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生
(惠東縣動物衛生監督所,廣東 惠東 516300)
呈現規模化與產業化的畜牧養殖業極大地利用了土地價值,不僅有利于滿足人們對動物類食品的需求,而且還可以為養殖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對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然而,規模化養殖的缺點是如果某些被養殖的動物染上了傳染病,便會發生大范圍的擴散,威脅到所有動物的安全,從而會給養殖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威脅到其生命健康。基于此,筆者研究了引發傳染病的具體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對策,以期幫助到畜牧養殖人員。
由于養殖人員未能正確管理飼料,使其腐壞變質,導致禽畜吃壞肚子而患上各種疾病,從而造成大規模的傳染現象。同時,有些飼養人員為了減少成本而買入劣質飼料或在喂養時摻雜變質飼料,從而誘發疾病。此外,還有一些飼養人員營養搭配不當,比如只喂干料而沒有給禽畜提供新鮮草料,從而使其營養不良而致病。
有些養殖戶建造選址不當,從而引發采光差、通風不佳以及缺乏水源條件等問題;還有一些養殖戶未能定期清潔圈舍,導致圈舍內部堆積大量的垃圾與糞便,使得圈舍呈現出了臟亂差的環境狀態,從而給各種致病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此外,在設計禽畜圈時若未能采取合理的設計規范而導致禽畜群聚集也會造成病毒的交叉感染。
有些養殖戶的傳染病防治意識淡薄,例如未能定期采取對圈舍及其周邊環境的消毒,甚至養殖人員也未及時采取對其自身的消毒,從而埋下了誘發傳染病爆發的安全隱患,當大量禽畜患上傳染病后才發現問題,但為時已晚。
喂養動物是畜牧養殖的重要環節,喂養方式的正確與否與傳染病的防治效果息息相關。喂養過程中,必須要儲備好綠色健康的草料與飼料以確保禽畜能夠健康生長。同時,要對飼料進行合理搭配以幫助禽畜提升免疫力,尤其是對于種公禽畜與懷孕的母禽畜而言,為了加快禽畜的生長發育速度,務必要確保草料新鮮多樣,從而全面提升所有養殖禽畜的營養水平。此外,飼養人員必須嚴格檢測飼料情況并對其進行妥善保管,以防其出現病原體或發生過期與發霉變質等情況而未能注意到而降低禽畜的發病率,若檢測到草料發霉變質務必得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并及時更換草料。
養殖人員要選擇能夠提供合理的光照以及水源等適應禽畜生長的環境進行建設,養殖場應遠離人群。選好廠址后,要根據畜牧養殖的實際規模來對養殖場進行合理規劃并做好相關配套設施,從而為杜絕傳染病的出現而提供環境保障。當前許多養殖戶消毒意識淡薄,往往只會簡單地處理掉禽畜的排泄物,而未對養殖場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使得大量病菌滋生,從而埋下了誘發傳染病的隱患。因此,養殖戶要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來采取相對應的消毒措施,定期對養殖場進行全面消毒,而且要在禽畜進完食后對飼養工具予以消毒處理,消毒結束后要用凈水清洗并晾曬,曬干后放置在便于下次使用的地方,從而為禽畜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夏季比較潮濕悶熱,禽畜群在這種環境下易于患病,因此務必要處理好通風散熱措施以削弱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速度,而冬季則需加強保暖。同時,要對圈舍里面的糞便進行及時清理,定期處理禽畜的飲食與飲水環境以確保其干凈衛生。
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務必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傳染病防治宣傳力度。有關部門要通過開會以及媒體等途徑,來幫助養殖戶明確傳染病的危害,并引導其掌握防治傳染病的有效措施,從而降低傳染病的出現幾率。
第二,做好免疫接種工作。雖然國家規定養殖戶要定期對所養殖的動物進行疾病檢疫,然而許多養殖戶過度追求經濟效益而輕視了傳染病檢疫環節,從而導致禽畜免疫力欠缺,當傳染病出現后往往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后果。免疫接種對傳染病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因此,養殖戶務必要按照國家規定并結合當地所存在的傳染病(例如布魯氏桿菌病、口蹄疫以及鏈球菌病等)情況提前為禽畜做好疫苗接種工作,從而降低禽畜的傳染病感染率并幫助其提升免疫力。同時,檢疫部門也要嚴格落實禽畜的檢疫工作,及時對檢疫意識淡薄的養殖戶采取思想教育,從而促進傳染病的檢疫工作發揮出良好的作用。
第三,加強傳染病防治技術的研究。相關部門要不斷加強對禽畜傳染病防治技術的研究,實現禽畜養殖的科學化管理。傳染病防治技術可以通過分析疾病的發生環境來明確傳染病的傳染條件與病原微生物,進而制定出針對性的防治措施,使其發揮出良好的防治效果。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實驗室與設施設備以及專業人員的作用,從而為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技術保障。
對畜牧養殖業而言,傳染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如果由于防治不當而引起傳染病大范圍蔓延則會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損失,而若能夠做好防治措施便會帶給養殖戶較好的經濟效益。然而,當前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飼料管理不當、圈舍條件差以及傳染病防治不到位等。因此,不僅要完善飼養管理并改善圈舍條件,而且還需加強傳染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