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交通中心醫院護理部,云南 昆明,650041)
腦梗塞是我國老年人群常見的高危病種,發病急、病程進展快;極易導致四肢功能的嚴重退化和殘疾。早期采取有效的康復訓練和護理能提高患者肢體肌力恢復和功能恢復、降低肢體肌肉萎縮率和殘疾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收集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我院共收治的腦梗塞患者64例,其中男41例,女23例,75~85歲17例,60~65歲23例,65~70歲18例,>55歲6例,首次發病49例,再次發病15例,發病時間<24 h入院者51例,超過48 h入院者13例。入院時發生口鼻歪斜、失語、吞咽困難、四肢活動不靈者57例,出現上下肢肢體癱瘓者38例。
將上述患者分為在醫護人員規范指導下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及護理的實驗組32例,因家庭照護、經濟原因、患者及家屬未按照醫護人員的指導進行訓練的常規護理對照組32例兩個組,經過14天住院治療護理及出院后1個月的定時隨訪結果比對及再次入院資料收集進行比對分析。
腦卒中后急性期盡早進行康復運動訓練,對患者后期肢體功能恢復有著藥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在發病后2到3天即可進行早期康復訓練,肢體功能鍛煉越早,后期恢復也越好。首先依據現臨床上較通用的運動功能評價法(FMA),對患者的肢體活動功能進行評定,再運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評定,測定出患者發病時健側及患側的肌力、相應的活動能力,制定出早期的訓練計劃和訓練內容。給相應的健康教育指導,告知患者及家屬早期康復訓練對后期肢體功能恢復的重要性,幫助患者克服畏難、悲觀等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
2.2.1 按摩。從入院開始,盡早進行患肢的按摩,可有效促進肢體血液循環,改善營養,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
護士或康復治療師每日2次,每次20分鐘可對患者的上肢從手指至前臂、肩關節周圍,下肢從腳趾到小腿、大腿、髖關節周圍,由遠端到近端進行輕緩的按摩,同時還可對環跳、風市、肩髃等穴位進行壓迫療法。
2.2.2 被動運動:患者在護士協助下進行肢體活動,能有效促進肢體血液循環,維持各關節韌帶活動度,減輕肌肉痙攣,防止肌肉萎縮。
護士或治療師每日2次,每次30分鐘幫助患者將患側肢肘關節屈伸、旋轉、肩關節外展內旋,踝關節內外旋,膝關節屈伸,髖關節伸展及內旋、同時教患者將自己的健腿置于患腿之下,沿小腿往下滑至踝處,用健肢帶動患肢上下活動,連續3周。
2.2.3 主動運動:在病情允許時,盡早進行主動運動,可有效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緊張度,活躍全身各系統功能、預防并發癥。
a.Bo-berth握手:幫助患者將患手五指分開,健手拇指置于患手拇指下,余四指相對于交叉,盡量向前伸直肘關節,以健手帶動患手盡量上舉,在患者可以承受時要求其保持5—10分鐘,手不要晃動,不要憋氣、過分用力。
b.床上移行:教患者以健手握緊床頭欄桿,健肢協助患肢直立于床面,臀部抬離床面時順勢往上或往下移動,即可完成在床上的自行移動。若患者健手肌力達5級,還可教患者抓住床邊欄桿,健足插入患肢膝關節向健側或患側翻身。
2.2.4 練習坐起:將床頭搖高或使用靠背架,或者說背部墊被褥或枕頭,如無頭暈眼花,乏力不適,1周內便可坐起,1周后可坐穩。若能坐穩30~60min,便可以讓患者坐在床邊,兩腿下垂。增加脊椎和髖關節的肌肉、韌帶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
2.2.5 站立訓練和邁步康復訓練:開始站立時,護士協助患者使用支撐物,如健康人輔助,最初由兩人,然后一人,患者左右擺動身體,便身體重心在雙腳。或用雙拐,然后用單拐,若能站穩無心慌、出汗、再徒手站立。當患者能站立15min以上,無不適、疲勞感,即可開始邁步康復訓練,偏癱患者往往伴有足下垂,可由護士或家屬攙扶一步一步地抬起患肢,以助抬腳邁步。同時還應校正患側踝關節內屈,以免形成足內翻,從而提高肢體功能恢復效果。在練習中邁步時注意生命體征變化,如有不適即臥床休息,減慢進度,然后再扶欄邁步到持拐邁步,最后徒手邁步。后期還可以在康復醫師指導下進行相應的運動器械練習,也能取得很好效果。
實驗組進行早期康復者肢體功能較發病時明顯好轉29例,治療后發生肢體癱瘓者13例,出現后期肌肉萎縮及肌肉強直者7例。對照組肢體功能較發病時明顯好轉21例,治療后發生肢體癱瘓者19例,出現后期肌肉萎縮及肌肉強直者11例。關于FMA值統計及Barther分值評定比較,見表1.

FMA(FugL-Meyer值) 患側肌力 Barth指數時段 康復組 對照組 康復組 對照組 康復組 對照組入院時 22.6±15.7 23.1±12.9 2.1±1.3 2.3±1.1 29.9±19.7 30.1±20.1訓練后14天 48.9±19.2 33.1±18.6 4.7±3.1 3.1±2.7 64.6±33.4 49.4±30.2
在患者肢體功能恢復過程中,年齡和病情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原因,另外,住院系統治療時間長短、訓練的依從性也是影響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重要因素。發病早期,康復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復就越好。早期進行康復訓練,能有效改善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