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宇
(黑龍江省拜泉縣國富林場,黑龍江 拜泉164700)
育苗地是落葉松苗木培育的基礎,優良的育苗地可以為育苗的成功提供保證。在落葉松苗的培育中,由于其種子顆粒小,初生苗嬌嫩,必須為其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苗木成活并良好生長。因此,應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靠近水源、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土質疏松、土層深厚,中性或微酸性的沙壤土最為適宜。如果育苗地不具備以上條件,會對苗木培育產生不利影響。
由于落葉松的根系比較纖弱、不太發達,因此在育苗地整地時必須精細,使根系的生長環境良好。整地時要深耕細耙,確保土壤細碎且透氣性好。應在秋季上茬苗木起苗后進行30厘米左右的深翻,秋翻后不必接著進行耙地,耙地應在春季播種前進行,可增強土壤的透氣性,更好地集納融化的雪水,保持并提高土壤的墑情。整地要與施肥相結合,可結合土壤翻耕施用底肥。在落葉松幼苗的生長中,對肥料營養的需求比較高,因此,必須為其提供足夠的肥料養分,才能確保其重要發芽,健康生長。由于幼苗期的落葉松扎根淺、根系相對較弱,僅能吸收土壤上層中的養分,因此,施肥時要保證土壤全層都有足夠的養分,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幼苗的發育生長。施底肥時,可將充分腐熟的農家有機肥均勻地撒在育苗地上,每畝用有機肥4 噸左右,并配合施用過磷酸鈣40-50 公斤。底肥可在翻地時同時進行,將肥料施入土壤全層中,確保幼苗可以在每個階段都能吸收到充足的養分。可采用分層施肥法,翻地時施用總用肥量的50%,坐床時再施用總用肥量的另50%,此種施肥方式可以確保苗木在不同時期對肥料養分的需要。
處理種子的主要內容是對種子進行消毒及催芽,以預防育苗期的病蟲害,確保發芽率和出苗率。種子消毒的具體方法是,在溫水中添加適量的0.5% 高錳酸鉀,充分溶解后,將種子放入水中浸泡,3-4 小時后撈出并用清水將種子沖洗干凈,然后再將種子放進溫水中浸泡24-36 小時,泡好后撈出,開始進行催芽。催芽的具體方法為,用足量的細沙與種子摻混在一起,細沙與種子的比例為3:1 左右。事先挖好催芽坑,按種子的量確定發芽坑的大小,一般來說,發芽坑應在向陽背風的地方挖掘,規格為深50 厘米、寬50 厘米,長度根據催芽種子的多少確定。將混合好的種子與沙子倒進坑中,然后進行適量澆水,確保沙子始終處于濕潤狀態。接著在催芽坑上面蓋上一層塑料布,晚上還要加蓋一草簾,確保發芽坑的溫度適宜。催芽過程中,每天應定時翻動種沙,適量澆水,增加其透氣性,保持水分適宜,以確保取得良好的催芽效果。當30% 以上的種子裂嘴后,即具備播種的條件。
當氣溫的平均值穩定在12℃以上,地溫達到8℃以上時,即是播種適期,可以進行播種。提倡在播種適期內盡量提早播種,以延長苗木當年生長的時間,有利于木質化的形成。由于落葉松種子的發芽率相對較低,可根據催芽情況確定用種量,發芽率達到40% 以上時,每畝可播種6 公斤,如果發芽率達不到40%,每畝需要增加1 公斤的用種量,當發芽率超過50%時,可將用種量減少1 公斤。播種后,要用厚度不超過0.5 厘米的細沙進行覆蓋,覆蓋沙子不可過厚,以免細弱的嫩苗無法拱出土層。覆沙后可用手輕輕按壓,使細沙將種子完全覆蓋住,避免季風將種子吹走。然后在沙子上蓋上一層草簾或干稻草,避免土壤中的水分被過快蒸發,還可以保持或增加土壤的溫度。草簾或干稻草可在幼苗出土后撤掉。
播種后必須使土壤中保持水分充足,為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提供足夠的水分。要保持苗床始終處于濕潤狀態,每天要用噴壺澆水1 次,以補充被蒸發掉的水分。幼苗拱出地面大概需要20 天以上的時間,這期間澆水要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每次澆水不可過多,避免苗床表面的土壤出現干裂現象。要避免進行大水漫灌,以免水將種子沖走。在幼苗木長出第二輪真葉后,應加大澆水量,每次都要將水澆透。因為此時苗木的生長速度加快,而且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水分蒸發量加大,必須進行必要的補水。
在苗木進入速生期以后,生長的速度加快,主側根迅速發育,此時苗木的需肥量成倍增加,應及時追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并根據苗木生長的實際情況,適量施用氮肥和磷肥。
由于落葉松的種子顆粒小,播種時難免會出現不均勻,導致幼苗的分布不合理,可通過間苗調整幼苗的分布。間苗時可將過于擁擠及病苗、弱苗拔除,每平方米留苗700 株左右。定苗時再將長勢不一致、發育不良的苗拔除,留下長勢良好、高度一致的苗,每平米留苗在600 株左右。
由于氣溫變化大,早晚溫差明顯,再加上幼苗過于嬌嫩,為了防止出現霜凍害,可根據氣溫情況,在苗床上加蓋草簾,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除草要本著除早和除小的原則,在雜草剛剛冒出土就應該采取措施。可采取人工及化學藥劑的方式,人工除草可結合松土進行,松土每隔15 天進行1 次,松土時要確保不損傷幼苗的根系。
苗期的落葉松易患立枯病,可在播種前對種子和苗床土進行藥劑消毒,消滅種子和土壤中存在的病菌。幼苗出土后再用除草劑進行噴灑,可基本消除立枯病的發生。針對地老虎和蠐螬等蟲害,可以在播種前用藥劑與床土摻混消毒,或用藥劑制作毒餌對害蟲進行誘殺。
落葉松造林時間應選擇在春季,但起苗應在秋季進行,避免春季苗木過早萌發給栽植帶來影響。起苗應在落葉后進行,先將苗床水澆透,使土壤濕軟,便于起苗損傷,起苗時要注意不要傷到苗根。起苗后進行假植,以備翌年春季栽植。
立地條件好的情況下,可將株行距控制在1.5×1.5 米,每畝栽植苗木300 株左右。立地條件一般的情況下,可適當將株行距加大,每畝栽植苗木250 株左右。栽植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進行除草和施肥等工作,除草應在夏秋兩季各進行1 次,樹齡達到2 年時再進行1 次追肥,每公頃用16 公斤尿素。
培育苗木是造林的基礎性工作,可為造林提供優質的苗木,確保造林后的成活率及健康生長。造林后要做好撫育工作,為林木生長創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