢圓形,著色淡,空泡狀,可見小核仁,核分裂少見,例1 瘤細胞明顯呈兩種細胞形態,部位瘤細胞大小一致,呈菊形團樣,部分為空泡狀,染色淡, 局部瘤細胞浸潤周圍脂肪結締組織,局部區域向甲狀腺濾泡內浸潤性生長(圖4),例2 瘤細胞較單一,大部分為空泡狀核,異型性較例1 大,見較多壞死,伴有神經組織累及,且侵及甲狀腺周圍橫紋肌組織。
2 例瘤細胞CD5( 圖5),CD117( 圖6),P63、CK5/6,CK8/18,CK19,PAX8 均呈(+),例2EBER(+),TTF-1,S-100,CEA,CgA,TG,CK7,CK20,Vimentin 均(-) 例1Ki-67LI 約10%,例2KI-67LI 約20%,例2 Syn(+)。

圖1 大體檢查見甲狀腺內見灰白結節,分葉狀,與周圍鏡界尚清

圖2 HE 瘤細胞呈巢團狀,片狀,推擠浸潤,瘤細胞周圍可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

圖3 HE 瘤細胞界限不清,核空泡狀,染色淡,核仁明顯

圖4 HE 瘤細胞向甲狀腺濾泡內浸潤生長

圖5 免疫組化顯示CD5 在瘤細胞胞漿及包膜中呈彌漫性陽性(IHC,X100)

圖6 免疫組化顯示CD117 在瘤細胞胞漿及包膜中呈彌漫陽性(IHC,X100)
CASTLE 常發生在甲狀腺下極,本組兩例亦均發生在甲狀腺下極,與報道一致,好發于中老年人,男:女=1:1.3,本例2 例,男女各一例,最小的為52 歲,臨床表現主要是頸部包塊,氣管受壓及聲嘶等癥狀,本組例1 表現為頸部包塊及聲嘶,偶有疼痛不適,例2 以聲嘶為主要表現,包塊伴針扎樣疼痛。喉鏡顯示聲帶麻痹。本組兩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文獻報道多為無痛性包塊。也有報道[2]聲音未見嘶啞癥狀,可能與喉返神經未受到壓迫或侵犯有關。
大體檢查腫瘤部位為灰白結節分葉狀,與周圍境界較清,質地稍硬。鏡下檢查見瘤細胞呈與胸腺癌或胸腺瘤相似的分葉狀,巢團狀,索狀,片狀,及梁帶狀,其間見明顯的促結締組織形成的間質分隔包繞,間質和腫瘤細胞間見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例1 部分細胞較溫和,異型性較小,鱗片狀,細胞大小較一致,細胞核清晰,細胞排列呈菊花團樣,似類癌樣結構,部分細胞異型性稍大,細胞界限不清,核泡狀,染色淡,核仁明顯,形態學易誤診為分化差的癌(鱗狀細胞癌或淋巴上皮瘤樣癌)。局部瘤細胞向周圍脂肪結締組織浸潤,甲狀腺濾泡內見瘤細胞浸潤生長。例2 瘤細胞主要呈現泡狀樣核,核仁明顯,核異型性偏大,可見較多壞死,有神經組織累及,甲狀腺周圍橫紋肌見侵犯。
免疫組化顯示2 例均瘤細胞明顯表達胸腺分化的標記物(CD5,CD117 陽性),鱗狀上皮標記(CK5/6,P63,CK8/18 陽性),Pax8 和CK19 陽性,TTF-1,TG,S-100,CEA,CgA,CK7,CK20,Vimentin 均(-)。
依靠組織病理學特征,結合免疫組化標記可明確診斷。胸腺分化的標記物:CD5 和CD117 對診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Ito 等[5,6]的報道中,CD5 診斷CASTLE 的敏感性為82%,特異性為100%,CD5 已成為CASTLE 診斷與鑒別診斷中最常用的檢測抗體,被認為是公認的一線標記物[4],有研究[7,8]發現,CD117 在胸腺癌中常有表達,而且CD5 和CD117 共同陽性有助于胸腺癌的診斷。本組兩例均顯示CD5 和CD117 共同陽性,有助于CASTLE的診斷。本組免疫組化結果中,CK19 和Pax8 陽性,Pax8 目前還沒人標記,但有數篇對CK19 陽性報道[15,17],Pax8 陽性說明是甲狀腺來源,CK19 也常在甲狀腺乳頭狀癌中表達,但是TTF-1,TG均陰性,提示腫瘤細胞為胸腺上皮來源,而非甲狀腺來源,這就出現矛盾,來源到底是甲狀腺還是胸腺呢?這有待進一步研究。
CASTLE 需要與下列腫瘤鑒別:(1) 甲狀腺髓樣癌,本例1 部分瘤細胞呈類癌樣改變,很容易誤診為髓樣癌,但髓樣癌間質較少伴淀粉樣物沉積,免疫組化calcitonin 陽性;(2)甲狀腺鱗狀細胞癌,原發的鱗狀細胞癌罕見,高度惡性,與其它鱗狀細胞癌相似,但胸腺分葉狀少見,CD5 表達陰性;(3)甲狀腺未分化癌 腫瘤呈明顯的浸潤性生長,異型性明顯,核分裂易見,高度惡性,發展迅速,預后差,且CD5 陰性;(4)甲狀腺轉移性淋巴上皮瘤樣癌瘤細胞呈彌漫性巢團狀,核呈空泡狀,有明顯嗜酸性核仁,間質可見大量淋巴細胞,免疫組化CD5 陰性;(5)甲狀腺伴胸腺分化的梭形上皮腫瘤(SETTLE),罕見的梭形細胞腫瘤,好發于年輕人,主要表現為梭形細胞成分,免疫組化vimentin 陽性,免疫標記TG,CT,CEA,S-100 及CD5 均陰性;(6) 濾泡樹突細胞肉瘤,常見于頸部淋巴結,有時呈分葉狀,以梭形細胞為主,呈漩渦狀、席文狀,免疫組化CD21、CD35 陽性,CK,CD5 均陰性。
CASTLE 是一種惰性的腫瘤,進展緩慢,病程一般較長,惡性程度低,5 年生存率可高達90%,臨床上罕見,缺乏特異性表現,確診主要靠病理學檢查。治療上目前采用手術徹底切除腫塊及淋巴結清掃,一般對放療較敏感,術后輔助放化療,預后較好[9]。但對化療作用尚不明確[3]。此病雖預后良好,但仍有少部分晚期患者會發生遠處轉移,如肺、肝和骨轉移,放療治療有限,復發可能性較大。本組兩例,例2 患者瘤細胞異型性較大,壞死較多,神經纖維束見侵犯,及甲狀腺周圍橫紋肌見累及,預后估計比例1 差,目前還在隨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