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燕,何海英,劉利軍
(內蒙古包頭市包鋼集團第三職工醫院新生兒科,內蒙古 包頭)
患兒、女性、20 分鐘,主因“胎齡34+5周,左足趾畸形”入院。臀位剖宮產出生,出生體質量2040g,胎膜早破34h,臍帶繞頸1周,羊水清,胎盤無異常,生后1min、5min 及10min Apgar 評分均10 分。母孕期產前篩查三級超聲發現羊膜腔內可見帶狀回聲漂浮,父母非近親結婚,妊娠期糖尿病,應用胰島素血糖控制穩定,否認家族遺傳性疾病史。體格檢查:T36.5℃,P142 次/min,RR42次/min,體重2040g。營養中等,無特殊面容,神清,哭聲響亮,早產兒外貌,面色紅潤,呼吸平穩,全身皮膚黏膜無黃染及出血點,頭顱無畸形,毛發細軟色黑,分布均勻,前囟平軟,張力正,大小1.0×1.0cm2。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結膜無充血及蒼白,鞏膜無黃染。鼻中隔居中,鼻腔通暢,未見異常分泌物,雙耳外觀正常,無畸形。未見唇腭裂,口腔黏膜光滑,頸軟無抵抗,氣管居中,三凹征陰性,胸廓對稱,乳頭點狀突起,心肺腹未見異常,雙側睪丸未降入陰囊,肛門外觀正常。左踝上環形縮窄,呈被束扎狀,踝上3cm 處脛骨內側、后側、外側皮膚環形缺如,深達跟腱及脛骨,可見攣縮組織(見圖1);左足第2、3、4 趾末節壞死缺如(見圖2),左足血運正常,右足及右下肢未見異常。四肢肌張力正常,新生兒原始反射可引出。左足X 線正位片示: 左足第2、3、4 趾末節趾骨缺如。

圖1 左踝部外觀

圖2 左足外觀

圖3 左足X-ray 片

圖4 出院前左足外觀

圖5 術后拆線前(后側)

圖6 術后拆線前(內側)
初步診斷:新生兒羊膜束帶綜合征( 先天性環形縮窄癥),早產兒(適于胎齡兒),低出生體重兒。骨科會診新生兒羊膜束帶綜合征/先天性環形縮窄癥(3 區、Ⅲ度、左下肢)診斷明確,需手術家屬同意并簽字。術中左踝關節上環形縮窄處行清創切除皮膚邊緣,見環形縮窄深達脛骨內側、跟腱及外側軟組織,清除壞死及攣縮組織松解皮下組織,剔除粘連的羊膜束帶,內側、后側、外側分別行“Z”字成形術。術后換藥拆線愈合佳,踝關節周圍皮膚張力好,出院。
羊膜束帶綜合征(amniotic band syndrome,ABS) 為部分羊膜破裂產生纖維束或纖維鞘,胚胎或胎兒與羊膜帶粘連、束縛、纏繞、壓迫胎兒,使胎兒受累器官出現分裂或發育畸形,臨床上出現以胎體不同部位、不同程度非對稱性、多發性畸形為特征的表現[1]。畸形主要發生在胎體末端和突出部位,如手、足或指(趾)等小畸形及腹裂、腭面裂、腦膨出等全身復雜畸形,嚴重者死亡,在畸形部位有時可發現羊膜帶。又稱先天性環形縮窄癥、蛛網綜合征、羊膜索綜合征、Sfreeter 畸形、先天性環溝、四肢環狀收縮、羊膜束帶綜合征等,有文獻報道羊膜帶綜合征的發生率與出生活嬰之比為1/15000~1/1200[1],自發性流產率可178/10000,圍產兒死亡率可高達 769/1000[2]。本患兒孕母產前篩查三級超聲發現羊膜腔內可見帶狀回聲漂浮,發病可能與妊娠期羊膜破裂有關。絨毛膜完整而羊膜破裂,羊水潛行剝離羊膜,松脫的羊膜形成細而短小的線繩樣纖維帶,漂浮于羊水中,粘附并呈環狀包繞胎兒指、趾等部位,隨著胎兒生長形成縮窄環,造成遠端肢體缺血、壞疽,最終形成畸形。該患兒主要累及左踝及左足。
羊膜束帶綜合征臨床分型:肢體型、顱面型和軀干內臟型。根據束帶嵌入深度分為四度:Ⅰ度:束帶只嵌入皮下;Ⅱ度:束帶深入筋膜,不影響遠端肢體循環;Ⅲ度:束帶深入筋膜,影響遠端肢體循環; Ⅳ度:先天性截肢[2]。診斷要點:羊膜束帶綜合征早期主要依據超聲診斷。懷孕前3 個月較難檢出ABS,第4 到第9 個月逐漸出現畸形特征與活動限制,相對容易檢出。它的聲像圖特征:① 羊水中見一漂浮的帶狀回聲,并附貼于胎兒。② 羊膜帶粘連處的胎兒身體部分可發現畸形,甚至導致胎兒死亡。③由于胎兒受到束縛、壓迫,胎動明顯被限制。④往往合并羊水過少。羊膜帶綜合征的診斷主要靠影像學檢查,包括超聲和磁共振技術(MRI),超聲是診斷羊膜帶綜合征的重要方法;對于受掃描厚度、腸道內氣體和骨性器官的影響較大時MRI 技術則是最佳選擇,其優點顯像清晰度高,器官空間結構分辨率和組織結構分辨率好,國外已廣泛應用于產科,國內產科MRI 技術應用較少。亦有報道可行染色體檢查。
本例患兒出院后隨訪,左足及左下肢膚色紅潤,肌張力正常,左足第1、5 趾活動自如,左足第2、3、4 趾末節壞死處脫落。右足及右下肢正常。通過此例報道,建議產婦規律產檢,臨床醫生加強對該病認識,早發現早治療,減低不良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