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發云,何正奎
(永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永靖 731600)
為驗證綠青大地牌有機肥在我縣馬鈴薯上的實際應用效果,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試驗地點選在楊塔鄉徐灣村,試驗地土壤為黃麻土,肥力均勻、中等。耕層土壤養分為:土壤有機質8.12g/kg、堿解氮31mg/kg、有效磷11.4mg/kg、速效鉀91mg/kg,PH 值8.0。試驗地前茬作物為玉米,品種為沈單16 號,產量:650kg/ 畝。前茬作物施肥量:底施有機肥1000kg/ 畝、過磷酸鈣40kg/ 畝、尿素40kg/ 畝。
綠青大地牌有機肥,N+P2O5+K2O ≥5%, 有機質含量≥45% 顆粒狀,由永靖縣綠青大地有機開發有限公司生產提供。
供試作物為馬鈴薯,品種為隴薯3 號。
試驗采用田間小區設計,設4 個處理,3 次重復,共12 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8m×6m=48m2,小區間設置隔離埂。具體處理分別為:
處理1:習慣施肥。畝施農家肥1000 公斤,畝施50kg 尿素,25kg 過磷酸鈣。即每小區基施3.6kg 尿素、1.8kg 過磷酸鈣磷,農家肥及磷肥于前一年秋收后結合耕地施入,尿素播種時撒施30 公斤,團棵起追施20 公斤。
處理2:習慣施肥(同處理1),綠青大地牌有機肥(400kg/畝),即每小區基施商品有機肥29kg。
處理3:習慣施肥(同處理1),綠青大地牌有機肥(800 kg / 畝),即每小區基施商品有機肥58kg。
處理4:習慣施肥(同處理1),綠青大地牌有機肥(600 kg / 畝),即每小區基施商品有機肥43kg。
本試驗采用寬窄行兩行種植, 寬行距70cm, 窄行距40cm,株距40cm,畝保苗5500 株左右。于4 月24 日整地、施肥,4 月29 日人工點播,10 月9 日田間考種測產收獲。各試驗示范小區除肥料嚴格按照試驗設計執行外,所有其他農事操作措施均保持一致。
2.1.1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生育時期及經濟性狀的影響

表1 各處理生育期及經濟性狀記載表
通過對馬鈴薯各生育期的調查(表1)可知,處理2 和4生育期為121 天;處理1 和處理3 育期為120 天;表現差異不大。但從株高及長勢來看,增施商品有機肥的處理株高普遍較對照高,處理2、3、4 分別較對照高5cm、6.2cm、2.9cm,其中處理三株高最高,長勢較強。
2.1.2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產量影響

表2 產量測定結果表

表3 方差分析表
各小區單收計產,從馬鈴薯產量測定結果(見表2)可知,處理4 畝產量最高,為1104.2kg,較對照畝增收82.4kg,增產8.06%;處理3 畝產量次之,為1069.2kg,較對照畝增收47.4kg,增產4.64%;處理2 畝產量居第三,為1057.2kg,較對照畝增收35.5kg,增產3.47%。

表4 多重分析表
對測產結果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表3):重復間差異不顯著,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F=12.66 >F0.01)。經多重比較(表4)得知,處理4 與對照間差異極顯著,與處理3 和處理4 間差異顯著;處理2 與處理3 之間差異不顯著。
通過試驗可知,增施商品有機肥,能改善馬鈴薯生長發育土壤環境,提高其主要的經濟性狀指標,進而提高產量,通過試驗該區域內在常規施肥的前提下畝施商品有機肥600 公斤為宜,具體大面積推廣還有待于進一步試驗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