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梅
(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農業農村局,山東 平邑273300)
根據產量需求和水土因素進行選種,優先考慮具有一定抗旱、抗寒能力的優質種。在惡劣環境下能夠生長的種子,肯定有滿足地區內長期供應的優勢。保證每年農戶在經濟、技術等方面的需求,注重在選種階段的精挑細選,與了解山東小麥產量需求和區域優勢的廠家合作,選擇對病蟲害有一定抵御能力的北方品種,提升栽培種子的優良性和可控性。
選擇合適的田地進行種子的播撒,將田地的水分含量進行嚴格的控制。挑選溫度適宜的日子開始播種,在控制好氣候濕度的狀況下操作,讓小麥與空氣有充足的接觸面、吸收較多的環境熱量,保持田地整體對于小麥生長的正面影響。根據水分在空氣內的蒸發作用,重視濕度控制而不僅以含水量為播種標準,根據田畝數計算出正常持水量下適宜的播種量,保證小麥的整體質量不受前期準備工作的影響。
將符合生產的種子栽種到良田中,根據當年的氣候變化進行種子的處理。保障種子的后期生長符合正常的生長規律,以防治蟲害和充足營養兩個角度進行種子的管理。依照農業產品的種植手冊進行操作,使用有益種子健康、無副作用的藥劑拌種,將使用藥劑的配比按照稀釋后的濃度計算,結合多種蟲害出現的時節和危害性選擇藥劑。
(1)為確保培育出高產小麥, 需要增加土壤肥力。在翻耕外, 還要施有機肥,有機肥的施肥量在40t/km2以上。在中高肥力的土壤中 , 施尿素175 至220kg/km2, 二銨300kg/km2, 鉀肥275 至300kg/km2, 硫酸鋅20 至30kg/km2等。要注意施肥均勻 ,不能堆積肥料, 不然容易產生燒苗情況。
(2)人工養殖環境中農田的許多變量都是由人為控制,種子容易出現萌芽后養分不充足的情況,需要適量施肥保障當年的小麥產量。山東地區的小麥對水分需求量較高,根據時節的變化將供應水量適當調整,避免過多水量對小麥的根系生長造成影響,也使應用的肥料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稀釋。選擇小麥生長比較快速的時節進行施肥作業,將肥料的應用效果控制在可接受階段,注重過量施肥出現的小麥不吸收、土地鹽堿化等問題。
常年栽種的土地必然與剛開始栽種的土地存在區別,部分土地會由于不間斷的栽種出現土壤肥力的下降。注意土地在使用中出現的不合理現象,對造成土地污染的情況進行原因上查明,根據土壤結構和土質變化進行適時整理,合理評估土地適宜栽培小麥的優勢。肥料的過多使用會造成土壤水分的流失,土壤出現結塊、發硬等不便于栽培的現象,此時可以使用天然肥料如牛羊的糞便等,加以適當的休息和土地的翻整等整理方法,使土地恢復原本益于種植小麥的肥力。
小麥從播種到成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伴隨著土地的休整和打理,又會很快迎來下一個播種期。明確種植管理需要兼顧到土地上的其它工作,記錄管理期間小麥栽培、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工作內容,結合不同時節的小麥變化進行灌溉條件調整,對比往年的種植數據總結管理工作需要加強的內容。
我國各地區的糧食存在產量和種類上的差別,部分地區能在實現自給自足的同時,對外出口或者為其它地區提供糧食儲備,但仍有地區需要依靠進口方式獲得糧食。要逐漸實現國內的糧食完全不依賴他國的供應,需要改良品種開發更適宜我國人民食用的糧食,減少由于地區差異引發的糧食不通行狀況。山東地區作為著名的小麥產區和供應市場,必須實行產量和質量同步提升的栽培管理,以優質的管理條件保障小麥種植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管理技術的持續發展讓栽培技術的成長空間更大,也使土地的長期應用和開發具備了技術配置上的成熟條件。
大規模栽培小麥需要結合數據化的時代背景,根據現場監測情況實現小麥生長各階段的分析,不斷優化栽培過程中的每一個操作細節的質量,將以往過于分散或者集中的產業情況進行調整。數據化技術的應用能讓栽培管理的范圍不斷擴大,以成熟的技術手段減少細節工作上的人工投入,使小麥的播種操作、肥料使用等細節,基于機械運用有精準的種子數、肥料粒的控制,逐步實現成本和技術上的全面管理升級。應用分析技術對已經數據化的栽種條件進行分析,能精準的掌握小麥每天的生長情況并記錄下來,以季度或月份為單位實現小麥總體生長趨勢的分析,減少了人工進行排查、監測的實際難度,也讓小麥的培育工作變得更加智能化。
栽種技術需要配合生產中的工序細節,采取對小麥生長有益的方法進行操作。結合山東小麥所處地域的環境特征,不斷尋求技術方面的可行突破口,協調產量與質量兩種需求所在的平衡點,在保障產量的基礎上實行新型的栽種技術,使栽種技術能基于產量需求配合生產。協調栽種技術適宜應用的產量條件,將質量作為最終管理生產的決定性因素,對傳統栽種模式不能控制產量的問題進行管理。
隨著人們對小麥食用價值的要求越來越高,栽種小麥需要在結合技術保證生產的同時,也需要明確小麥質量的上升對其競爭力影響,小麥栽培過程中,播種育苗、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環節都非常重要,只有把每一個環節都做好,做到位,小麥才能有實現高產栽培,實現與生產利益相符合的栽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