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婉,李晨光
(1.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3;2.北京首創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100089)
裝配式鋼結構主要以預制構件的形式進行施工作業,因此其設計涵蓋施工全過程,同時可借助信息化技術,實現工程建造的信息平臺化搭建,將傳統的建筑設計及施工轉變成為“工廠化、自動化”形式,不僅符合建筑發展的先進理念,同時也順應了“綠色建筑”發展思路。本文以裝配式建筑結構設計為研究重點,對梁翼緣與柱的連接、梁腹部與鋼的連接、梁-梁節點設計等結構形式的設計,為裝配式建筑結構的設計要點及其相關內容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在結構設計中,裝配式建筑結構設計存在較多節點,結構剛度的差異化對裝配式建筑結構穩定性也會產生影響,由此在建筑設計實踐環節中,依據國際抗震設計規范和相關標準,應以滿足建筑用途需求及區域地質條件等的要求為主,開展科學合理的結構節點設計:(1)可借助工程設計軟件,對設計對象進行建模分析,以實現設計周期的縮短;(2)將裝配式建筑施工與設計相互結合,以提高生產效率;(3)在裝配式構件的標準化生產中,可高效地提高施工工業化程度,由于構件的工廠化生產模式比傳統的工藝生產更加先進,因此,可通過產品質量和性能的提升為基準,將生產后的構件結構按照施工的進度要求,安全運輸到施工現場,以完成焊接或者螺栓的配套化安裝施工[1]。
裝配式鋼結構設計環節中,主要涉及主體和附屬結構2部分。其中從預制構件的設計內容上分析,主要包含有鋼梁、鋼柱及鋼節點等環節;而作為附屬結構,設計要點主要包含有加勁肋、加強板、連接板等結構,主要設計原則包含有:(1)結合持久設計工況,以完善預制構件結構的承載力、穩定性、變形及裂縫特征等,并按照設計的要求,尤其對裂縫進行控制驗算;(2)在地震結構化設計中,可對預制構件的承載力進行驗算分析;(3)在構件的制作、運輸、安放等工況設計環節,預制構件的驗算應滿足和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及規范;(4)以固定和連接件的預埋件、臨時支撐用預埋件為例,在結構設計時盡量排除在選用范圍內,除非遇到特殊情況時可使用并滿足工況的設計要求[2]。
以某鋼結構大廈為例,如圖1 所示。此建筑鋼結構梁-柱節點的主要設計內容包含以下幾方面。
3.1.1 梁翼緣與柱的連接
焊縫主要采用全熔透坡口形式進行焊接,焊縫連接點為主,應及時加設對應襯板結構,并在翼緣板口兩側處設置引弧板,同時在梁腹板結構的上下端中實現扇形切角,在鋼梁結構的翼緣板處,可通過與扇形切角結構建立端部連接形式,為實現圓弧過渡,適當地增加點焊。在所有規定中,都應以滿足設計規范為主,實現梁翼緣與柱的有效連接。

圖1 某鋼結構大廈的梁柱深化設計節點模型
3.1.2 梁腹部與鋼的連接
針對焊縫的焊接,應全部選用坡口焊接方式,當鋼板的厚度<16mm 時,應選擇采用雙面角的形式進行焊接處理,焊縫結構的厚度應>5mm,并需要滿足強度要求;鋼板的厚度應>16mm,并選擇使用K 字形坡口結構對焊縫進行焊接。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裝配式鋼節點的節點區域,當板厚>30mm 時,焊接過程中要執行預熱和后熱處理。
3.2.1 梁-梁節點設計
裝配式鋼結構的截面形式設計中,可設計為工字形或者H 形。在梁-梁節點的設計中,要以剛性連接為主,其中主要的設計形式包括:(1)利用高強度螺栓,實現翼緣與腹板連接的高效性;(2)焊接縫的連接需要采用全焊透的坡口形式,腹板需要將摩擦型連接結構進行高強度的螺栓式連接[3];(3)翼緣、腹板結構可均采用全焊透的方式,用以對接焊縫連接模式,以本文案例分析中的某鋼結構大廈梁-梁節點的設計為例,設計模型如圖2 所示。

圖2 某鋼結構大廈的鋼結構梁-梁連接設計模型
3.2.2 柱-柱節點設計
柱截面結構主要以H 形為主,利用高強螺栓實現腹板連接,在翼緣間連接處主要使用全焊透的坡口結構,用以對接焊縫。在柱截面結構的形狀主要以H 形為主時,腹板和翼緣板結構的連接主要以高強螺栓為主。在柱截面體系中,箱形截面和圓管形截面的焊縫主要以全焊接式來實現焊縫的焊接。如某鋼結構大廈,柱-柱連接的設計要點主要包含:(1)科學合理地設計箱形截面結構的鋼柱拼接位置,并在柱腳處進行承臺面的設計,主要設置在承臺面以上1.5m 附近位置;(2)在鋼柱的側板與節點位置處的連接設計,應以實現坡口的全焊接為主;(3)在鋼柱結構的連接設計中,應以全熔透焊接縫為主,采用全焊或者栓焊的連接方式,將翼緣板結構采用坡口的全熔透焊接模式,實現焊接體系的高強度螺栓焊接。
3.2.3 樓板、墻板與主體連接節點
建筑圍護結構選擇中,應以輕質、均質結構為主,將墻板結構、主體結構進行有效連接,按照設計的要點,在一定的設計原則下,對樓板、墻板及主體的連接節點進行外延與變形控制,確保圍護體系在主體受力的情況下,在不同的方位層間產生位移的協調性與穩定性,并以此條件滿足防震抗裂條件下的主體結構層間變形要求。
3.2.4 附屬結構設計
在附屬結構的設計環節中,以加勁肋和補強板設計為例,在裝配式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如果對應的梁、柱節點結構不滿足對應的結構抗剪設計要求,則需要在柱腹板的梁柱節點處進行加厚設計,并對H 形鋼柱的截面體系進行加焊貼板的連接,并在貼板的邊緣結構處,伸出加勁肋外部>150mm 的長度,在連接貼板的焊接過程中,主要以>5mm 的角焊接縫為主,實現柱翼緣角焊縫的對接縫連接。
此外,從成本控制的角度進行分析,在裝配式鋼結構設計要點中,應結合相關設計實踐思路,重點分析裝配式鋼結構的成本控制,并在設計、安裝施工環節中,采取有效措施,實現成本最優化。尤其是裝配式結構構件的設計,應以預制鋼結構的設計水平、加工工藝、標準尺寸等的構件設計為主,以保障鋼結構構件尺寸的準確化、合理化和科學化。
綜上所述,對裝配式建筑鋼結構設計要點進行分析,首先,要明確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依據問題提出設計解決方案,結合具體項目的基本情況,精確控制鋼結構構件的設計思路、設計要點等,從而不斷優化設計方案,完善鋼結構的設計及使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