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211醫院小兒內科,黑龍江 哈爾濱,150080)
為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提高臨床護理的質量,為臨床護理提供借鑒的依據,在兒科護理中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模式。在護理工作中,以家庭為核心的護理模式逐步受到更多患者及醫護人員的認可,讓家長成為患者的護理專家,這對患者的康復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中國人民解放軍211醫院就診的16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兩組患者分別實施一般優質護理服務和以家庭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服務,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間于中國人民解放軍211醫院就診的160例兒科患者,按照一定的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人數為8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30例,女性患者為50例,患者年齡在2—1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4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40例,女性患者為40例,患者年齡在1.5—1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6歲。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優質護理模式,對觀察組患者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模式,具體護理措施包括:
以海報、宣傳欄等形式對以家庭為中心的文科優質護理模式的具體措施及優勢進行宣傳,由專業的護理人員對患者家屬進行全面的宣傳及培訓,醫院要配備充足的護理人員資源,保證每位護理人員所對應的患者人數少于5人,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家屬的參與意愿進行全面的了解,以教育或示范等方法,讓患者家屬參與到患兒安全、營養、衛生等方面的項目中。[2]
制定科學的護理計劃,在調查與評估的結果上,護士長組織本院責任護士、患者家屬共同商榷并制定切實有效的護理計劃,并逐步確定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優質護理的實施途徑。
采取PADC程序,對護理質量進行持續的改進與落實,責任護士要以不斷深入到患者中,收集患者家屬對護理方面的需求,全面評估患者家屬在護理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并根據護理問題,提出、解決、完善解決問題的方案。[3]
采用本院自行設計的《患兒家屬滿意調查表》,本調查表示根據優質護理服務對護理人員的要求來制定的。
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t來表示,計數資料以X2來表示,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技術在專業照顧、健康教育以及溝通協調等方面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家屬,且觀察組患者的康復速度相對于對照組患者來說相對較快,具體詳見表1。

表1
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優質護理模式,護理人員鼓勵患者家屬了解、掌握相關的護理知識,家長的參與能有效促進醫院的整體管理,醫院尊重患者家屬的選擇,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為患者家屬做出決定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能有效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滿意度,通過對患者協助治療、有效溝通以及專業健康指導的基礎上,保證患者早日康復。通過本次調查研究可以發現,適當的宣傳、增加人員配備以及對患者家屬指導等一系列護理措施,得到了90%以上患者家屬的滿意,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以家庭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模式得到了廣大家長的認可,在臨床護理應用中具有推廣和借鑒價值。[4]
護理人員采用健康手冊、宣傳海報以及口述的形式,對患者家屬講解以家庭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模式的中心內容,將患者逐步培養為護理患者的專家,讓患者享受到更好的護理服務。護理人員還要以案例講解的形式積極鼓勵和指導患者家屬參與到照顧工作中來,讓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患兒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要綜合考慮疾病及醫療護理的問題,對患者的經濟狀況及家庭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和了解,必要時可給與特困家庭適當的補貼,以不同的形式對不同地區的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在兒科護理中采取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能有效護理服務質量,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對患者家屬進行護理知識和注意事項等方便的指導,使患者在出院后仍然能享受到優質護理服務,促進患者身體康復,提高治療效率和治療效果,建立起家庭與醫院之間良好的信任關系,不斷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