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市南區人民醫院,山東 青島,266000)
胃出血屬于急腹癥,其特點為起病急、發展迅速,并且具有常見性與多發性,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胃痛、嘔血、消化功能紊亂等,此疾病直接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嚴重情況下會威脅其生命安全。近幾年,胃出血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成因為生活節奏較快、飲食習慣不健康、過度運動等[1],目前,急診胃出血的主要治療手段為手術,為了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優質護理得到了醫護人員及患者的廣泛關注。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急診胃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行優質護理,效果顯著,具體報道如下。
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了126例急診胃出血患者,男74例,女52例,最小18歲,最大73歲,平均年齡(47.3±1.8)歲,平均出血量為(650.4±4.2)ml,胃潰瘍出血85例、出血性胃炎21例、胃癌出血20例,經檢查均符合胃出血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胃痛、嘔血等癥狀。隨機劃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出血量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入院后給予止血與抑制胃酸分泌等治療,在治療的同時,對照組行常規護理,(1)止血護理,醫護人員應根據急診胃出血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止血措施。首先,放氣注氣,縮短黏膜被壓迫時間,避免缺血性壞死,此后,沖洗胃腔管,時間控制在2h左右,防止血凝塊堵塞孔洞。如果患者出現腹痛、惡心等癥狀,應給予關注,以便于及時處理。(2)呼吸道護理,術后,患者應臥床休息,取頭低腳高體位,以此改善顱內循環,并且要保證呼吸道通暢,避免嘔血時吸入血液;如果患者發生昏迷,護理人員應積極開展口腔護理,清除患者口腔內血塊、異物,并及時清潔口腔。(3)嚴密觀察各項生命體征,治療前后,護理人員均應嚴密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如:心率、血壓及尿量等,如果出現異常,應及時告知醫生,以此防止再出血。
研究組行優質護理,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強化各項護理措施,并以患者為中心,開展心理疏導、飲食指導與舒適護理等,具體內容如下:(1)心理疏導:在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的一般情況,如:胃出血病史及經濟狀況等,同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解疾病、治療及預后的相關知識,以此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如:焦慮、緊張與抑郁等,并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進而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將逐漸提高。(2)飲食護理,胃出血直接影響著患者消化系統,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飲食,要求其盡量食用清淡食物,在各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后,適當食用流質食物;如果患者癥狀仍較為嚴重,應給予營養護理;在患者康復后,應根據醫囑,合理飲食,逐漸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3)舒適護理,保證病房空氣清新,定時通風,保持適宜的溫度與濕度;保持病床整潔,及時更換床單,并且協助患者更換衣物等。
隨訪2個月,觀察患者的止血情況、再出血情況及護理滿意度。
根據模糊數學評分法[2],評價護理滿意度,采取百分制,分數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高。
研究組的一次成功止血率及術后再出血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一次成功止血率及術后再出血率比較[n(%)]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0.35±2.1)分高于對照組的(70.43±4.3)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胃出血屬于消化系統疾病,其發病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有飲食過度、胃潰瘍、暴飲暴食、過度運動及外力撞擊等,發病后,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嘔血、胃痛及便血等,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昏迷或休克,此疾病直接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臨床治療與護理十分重要[3]。
目前,急診胃出血患者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的方法,為了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急診胃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行優質護理,其結果為研究組的成功止血率、再出血率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表明,急診胃出血患者行優質護理,止血效果顯著,不僅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還滿足了患者對護理的需求,因此,在臨床上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