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允釗
摘 要:從“部編”教材中名著導讀編排地位變化可以看出,名著閱讀越來越重要。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下存在著學生缺少閱讀名著的興趣、急功近利、教與學方法不科學等問題,不容樂觀。探討怎樣讓這些代表著未來希望的學生愿讀、會讀名著。
關鍵詞:名著閱讀;現狀;對策;激趣;因“材”施“教”
一部《論語》充滿了哲理,至今仍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唐詩宋詞更是詩歌王國的珍寶……在歷史長河中,再華麗宏偉的建筑也會逐漸坍塌,唯有名著能經受歲月的洗禮,越發熠熠生輝,默默地陪伴、慰藉無數后來者的人生旅途,有時甚至是人生迷途中的一束曙光。
然而,據調查,我國有閱讀習慣的人僅占5%,人均讀書量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更令人堪憂的是寄托著中國未來希望的中學生,30%的中學生說他們沒時間閱讀,60%的中學生從不去圖書館借書,寧愿上網、看電視或從事其他活動。縱觀名著閱讀現狀,究其原因,概而言之,有以下四種:
1.閱讀名著急功近利。現代社會的快節奏、急功近利似乎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時代病”。快餐式閱讀逐漸成為一種讀書時尚。縱然教師知道名著閱讀對學生全面發展有益,但也迫于考試壓力幫助學生走“捷徑”。
2.缺少閱讀名著的興趣。有的學生認為這些名著(文言)太難讀懂,一本書翻了幾下就再也不去碰它了。他們更喜歡那些流行的、能夠讓他們放松一笑的書,例如《十宗罪》《愛情公寓》等等。
3.目的性不強。學生往往是在教師與家長的強迫下被動閱讀,這種被動閱讀當然收不到好的效果。
4.沒有真正做到因“材”(作品)施“教”(方法)。
面對現狀,有識之士登高疾呼。“部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一直倡導:“語文教學應當把閱讀放在首位,閱讀教學除了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外,還有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把閱讀作為一種基本的生活方式。”從“部編”教材中名著導讀編排地位變化可以看出,名著閱讀越來越重要。
面對名著,如何激發閱讀興趣呢?這是邁開名著教與學的第一步。
一、激之以趣,點燃名著閱讀熱情
1.利用影視媒體激發名著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影視等媒體觀看名著作品無疑是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的有效途徑。雖然影視作品并不能完全替代書質閱讀,但它遵循了從感性走向理性亙古不變的道理,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不難發現,某部電視劇熱播時,與此相關的名著也成了人們互相傳閱的熱門書。如電影《流浪地球》《哈姆雷特》等播出,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2.借助活動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文本
由于中學生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渴望來自外界的認可和贊賞。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展示自己閱讀成果的平臺。
(1)課前演講。進行定時演講(演講時間5分鐘,按學號順序驅動性格內向的學生),演講的內容可以是精彩故事情節的復述,也可以是名著中人物的評價等。演講結束之后,教師要給予中肯的評價,評選出每月的“演講之星”,一學期總評“最佳演說家”并給予物質獎勵。這樣的演講活動不僅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鼓舞,而且對不喜歡讀名著的學生而言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逐漸愛上閱讀名著,從而實現“一班人讀名著”的目的。
(2)課本劇演繹。如閱讀《朝花夕拾》時,讓學生自導自演情景劇《三味書屋的早讀》,通過活動,再現了文學經典,提高了學生對作品及人物的理解,激發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3)見字如面。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姓名、字號的文化內涵導入,讓學生意識到名字的重要內涵。《水滸傳》中的綽號、《三國演義》名號、《紅樓夢》中的偈語等。又如閱讀《西游記》中孫悟空每個階段名字的命名緣由:“咬文嚼字議封名”,孫悟空自封“齊天大圣”,如來封他為“斗戰勝佛”。
(4)辯論賽。“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每個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生活認知產生獨立的理解。在初三開展名著辯論賽進行思辯。大到《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奸雄、梟雄還是英雄,《水滸傳》中梁山受招安利弊談。小到《社戲》里“偷豆”一事的是與非,不求是非曲直,但求見解獨到。
(5)做書簽。讓學生就書中有趣的情節或人物制作一個書簽,要求圖文并茂,美觀大方。互贈互賞,讓美麗的書簽激發閱讀興趣。
(6)思維導圖。根據七年級學生特質,制作《西游記》“取經路線圖”,《海底兩萬里》歷險記等思維導圖。
二、成果展示,延續名著閱讀
1.讀書筆記評比
制作“悅”讀隨筆,設置美詞好句、精彩賞析、閱讀感悟等欄目。引領學生讀什么,緊跟著把書寫漂亮、內容充實、有自己獨特想法的作品及時發到班級微信群中,由關注成亮點。
2.推薦發表學生作品
學生閱讀名著后所寫的讀后感,不錯的就公開“范文朗讀”。推薦發表,學生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刊載出來,閱讀、寫作的興趣自然就能得到提升(這個道理相信很多老師都有實踐過)。
生活需要成就感,學生也不例外。如何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讓現代學生點亮經典名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溫儒敏,王本華.名著閱讀課程化叢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鄭桂華.中學語文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6.
[3]吉忠蘭.從整本書精讀到群書閱讀[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0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