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雙
(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人民政府,山東 東營 257200)
目前,盡管我國農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農民的收入有所提高,但是,促進我國農業逐漸向現代化農業轉變還需要積極推廣與應用現代農業技術,以此提高農業種植產量和農民收入。所謂的現代農業技術就是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而進行的農業栽培和種植活動,主要特點就是結合農業種植地區的農業種植條件和各種農作物自身的生長特性,采用科學的、合理的農業栽培技術手段進行農作物的栽培與管理,確保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將先進的農業技術應用于大豆和玉米種植過程中,可以保證大豆與玉米的良好的生長狀態,提高大豆、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提高經濟效益。
基層農民是農業生產活動的主體,實現農業技術的有效推廣與應用就需要在基層建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通過加大力度宣傳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為農民解答農業種植過程中的問題,提高農民的農業知識水平,增加農業種植的科技含量,加速農業實現現代化發展,提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將其對農業種植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水平,同時繼續加強對農業技術的研究,更好地發揮科學技術在農業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作用,促進農業發展。
2.1.1 影響
在大豆種植過程中,大豆作物植株結瘤的數量隨著連坐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而有所減少,但是大豆的根莖枝葉等部位由于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含量降低導致在進行重迎茬時發生嚴重的根瘸病,影響大豆植株的健康正常生長,直接導致大豆栽培的產量降低。
2.1.2 應對措施
首先,重視大豆根部病害對大豆栽培的影響,栽培大豆,根據以往大豆栽培根部病害發生的規律與情況,提前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予以預防,如對大豆種子進行藥劑包衣處理,降低其對大豆作物的危害,為大豆植株生長和大豆產量提供保障;其次,大豆重迎茬時可以結合重迎茬的規律適當噴灑呲蟲靈、甲拌磷等藥物,預防大豆重茬栽培過程中病蟲害對大豆植株和大豆產量的影響,保證大豆種植效果。
2.2.1 落花落莢的原因
大豆落花落莢是影響大豆栽培產量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大豆栽培過程中最為常見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以下兩點:(1)大豆植株生長發育由于養分不足而產生比例失衡而限制大豆生殖生長,進而出現落花落莢現象;(2)當大豆植株生長茂盛時,植株之間的空間減少,導致有些植株枝葉不能接受陽光照射而進行光合作用,進而導致大豆花莢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而發生脫落,影響大豆栽培產量。
2.2.2 應對措施
減少大豆落花落莢就是為了提高大豆栽培的產量,所以所采取的應對措施與提高大豆產量的措施雷同。具體是:(1)進行大豆栽培時,在對田地進行整理時做好基肥施加工作,保證大豆栽培初期養分充足;(2)大豆栽培時要選擇適宜的種植密度,保證通風性和均勻接受光照;(3)在大豆植株生長過程中,要注意大豆植株的生長情況,及時進行灌溉、施肥工作,如果出現病蟲害問題要及時進行防治,保證大豆植株正常健康的生長;(4)可以利用三碘苯甲酸來控制大豆植株的生長,防治生長發育比例失衡,影響產量。
對于玉米栽培而言,選擇優質的玉米品種是保證玉米種植產量和質量的首要環節,所以,玉米種子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況下,玉米種植戶買到玉米種子后需要進行測試,確保種子的的發芽率在90% 以上,但是,在實際玉米栽培時,很少有種植戶進行此項工作而直接播種,盡管無論種子大小都可以發芽,但是由于壞種、病種的混入將影響玉米栽培后的出苗率,進而影響玉米產量,所以,在玉米播種之前要做好選種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證玉米出芽率,提高產量。
(1)在玉米栽培前的整地過程中要做好底肥施加工作,為玉米播種后的出苗提供充足的營養成分;(2)玉米播種時要保證種植密度的科學合理,玉米出苗后要進行間苗或補苗來保證玉米植株的疏密程度合理,不會影響后期生長的通風性和陽光照射強度;(3)當玉米植株生長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及時進行追加氮磷肥料,保證植株生長養分充足;(4)根據當地的雨水情況和玉米田地的干濕情況進行適時適當的灌溉或排水,為玉米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的同時避免積水,保證植株的良好生長;(5)根據玉米植株的生長狀況,需要進行兩次的施肥與灌溉,均為保證玉米的健康生長,需要注意的是,灌溉時需要控制好水量,不可過多或過少,尤其是抽穗期要注意水肥管理,更有效地保證玉米產量。
在玉米植株生長過程中多會受到病蟲害的威脅,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以保證栽培玉米的質量,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多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首先選擇抗病蟲能力較強的玉米品種,并在播種之前作用藥劑包衣工作,提高玉米種子的抗病蟲能力,利用科學施肥、適當使用農藥以及玉米田間清理來降低玉米發生病蟲害的幾率,以提高玉米產量與質量。
總之,將農業技術應用到大豆、玉米栽培過程中,利用科學合理的種植方法和田間管理方法可以有效保證大豆、玉米種植的總產量和品質,有利于促進農業種植業的健康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