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宇
摘 要:初中英語“第二課堂”課程方案的有效實施是廣大初中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與塑造的迫切需求。它既可提高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又可使學生全方面能力得到提升、綜合素養得到全面加強,為初中生打下扎實的英語基礎。
關鍵詞:第二課堂;課程方案;有效實施
一、“第二課堂”課程方案的主要內容
它包含課外活動、校本課程、綜合實踐、社區活動、研究性學習等方面。
二、“第二課堂”課程方案的主要途徑
1.班級活動
班級是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和實施途徑,是開展英語“第二課堂”活動、進行英語教學的重要場所。
(1)閱讀理解活動:精讀、泛讀優美原著文段;
(2)書面表達活動:出黑板報、寫日記、回電子郵件、填詞成句、中英互譯等;
(3)智力傳話活動:所謂的“智力傳話”活動,就是學生定期進行一次“傳話”活動。他們一面將自己近期內所吸收到的簡短美文美句記錄下來,一面再利用自己的話翻譯后轉達給別人。這些活動既鍛煉了口語、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翻譯、寫作能力。這樣把班集體建設與英語“第二課堂”緊密結合起來,使英語學習與學生發展達到有機統一。
2.學校活動
教學離不開交流,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英語要在相互交流中才能發現它的真正意義,要讓學生在學校日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學習運用英語。例如組織學生收聽國外廣播;聽專業的外教做報告,學習優美的詞語和生動的語言;建立校內外的“英語角”,展開“英語自由會話”活動等。這既豐富了學校課外活動,又提高了學生的英語使用水平,把英語學習由課堂擴展到校內外。
3.社區活動
隨著全球“信息化”日新月異地迅猛發展,學生可以在時時、事事、處處中更多地發現英語,可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日積月累地學習英美人士的生活習慣及社會文化。
學校可定期組織學生到社區中心、周邊企事業單位學習參觀,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參觀名勝古跡、交流中心,想辦法多和國際友人交往。在這些社區活動中讓學生感受中英文的差異,感受語言魅力,學習語言知識。
4.研究性學習
目前,“研究性學習”方興未艾,如火如荼,迅猛發展。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英語學習課題研究”的小組活動,幫助他們組建小組、選擇課題、制定方案、開展研究。例如,某一個研究小組需要探討“課外閱讀”專題。首先,我們可以選擇對英語有特別興趣的一部分學生組建研究小組。其次,我們要調動這部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如組織搜詞大賽、聽讀大賽、中英文互譯大賽等。我們可以發現學生不愿閱讀的大多數原因是因為閱讀的文章詞匯量較大,生詞較多,內容較生僻,閱讀速度較慢,使學生一步步喪失了閱讀興趣。“第二課堂”課外閱讀應選讀一些英美文學作品的簡單讀本或其他一些簡易讀物,如《新概念英語》中的小短文、小說開篇結尾、名人傳記、報紙雜志等。材料選定后,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適當改寫和刪減,添加必要的注解和翻譯,以適應學生學習英語的需要。
由于學生各自興趣愛好不同,教師應當分門別類地針對性予以指導,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能快速擴大詞匯量,快速提升閱讀水平。學校圖書館里的名著圖書繁多,有很多值得閱讀和鑒賞的地方。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欣賞閱讀這些讀本作品,它能夠開闊其視野,提升其英語審美能力。當然,這些讀本以簡易讀本為佳,要符合學生的閱讀水平。學生先是選出喜愛的文章,然后分門別類進行排列組合,一同找出異同點,詳細寫出研究報告。盡管它們是粗淺的,盡管它們是不全面的,但對學生的興趣培養、知識的增加將會起到很大作用。
三、“第二課堂”課程方案的注意問題
1.根據標準,循序漸進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等,教師定好計劃,循序漸進,分步實施。
2.制定方案,重視指導
“第二課堂”有效實施需要制定方案,內容包括:目的、要求、準備、形式、內容、步驟、總結和反思等多項。
3.因人而異,不斷拓展
“第二課堂”活動要結合教材要求、學校實際、學生的基礎、年齡特點和心理情況,因人而異,不斷拓展。我們可推薦某一位作者的其他作品給學生閱讀,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詞匯量。
4.靈活多樣,適當即可
“第二課堂”活動可靈活多樣,它既有全校性的活動,也有班級活動;它既有小組活動,又有個人活動。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次數一般一周一次,不可影響正常教學秩序。
英語“第二課堂”活動要切實不加重學生負擔,要求不要過全、過高、過細,能運用一點知識、觸動一點思想、提高一點能力即可。要注意“授之以魚”且要“授之以漁”,真正使學生達到“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的境界。
英語教師應當堅決摒棄“題海戰術”,使學生不斷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斷體會“第二課堂”的樂趣,不斷體會活動后帶來的成功的激情,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英語“第二課堂”!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