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洋
(黑龍江省慶豐農場科技科,黑龍江 虎林158421)
水稻在生長的過程中,主要靠從土壤中吸取營養,但因經多年種植,土壤肥力普遍降低,而且自然災害也使土壤中的有機質發生流失,導致水稻只靠在土壤中吸收營養已經無法保證生長的需要,必須通過施肥來補充土壤中的營養,使土壤的肥力提高,為水稻提供充足的營養。而且在科學施肥的條件下,還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有利于培肥地力,使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得到增加。水稻生長需要以氮磷鉀為主,其它多種營養元素為輔的全力支持。但在不同的栽培區域和品種,對肥料的種類和需要量也不相同。一般來說,氮肥主要是可以促進水稻根系發育和莖葉生長,使水稻分蘗快,形成壯苗,增加稻穗數量,保證谷粒多而飽滿,因此,氮肥是水稻需要量最大的肥料品種。但過多施用氮肥,也會造成其它營養缺乏,導致植株生長過快,貪青晚熟,甚至引起病蟲害,所以在施用氮肥的同時,還應同時施用磷肥、鉀肥和其它營養元素。
總的原則是施足基肥、施好分蘗肥、巧施穗肥、酌情施粒肥。基肥的施用量占水稻生長需肥總量的一多半,可以達到近60%。基肥和分蘗肥主要是為秧苗提供前期生長所需的營養,而水稻生長的中期施肥,可助力水稻植株健壯生長,為水稻結實成熟積蓄能量,而在水稻生長的后期施肥將會促進水稻谷粒飽滿、成熟度高、增加千粒重,提高水稻產量。
由于寒地水稻作區的面積大,所處的積溫帶不同,種植的品種也不同,而且土壤肥力、墑情都有比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施肥中對肥料品種、施肥時機和施肥模式都有不同的要求,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施肥時應按照水稻作區的的實際情況,對施肥技術進行靈活運用,保證施肥科學合理,既不造成浪費,又可以確保肥效完全發揮,使水稻生長所需的肥料得到充分滿足。
所謂基肥,就是寒地水稻生長所需的基礎性肥料,為水稻的整個生長期提供所需的養分。基肥一般采用有機肥作為主用肥料,有機肥必須充分腐熟,否則肥料中會存在病菌或蟲卵等有害生物,施用后可能會引起病蟲害發生。有機肥不僅可以提供充足的養分,還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疏松透氣性,培肥地力,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但因為有機肥的肥效釋放比較慢,為了使秧苗移栽后迅速得到養分支持,實現快速返青,還必須在基肥中施入適量的氮磷鉀肥,或含有這三種元素的復合肥。基肥要保證一次性足量施用,確保土壤中的營養充分全面。雖然說有機肥存在肥效發揮慢的弱點,但其營養全面,肥效時間長,更適宜寒地水稻生長的需要。而施用氮磷鉀或三元素復合肥,正是為了彌補有機肥起效慢的缺點,可在水稻生長的早期提供充足的營養,促進秧苗提早發育,快速生長。
施用基肥要控制好用量,施肥量沒有一定的標準,可根據土壤肥力情況和種植品種的特性來確定,只要能滿足水稻生長對養分的需求即可。如果土壤的肥力低,可將用量適當增加,土壤肥力強的應適量減少。而對于土壤黏重、土層深厚、蓄肥力強的地塊,也應適當增加肥料用量。沙土、土層薄,蓄肥力差的地塊,要將肥量適當減少。如果種植的品種生育期比較長,移栽時秧齡比較小,可適當增加肥量,反之,要減少施肥量。基肥的一般用量為每畝2500-3500 公斤,氮肥每畝用量為15-25 公斤,磷肥和鉀肥用量為各5-8 公斤,復合肥用量為25-35 公斤。施肥方法為,整地前將肥料撒在土壤表面,耕地時用機械將肥料與20 厘米以上的土層混拌均勻。
分蘗期是增加水稻穗數量的重要階段,施用分蘗肥可以促進水稻多分蘗、快分蘗,分蘗肥可在水稻移栽后的5-10 天內施用。為了促進水稻早分蘗,應在適期內早移栽,這樣才可以早施肥,因施肥的時間是由移栽的時間決定的。施用分蘗肥時要注意控制氮肥的用量,氮肥施用量過多,會導致水稻增加無效分蘗,而且會促使植株的葉片過于繁茂,使水稻田的通風和光照受到影響。還可能會導致出穗期拖后,從而造成水稻減產。要將分蘗肥的施用量控制在尿素總施用量的35% 以內。分蘗肥用量不足,水稻分蘗不足及植株生長偏弱,還可以每畝施用5 公斤左右的調節肥,補充所需營養。調節肥主要用氮肥,適量添加磷肥和鉀肥。推薦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方法,施肥前對土壤營養含量進行檢測,根據檢測數據確定施肥種類和施肥量,確保因地制宜,缺啥補啥。
穗肥的主要作用是保花,增加開花數,避免出現大量落花。穗肥施用數量的多少和施用時間的早晚,對水稻生長發育及后期的產量會產生重要影響。如果前期的基肥和分蘗肥施用充足,土壤中的肥料養分比較高,在穗分化初期可少施、甚至不施穗肥。如果此時施用穗肥,會導致植株葉片過快生長,產生遮擋陽光、降低光合效果的副作用,還容易引起病害或倒伏現象的發生。尤其對于大穗型的水稻品種來說,如果因施肥使穎花過多,還會影響水稻的結實率。但在前茬基肥及分蘗肥施用量不足,土壤中養分缺乏的情況下,必須施用穗肥。穗肥應在水稻抽穗前15 天施用,肥料以氮肥為主,將施肥量控制在總施用量的6.5 左右。應該注意的是,如果此時水稻長勢較旺,并發生稻瘟病,應避免施用穗肥,否則會產生相反效果。
粒肥的主要作用是促進根系繼續發育,使植株葉片繼續生長,延長光合作用有效時間,為籽粒成熟提供養分支持,增加稻谷的千粒生,從而促進產量的提高。施用粒肥要掌握好肥料用量和施肥時間,如果施用量和時間不正確,會使水稻植株貪青旺長,影響水稻如期成熟。粒肥的施用時間是在水稻齊穗期至齊穗后的半個月之內,施肥量應根據當前水稻的長勢情況和葉片顏色深淺來確定。如果基肥、分蘗肥、穗肥按要求足量施用,此時可少施或免施粒肥。
寒地水稻要掌握好施肥原則,熟悉水稻需肥特點,著重施好基肥和蘗肥,要根據情況施用穗肥和粒肥,視需要進行根外追肥。施肥的關鍵是掌握肥料品種、施肥量和施肥時機,滿足水稻各個生長期對養分的需求,為水稻增產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