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靜,沈志明,3,王曉玉,朱燦銀
(1.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210008;2.江蘇豐彩建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南京210008;3.南京建豐綠建節能咨詢評估有限公司,南京210036)
與傳統的現澆式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存在節省勞動力、降低碳排放、縮短施工工期等一系列優點[1~3]。目前,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支持和鼓勵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然而,在其推動應用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礙,如構件連接等技術尚未完全成熟、行業標準規范仍未形成。在這些阻礙因素中,最主要的仍是裝配式建筑的工程造價成本高于現澆式建筑[4]。因此,分析裝配式建筑的工程造價組成并提出建筑成本控制對策,對進一步推廣裝配式建筑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以南京市某項目為例,對比研究裝配式與現澆式建筑的工程造價,并對預制構件的經濟性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從企業、行業和政策3 個方面提出降低裝配式建筑成本的控制對策,為推動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應用提供借鑒。
本文以南京地區的一個項目為例進行分析,選取該項目中的1 棟裝配式和1 棟現澆式進行工程造價分析,2 棟建筑的建筑面積相同,均為11 300m2,建筑層數為20 層,裝配式建筑的預制率為32%,主要采用的預制構件為剪力墻、疊合板、保溫外墻板、樓梯和陽臺。
工程總造價由建安費用和建設其他費用構成,其中,建安費由直接費、間接費、利潤和稅金組成,而直接費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具使用費和措施費4 部分,間接費包括企業管理費和規費2 部分[5]。表1 為項目工程造價分析。

表1 項目工程造價分析
從表1 可以看出,現階段采用裝配式建造模式的單位面積造價高于采用現澆建造模式的單位面積造價,除裝配式建造模式的人工費比現澆建造模式低之外,材料費、機具費、措施費、管理費、規費、利潤、稅金及其他費用均高于現澆建造模式,其中材料費的增加成本最多,占建安費用增量成本的比例最大,為56.29%。
根據上節分析可知,材料費占據裝配式建筑增量成本的比例最大,而裝配式建筑材料費用較高的主要原因是PC(混凝土)構件及其配套材料的價格較高,因此,本節進一步對PC構件的經濟性進行分析。通過調研某預制構件廠一年中各預制構件的單項費用得到表2。

表2 單位立方預制構件各單項費用
根據表2 構件合計費用,得到單位立方預制構件各單項費用占比圖,如圖1 所示。
從圖1 可以看出,單位立方預制構件總費用中人工費占比15%,材料費占比48%,機械費占比3%,管理費占比18%,稅金占比11%,運費占比5%。

圖1 單位立方預制構件各單項費用占比
在PC 構件生產過程中,該項費用主要包括模具組裝人工費、構件制作人工費和鋼筋加工費等,約占總成本的15%。盡管PC 構件的應用將大部分的人工從施工現場轉移到了工廠內,但由于構件還沒有實現標準化生產,很多工序還是需要人工完成,這對企業的管理、生產方式以及作業工人的技術水平都是很大的考驗。對于PC 構件成本,生產階段的人工費對成本控制較為重要。
材料費在PC 構件成本中占的比重最大,約為48%,其中,主材(如鋼筋、混凝土)的費用主要與項目的工程量、建筑市場行情有關,工程量由于設計規范標準的限制,特定的建筑工程基本上是固定的,鋼筋、混凝土市場也比較成熟,預制構件廠可以通過自制混凝土節省一部分成本。配套材料如制作構件的模具、灌漿套筒,行業普遍反映單價較高。現階段PC 構件的配套材料價格較高,很大程度上影響了PC 構件的成本,進而影響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因此,控制PC 構件配套材料的價格對成本控制較為重要。
機械費約占預制構件總成本的3%。機械費用與生產流程、制作工藝有關,同時也受到了非標準化生產的制約。PC 構件生產階段人工消耗量和機械消耗量一定程度上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假若今后實現了部品部件標準化或是工法標準化,可以大大減少對人工的依賴,提高效率,發揮機械化生產的優勢。
此項費用包含了企業生產管理費、土地、廠房等的攤銷費以及稅金約占29%。管理費是以人工費和機械費為基數,實際上取決于企業的生產管理水平,對成本控制來說有很大的空間。利潤率由企業自行確定。土地、廠房等固定資產攤銷費用會逐漸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而降低。
5)運費
運費在PC 構件成本中占的比重約為5%。構件廠到工地的距離、運輸方式、構件裝載方案的選擇都會影響構件的運輸費用,因此,合理組織物流運輸方案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二次運輸而降低成本。
裝配式建筑工程材料費是影響裝配式建筑成本最為關鍵的因素,而工程材料費的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預制構件購置成本高引起的。如果要降低構件成本或價格,最重要的途徑是擴大規模,增加產量。面對目前的裝配式建筑市場情況,房地產企業可通過對比選擇生產規模較大的生產企業進行合作,與其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從而管理構件的采購價格。
對于生產企業,構件廠需要進行科學生產和管理,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自動化程度高的流水生產線來制作PC 構件,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減少資源、能源浪費。
我國尚未編制通用的住宅產業化標準圖集和標準設計方案,未形成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部品部件的標準化、通用化,不同的工程項目由不同的設計院設計拆分圖紙,模具無法通用,需要個性化設計制造,不僅使模具攤銷費居高不下,還無法節約結構設計和生產環節的時間。因此,裝配式建筑體系的發展應符合我國國情,標準規范需滿足各省市建筑功能和性能的要求,生產設計的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應標準化、系列化、配套化,與裝配式建筑結構相統一,從源頭上解決PC 構件生產費用過高的問題。
我國新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處于起步階段,與傳統現澆建筑相比,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市場份額小,預制構件生產規模效應尚未出現,未能體現產業化高效優質經濟性的明顯優勢,一定程度增加了建設單位的投資成本,從而影響了建設單位的積極性。因此,各地方政府不僅要響應國家號召出臺扶持政策,還需因地制宜地健全扶持政策落地實施細則,提高建筑企業參與意愿,擴大裝配式建筑的市場需求,滿足PC 構件企業產能,形成規模經濟。
本文以實際項目為例,對比研究裝配式與現澆式建筑的工程造價,分析預制構件的經濟性,提出降低裝配式建筑成本的控制對策,主要結論如下:
1)現階段,裝配式建造方式的成本相較于傳統現澆方式較高,除人工費比現澆建造模式低,材料費、機具費、措施費、管理費、規費、利潤、稅金及其他費用均高于現澆建造模式,且材料費占裝配式建筑建安費用的增量成本比例最高,為
56.29%;
2)單位立方預制構件總費用中人工費占比15%,材料費
占比48%,機械費占比3%,管理費占比18%,稅金占比11%,運費占比5%;
3)國家、行業和企業3 個主體應考慮擴大裝配式建筑市
場需求,增加預制構件規模和產量,滿足預制構件企業產能,形成規模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