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偉
過去的體育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展開,學生往往被動接受,二者在體育教學中具有不對等的地位,所以就給學生帶來很大壓力,降低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甚至有些學生不愿意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在各科目的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學科不再僅僅只教授學生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初中的體育課堂上,教師也重視學生的參與度,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所以體育教師要在教學中營造一個愉快的教學氛圍,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推行,教育界逐漸提出了“愉快體育”的教學理念,愉快體育是以學生為主體展開的教育教學,契合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同時也更加貼近學生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更加熱愛體育[1]。
一、轉變體育教學觀念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體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較為陳舊,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教師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這種主體顛倒的教學形式有很多弊端。在陳舊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是教學真正的主人,所以,學生的積極性不高,無法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不利于學生體育鍛煉的開展。所以,教師應當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并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體會到教師的愉快教學,感受教師為學生帶來的課堂趣味。教師要充分利用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學習中能積極思考、摸索學習、鍛煉,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總結,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因為學生與教師都不注重體育課程的學習,這就導致大部分學生不能實現有效的鍛煉。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體育課程的參與度,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教師要讓學生對體育鍛煉充滿信心,在最開始的時候,選擇的教學項目應該是運動量較小、比較新穎的項目,這樣的項目不會使學生產生疲憊的心理。例如,教師在跳高教學中要耐心為學生講解跳高活動的要領與注意事項,同時還要重視學生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為基礎差的學生詳細指導,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二、創新教學內容
為了實現愉快體育的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內容一定要創新,首先要保證體育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內容不能局限于一個框架內,而是要跳出框架實際體會學生的內在需求,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去創新教學內容,推動體育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教師在體育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也要具備新穎的特點,豐富體育課堂中的教學內容,使學生都能積極地參加體育活動中。其次,還要保證體育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適應性。適應性主要是指教師的教學活動要滿足并適應學生的真正需求,考慮學生身體情況的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心理情況,依據學生的實際狀況,科學制定教學內容,保證體育課堂鍛煉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依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還要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創新,滿足初中生的實際需求,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具有愉快感。
三、親自實踐,與學生共同進步
體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但教師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僅僅讓學生自己鍛煉,教師全程不參與,學生的積極性就會降低。所以在實際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體育活動中,同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這樣無論教師開展什么體育活動,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例如,教師在組織籃球活動時,自己也要積極加入其中一個隊伍,提升隊員的積極性,激勵隊員努力拼搏。在體育課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展開積極的互動,使學生體會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只有在快樂體育教學理念下展開體育教學活動,學生才可以在心中流淌出愉悅的感覺,真正感受到運動為他們帶來的美好體驗。
四、結語
總而言之,過去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形式較為傳統,學生感覺不到樂趣,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伴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推廣,人們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逐漸提出了“愉快體育”的教學理念,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了不一樣的教學體驗。愉快教學模式的推廣應用,使學生在教學當中體會到了很大的樂趣,從而愛上體育,在體育鍛煉中更加投入,更加具有活力。只有大力推廣愉快體育,才能使體育教學對學生產生較強的吸引力,促進學生更好地感受體育的魅力[2]。
參考文獻:
[1]謝靚.在初中田徑體育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的建議[J].田徑,2017(7):8-9.
[2]謝琴.運動強度與愉快感:“雙重模式理論”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12):7-9,35.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