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學生線上學習問題,蘭州市白云名師工作室充分考慮蘭州市實際情況,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特策劃推出“線上課堂”活動,旨在解決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和初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試復習的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和初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試迫在眉睫
2020年,蘭州市第一次開展初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試。信息技術學科操作性非常強,這給教師、家長和學生帶來了焦慮,怎樣實施信息技術教學并提高信息技術居家學習的有效性,成為一線信息技術教師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2.硬件設備和網絡環境得不到保障
信息技術教學需要硬件和網絡環境支持,學生的情況不同,在線學習設備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很多學生由于家里網絡出現故障或對軟件的操作不熟練,制約了在線教學的開展。對于所學的知識,學生不能夠隨時練習和實踐,阻礙了學生信息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3.信息技術學習時間不固定
各個學科都在實施線上教學,信息技術學科線上授課時間無法保障,學生學習時間不固定,無法保證有效學習。
4.信息技術教師在線教學設計能力存在差異
由于教師信息素養的差別和部分教師缺乏在線教學設計經驗和教學組織經驗,而且信息技術教學注重實踐操作和練習,內容比較枯燥,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信息技術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5.學生信息素養參差不齊
在線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自律能力和信息素養存在很大的差別,信息技術線上教學存在很大的難度,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6.在線教學中,師生互動率低,不能及時評價,缺乏感情交流
大部分信息技術教師難以把握學生學習狀態成為在線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計算機室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課堂回答和課堂實踐操作直觀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在線學習中,由于師生空間分離,教師無法及時和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情況,進而影響了教學的有效實施與改進。
二、解決的具體方法和實施過程
1.以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為基礎,整合學習資源,重構知識體系
學習資源是學習任務落實的重要載體,是促進學生認知的學習媒介。為了解決線上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我們對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現行七、八年級信息技術教材做了整合和重組,做到了重難點突出、詳略得當,重新構建了知識體系,以專題形式呈現。
2.搭建平臺,自建課程
當前的線上學習平臺很多,針對在信息技術教育中遇到的問題,我們精心策劃,推出“線上課堂”教學活動,緊密結合當前存在的問題,通過知識梳理、視頻課程、在線測試等方式不斷實踐,研究“線上課堂”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方法和評價體系,并從中找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在實踐過程中制作和完善信息技術學科的課程資源庫,作為蘭州市初中學生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的一種新的方式和途徑,實現資源共享,讓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更為開放和智能,以促進信息技術教師健康快速成長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提煉信息技術在線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
(1)知識梳理
秉承“互聯網+教育”的理念,保障在線教學的質量,難點在于如何教與如何學,要實現教的有效、學的主動。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通過對初中信息技術4冊課程內容的重新研究和整合,以模塊化和專題的形式對所有知識進行了梳理。
(2)視頻課程
我們制作的視頻課程以演示講解、示范操作、微課程等形式呈現,視頻在10~15分鐘,這樣既能保證知識點的直觀呈現,又可以避免長時間看視頻導致疲勞的問題。
(3)在線測試
在每個專題學習結束后,我們有針對性地對所學知識設置了20道左右的在線測試題,通過問卷星制作并發布,并生成二維碼,學生通過在線測試可以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
3.發布課程,自主學習
目前,在線學習平臺很多,我們把做好的專題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出去,然后通過班級微信群和QQ群進行分享,學生點開鏈接自主選擇進行學習,對知識梳理和視頻課程學習之后,點擊在線測試超鏈接或二維碼進行測試,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
三、基于線上課堂的實踐反思
1.在線教學不應是傳統課堂的“搬家”
由于師生不能直接面對面,課堂教學場景發生變化,但不能簡單將傳統課堂照搬到網上,應根據新的空間場景、新的教情和學情創新教學方式,避免“以教為主”的網上“滿堂灌”,否則無異于用線上課堂的短板去對應傳統課堂的長板,實際效果自然不佳。
2.在線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線教學的優勢和局限使其更加適合以學生為主,而不是以教師為主的模式。由于學生擁有在線學習終端,可以很方便地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自主探究,教師應為學生在線自主學習設置課程內容,布置適合的學習任務,設計合理的練習評價,進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結語
線上課堂有效解決了中小學信息技術在線教學問題,為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在線教學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創新,同時也為甘肅省中小學信息技術在線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蘭州初中學校創客教育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研究”(立項號:GS[2019]GHB0331)的研究成果。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