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音,吳 妍
(江門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廣東 江門 529000)
由于土壤墑情、肥力以及種子質量等因素的影響,在甜玉米幼苗出土后,會出現缺苗、斷條等問題,導致甜玉米難以達到優質高產。因此,在甜玉米苗期田間管理中首先應做好移苗補栽工作。對于缺苗地塊較為嚴重的,應進行坐水移栽,種子需進行浸種催芽,以確保出苗及成活率;在缺苗較少的情況下,在陰雨天或晴天下午選擇壯苗進行帶土移苗補栽,一般在3 葉期進行,移栽后澆足定根水,減少緩苗時間,對移栽的幼苗少量施肥,提高補栽幼苗的成活率,培育壯苗。
間苗定苗對提高甜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甜玉米苗期田間管理的關鍵技術。通常情況下,間苗宜在幼苗扎根之前進行,當玉米幼苗長至3 ~4 片葉時開始間苗,按照去弱、小、病、蟲苗,保留健壯苗的原則進行間苗。間苗時間宜早不宜晚,間苗時間過晚,或導致植株過密,產生擁擠,不利于植株進行光合作用,同時植株會因為水分和養分的不足,影響幼苗根系生長,進而影響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長。定苗時間也是宜早不宜遲,當玉米幼苗長至4 ~5 片葉時開始定苗,根據不同的地力和品種,選擇相應的定苗方法和時間。例如,在地下害蟲較為嚴重的地塊,應增加間苗次數,并在6 片葉時進行定苗。按照“四去四留” 的原則進行定苗。同時,為避免出現二茬苗,在定苗時應將幼苗連根拔掉。定苗時,一旦發現小分蘗應盡早去除。
通常情況下,當甜玉米幼苗生長到4 ~6 片葉后,開始進行中耕培土。由于該時期降雨量較多,雜草生長較快,容易出現板結,需要在定苗前、定苗后、拔節前進行三次的中耕除草工作,以破除板結,疏松土壤,消滅雜草,利于玉米根系順利下扎。在中耕培土過程中,應堅持第一次淺,第二次深,第三次不傷根的原則進行,結合施肥培土,為后期防倒伏打好基礎,同時還能充分發揮肥效。在玉米栽培過程中,將甜玉米苗期中耕與不中耕進行對比,發現中耕后次生根增加 5 ~6 條,根系下扎增加 6 ~7cm,甜玉米的產量也增產10%。
根據實際情況,在定苗時幼苗如果較弱,應進行蹲苗。一般情況下,在幼苗拔節前(幼苗生長到4 ~5 片葉時),將幼苗根部土壤扒開3cm 深度,露出幼苗的地下莖部,晾曬10d 左右后,然后進行追肥封土,促進甜玉米幼苗根系向深處伸張,提高抗倒伏及抗旱能力,可以起到壯苗的作用。
(1)加強水分管理。在甜玉米整個苗期應保持土壤濕潤,防漬水,有利于促進甜玉米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遇干旱天氣,應及時澆水,避免因水量不足出現干種現象,導致缺苗;陰雨天則需要排水,防止因積水而誘發病蟲害。
(2)適量追肥。為了提高甜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在甜玉米苗期管理中應適量追肥,以滿足幼苗的生長需要,促苗生長,提高幼苗成活率,同時還能達到壯苗的作用。由于甜玉米具有生育期短、生長發育快等特點,應提早追肥,增施鉀和鋅肥。在苗期追肥,一般是在幼苗長至5 片葉時進行,需嚴格按照甜玉米幼苗生長的具體情況及地力水平適量進行追肥補肥,以促進甜玉米的生長,提高產量。追施15 ~20kg/667m2鉀肥,滿足苗期生長需要。當苗期出現“花白苗”,可在葉面和根部施加硫酸鋅,每株按0.2 ~0.4g,按1 ~1.5kg/667m2的量進行施加。如遇植株過密、長勢過旺的田塊,應在甜玉米苗長至8 ~12片葉時,對葉面噴施玉米矮豐寶,具有很好的防倒伏效果。
化學除草一般可分兩個階段進行:一是在播種后出苗之前,可使用禾耐斯乳油40 ~50mL/667m2或乙草胺乳油80 ~100mL/667m2,兌50kg 水均勻混合噴灑地表;二是在出苗后拔節前,一般是在甜玉米苗3 ~5 片葉時噴灑除草劑,5片葉前可以整個田間噴霧,6 片葉后應進行定向噴霧,避免藥液灌入玉米心內,影響甜玉米品質。需要注意的是,除草劑與有機磷農藥的噴灑時間需間隔7d 以上,以免發生藥害。
在甜玉米苗期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對提高甜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甜玉米苗期,病害主要有絲黑穗病、粗縮病、紋枯病等,蟲害主要有粘蟲、紅蜘蛛、蚜蟲和玉米螟等。在甜玉米苗期病蟲害的防治中,應科學用藥,及時有效的遏制病蟲害對甜玉米幼苗的危害。當甜玉米苗遭受絲黑穗病時,要將受病害的甜玉米幼苗及時進行燒毀或深埋,避免造成大面積的傳播感染;如患有玉米粗縮病,可選用樂果乳油3000 倍液或抗蚜威可濕性粉劑兌水噴施患處;當甜玉米苗患有紋枯病時,需剝掉幼苗的患病葉鞘,并對患處噴灑井岡霉素;甜玉米的粘蟲病蟲害,可采用40% 的樂果乳油1700 倍液進行噴霧防治;紅蜘蛛蟲害可使用15% 掃螨凈乳油或20% 滅掃利乳油的1500 ~2000 倍液進行噴霧防治;蚜蟲則可采用適量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聯苯菊酯兌水噴霧防治;而玉米螟的防治,在玉米心葉期選用百威顆粒劑按1g/ 株的量撒入玉米心葉內,玉米穗期使用90% 敵百蟲或50% 敵敵畏乳油按6 ~9mL/株的量灌注玉米雄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