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安亞,余莉華,胡永強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重慶)
關鍵字:微信平臺;問卷星;寄生蟲形態教學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防治措施的加強,健康科普的宣傳,人類健康意識的提高,我國換寄生蟲病的人越來越少,但是對于臨床來說,寄生蟲感染只有“有”或“無”的區別,據統計2016-2018 年,全國30 個省( 直轄市、自治區)736 個監測點3~9 歲兒童蟯蟲感染率分別為2.50%、2.84% 和2.46%[1],謝賢良等對福建省浦城縣寄生蟲監測發現,1030 人中,寄生蟲感染率為4.47%,寄生蟲種類包括華支睪吸蟲、東方次睪吸蟲、鉤蟲感、鞭蟲;對野外動物糞便發現寄生蟲卵分別為華支睪吸蟲、東方次睪吸蟲、蛔蟲、鉤蟲、鞭蟲、姜片形吸蟲、棘口科吸蟲、曼氏迭宮絳蟲及長膜殼絳蟲等[2],所以寄生蟲形態的識別還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傳統的寄生蟲教學理論課以教師為主,實驗課則基于顯微鏡教學,在教師課件指引下完成實驗報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不足[3]。微信是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支持網絡快速發送語音、文字、圖片、視頻等。截止2014 年,中國90%的智能手機用戶已經安裝了微信程序,月活躍用戶達到5.49 億,學生用戶是網絡活躍的主力軍[4],而且在一些醫學學科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效果[5],問卷星是一款免費的集調查問卷、考試、投票于一體的應用軟件,可以不限題目數量,不限答卷數量,支持分類統計與交叉分析,支持在線手機填寫。因此,我們提出微信平臺聯合問卷星進行寄生蟲形態學的帶教模式,改變臨床陽性標本的示教模式。
以2018 年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檢驗科實習的26 名同學作為對照組,2019 年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檢驗科實習的25 名同學作為試驗組,教材使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寄生蟲學》,帶教老師相同。
2018 年實習同學采用傳統帶教模式嚴格按照重慶醫科大學教學要求進行帶教工作,2019 年的實習同學采用“微信聯合問卷星”帶教模式進行帶教工作,對比分析兩組學生對寄生蟲形態的識別能力,統計學生對帶教模式的滿意程度。帶教時間均為兩個月。
學生的平均成績用SPSS 17.0 軟件進行分析,平均成績用均值加減標準差()來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學生寄生蟲形態考試成績及教學滿意度調查

表2 兩組學生對寄生蟲形態學學習的主動性調查
非常積極:在實習過程中,隨著學習進度主動查看書籍,熟記寄生蟲形態特征,了解生活史,致病機制,診斷和防治措施等知識;比較積極:在實習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寄生蟲,主動查看書籍,熟記寄生蟲形態特征,了解生活史,致病機制,診斷和防治措施等知識;一般:在實習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寄生蟲,主動查看書籍,熟記該寄生蟲形態學特點;不積極:只參與老師安排的學習。
目前,雖然傳統常見的寄生蟲病已經明顯得到控制,但由于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一些食源性寄生蟲病,如廣州管圓線蟲、肝吸蟲、旋毛蟲和帶絳蟲等流行呈現新增高發趨勢,并成為影響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5]。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將寄生蟲學理論課程進行了壓縮,但是本科生需要掌握20 多種寄生蟲形態,生活史,致病機制,診斷和防治措施,知識點繁多,加之教學時間緊張,學生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效果一直差強人意[6]。然而,當學生來到醫院進行實習時,大多數醫院都采用陽性標本示教的方法,導致學生對寄生蟲形態識別的欠缺,因此需要一種新的帶教模式來鞏固實習生對寄生蟲形態的識別能力,以助于其今后的臨床工作。
辛雪等老師利用微信公眾平臺聯合問卷星的教學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7],因此我們選擇這種帶教模式,利用移動教學的優勢,學生與老師之間即可隨時溝通,學生也可隨時翻看之前的教學圖片等。根據我們的試驗結果可以看出,試驗組88.13% 的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滿意,該帶教模式既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和同學們可以在微信中相互溝通,相互學習,傳播各自的學習心得。
綜上所述,微信聯合問卷星的帶教模式鞏固了實習同學對寄生蟲形態的識別,有助于實習同學順利進入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