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臣
(山東省沂南縣蘇村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沂南 276301)
花生的綠色栽培一定要保證有好的環境。種植地的土壤、水、空氣一定要符合《NY/T391-2013 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土層深、土質松、地勢平、排灌條件好, pH 值在6.5-7.5 之間。而且要遠離工廠、道路、機場,防治受到污染。
實際的種植實踐表明,生茬地是生產花生等綠色食品的最佳地片,土層深30cm 及以上,輕壤 ,且不內澇也不高燥。冬耕25~30cm 為宜,否則不利于花生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前茬最好是玉米、谷子之類的禾本科作物,且最好秋翻過。
強烈推薦使用雙英2 號、青花6、科富花1 號、四粒紅等高產適宜優質品種。花生在手工剝殼前要曬種,天氣要選擇晴朗且無風的時候,在此條件下曬兩天或三天均可,曬種可以提高花生種的活力,有效促進后熟,還可以殺滅一些病菌,且對于花生種本身的發芽率有著顯著的提高。
剝殼后將花生米按尺寸分為1、2、3 級,并剔除感官異常的花生粒,如蟲粒、病粒。種子選用1 級或2 級的高產優質花生米品種作種。
播種前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浸泡。一畝的種植量建議使用濃度為30×10-6GGR6 號植物生長調節劑浸泡,或者使用它和稀釋100 倍之后的EM 原露300ml 混合液浸泡種子4h。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用含有三唑酮、克百威的花生專用種衣劑進行拌種處理, 如蠐螬一拌凈。
花生的最適播種時間應根據溫度、濕度、天氣和土況而定。當土壤溫度連續一周穩定在12℃左右時, 則為花生的最適播種期。合理密植要根據實際地力和品種特點而定。薄地宜密,肥地宜稀。因此種植方式大致分為60cm 壟雙行單粒種植和60cm 壟單行雙粒種植, 建議使用前者。用種量大約在每米2kg 左右。
綠色種植花生要以生物肥和有機肥為主,減少化肥的使用,施足基肥。施肥要根據地力和花生的需求而定,并適當兼顧用地養地原則。一般每畝產量約在300kg 左右,那么就需要施生物活性鉀肥10kg、土壤磷素活化劑5kg、優質有機肥1500-2000kg,或者施高效復合菌劑4kg、優質有機肥1500-2000kg。若產量大于300kg,則只需要按比例依次類推。
有機肥建議在冬耕前鋪施2/3,而另1/3 在耙前鋪施。之后的生長期除葉面肥外,就無須再追施其他肥料了。
使用地膜覆蓋對于花生的綠色種植來說至關重要,雖然購買地膜增加了很多成本,但覆蓋地膜能卓有成效地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覆蓋地膜后,一部分太陽光被反射掉,從而降低了地膜下的光照強度, 得以抑制雜草的光合作用,有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覆膜后,就不需要再除草或者中耕培土了,省時省力,何樂而不為。況且,此法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花生的品質和產量。
地膜有有色膜和除草藥膜之分。有色膜不含除草劑,且光透性差,多設計為黑色或深灰色。因降低了光照,所以除草效果較好。又因其不含化學藥劑,所以非常適合用來種植綠色無公害花生。除草藥膜含有除草藥劑,有除草藥效時間長的特點,原理是表面的藥劑與膜內形成的水滴一起滴入地面。不過會有農藥殘留,不建議使用它種植綠色花生。
查田補種:根據花生實際田間的出苗量, 對明顯缺苗的地方要及時采用催芽坐水種的方法補苗。
適時對葉面追肥:葉面追肥建議使用腐殖酸類、氨基酸類加鉬酸銨,除此之外,使用含有多種必須微量元素的葉面肥也可以。每隔一周或一周半的時間噴一遍,噴2~3 次為宜。
適時灌溉:花生從盛花期到結果初期是灌溉的關鍵期,此期如果缺水,將會直接影響到最后花生的質量。如遇干旱,應及時澆水兩次為好,即澆好下針水及飽果水,注意避免大水漫灌。
花生農田病害、蟲害的防治要以預防為主,貫徹綜合防治的方針,結合物化生方法進行綜合防治,盡量減少農藥的使用,根據不同病害的特征以及發生規律選用最佳防治方法,將病蟲害扼殺在萌芽之中。發現病株及時處理,防止擴散。
例如根結線蟲病的防治:每畝種子用2.8kg 農樂一號海洋生物制劑的比例拌種。蚜蟲和紅蜘蛛的防治:每畝用植物提取液(苦參堿百草1 號)50ml 與50kg 水稀釋成溶液施用。
花生常見的病有:葉斑病、莖腐病、冠腐病、白絹病、黑霉病、菌核病等,他們的防治均可用硫磺膠懸劑15~20g 加入70kg 水稀釋,于葉面噴灑。
在收獲前兩周要做好準備工作,即清理掉地里殘留的地膜,避免田間發生白色污染。花生收獲后,植株殘體地面上的雜物也清理干凈,可有效地減少病害蟲害安全越冬。
一般在9 月中下旬,當大多數的花生果皮發青、內果皮發黑,即呈“青皮金殼” 狀,并伴有果殼網紋路清晰, 部分葉片干枯, 植株下部葉片泛黃時,就要及時收獲。如果收早了會影響花生最終的產量,收晚了可能會出現芽果,即已經發芽,嚴重影響質量。收獲的花生要及時找晴朗的天氣晾干,曬干之后及時按綠色食品的要求入庫儲存。
綜上,在當前的花生種植過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成本高等問題。因此,綠色高產高效的栽培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須適時改進種植技術,才能整體提高花生種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