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秋
(凌源市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 凌源 122500)
肝臟作為雞體最重要的腺體,具有多種功能,例如,分泌膽汁、生成熱量、分解毒素、造血、提高免疫力等等,雞的肝臟一旦發生病變,對雞體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甚至可能引發雞體死亡,肝臟也是雞體內容易受到病毒、細菌以及其他有毒物質侵害的器官,各種疾病對其的危害是多種多樣的,很難在臨床診斷中進行確認,只有通過對雞體解剖分析,觀察雞的肝臟發生病變的主要特征,并結合其他器官的變化情況和臨床的初步診斷,才能分析出引起雞肝臟病變的因素。目前,最常見引起雞肝臟病變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種:生物學致病因素、化學性致病因素和營養性致病因素。
1.1.1 大腸桿菌疾病
大腸桿菌病是一種可以感染所有雞群的細菌性疾病,雞體不同部位感染大腸桿菌,解剖檢查后所顯現的癥狀也存在差異,大腸桿菌感染不同日齡的雞群所顯現的癥狀也有所不同,對于雛雞而言,感染后的主要臨床癥狀是肚臍發炎腹部腫大,剖檢癥狀主要表現為胸腹部氣囊變厚、渾濁呈云霧形態;對于成年雞體而言,感染大腸桿菌后,肝臟腫大,顏色呈黑(棕)紅色,肝臟表面會包裹一層具有纖維性且肥厚、渾濁的肝包膜,顏色多為白色、黃白色,這種情況通常稱為包肝;對于產蛋雞而言,感染大腸桿菌后肝臟表面會出現結節,大小宛如綠豆或豌豆,一般稱為大腸桿菌肉芽腫。
1.1.2 沙門氏菌病
沙門氏菌病是一種可以感染各個雞群而引發雞肝臟病變的細菌性疾病,主要是由沙門氏菌群所引起的一系列急性或慢性疾病,主要有雞白痢、傷寒和副傷寒等,可以侵害各個日齡的雞群。(1)雞白痢,對于雞雛而言,感染后的剖檢癥狀主要有肝臟腫大,肝臟表面會有局部的壞死灶和灰白色壞死點,同時伴有大量的點狀出血;對于成年雞或產蛋雞而言,感染后的剖檢癥狀表現為肝臟腫大數倍,一碰就破,被膜下有很多小白點或小紅點;(2)傷寒或副傷寒,感染傷寒或副傷寒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疾病,最急性的剖檢后無明顯變化,最慢性的剖檢后肝臟腫大,顏色為淡綠色或古銅色,被膜下有灰白色壞死點及出血癥狀。
1.1.3 雞霍亂
雞霍亂主要由巴氏桿菌引起的細菌性疾病,雞一旦感染雞霍亂,其剖檢癥狀主要有肝臟腫脹變硬,顏色呈深紫色,如熟肝,或者肝臟局部缺血,表面有淺色條紋并有大量的黃白色壞死灶。
1.1.4 葡萄球菌病
這是一種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感染后的剖檢癥狀主要有肝臟腫大變硬,有出血情況,表面有大小不均的壞死灶或化膿灶。
1.1.5 結核病
雞感染結核病的剖檢癥狀是肝臟腫大變脆,肝實質有不均呈黃色的結核病灶,病灶聚集呈菜花狀,肝臟內有包裹纖維性膜的結節,內部包含許多不鈣化的壞死物質。
1.2.1 包涵體肝炎
包涵體肝炎由腺病毒引發,具有傳染性,感染后癥狀為肝臟腫大,質地變脆,肝臟顏色多為淡白或淡黃色,病變后期肝臟表面及內部具有出血斑點。
1.2.2 馬立克氏病
馬立克氏病主要由皰疹病毒引起的,易感染雞群為1-4 月齡,剖檢癥狀為肝臟腫大數倍,肝臟表面有灰白色腫瘤結節或腫瘤病灶。
1.2.3 淋巴細胞白血病
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致病原是禽白血病病毒,具有淋巴組織增生性、腫瘤性和傳染性,易感雞群為6-10 月齡,臨床癥狀為雞體消瘦,腹部腫脹,剖檢癥狀為肝臟腫大,表面及內部有很多灰白色的腫瘤性病灶或結節,其他器官也有一定的病變。
能夠引起雞肝臟病變的寄生蟲主要有球蟲、弓形蟲、蛔蟲、組織滴蟲等等,雞群感染這類寄生蟲都會引發肝臟病變,如雞受到組織滴蟲感染會引起雞糞便呈綠色或褐色并伴有出血癥狀,剖檢后肝臟腫大,有壞死灶或潰瘍灶,顏色呈綠色或者黃色。
在雞群養殖過程中,會使用一些藥物來防控或治療雞群疾病,肝臟作為雞的解毒器官,如果雞長時間服用大量的藥物,基本需要利用肝臟進行轉化與吸收,從而會對雞的肝臟造成嚴重的損傷,尤其是磺胺類的藥物,雞肝臟一旦受到藥物的損傷就很難復原,既影響藥物作用的發揮,又會導致肝臟藥物中毒,雞肝臟藥物中毒后的剖檢癥狀有腹腔內有大量黃色液體,肝臟腫大,質地變硬,出現很多出血點和壞死灶,被膜顏色變為灰褐色、黑紅色。
在適宜的環境中,霉菌會產生可以損害雞的組織器官的毒素,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具有非常強的毒性的黃曲霉毒素,很容易引起雞肝臟中毒,中毒后的剖檢癥狀為肝臟變白、腫大、質地變脆并伴有腐爛現象,同時可以引起脂肪肝、肝小葉壞死等,甚至會導致肝臟出血引發雞死亡。
在雞群養殖過程中,可能由于喂養飼料中營養成分不全面導致雞體缺乏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造成雞體肝臟損傷而無法正常分泌膽汁、正常代謝,從而更不容易對飼料進行消化與吸收,如此循環,最終影響雞體的生長發育,同時引起肝臟壞死、出血等病變。
雞體一旦患有脂肪肝綜合癥,其剖檢后,腹腔內脂肪堆積,肝臟顏色呈土黃色,腫脹變大、變脆、形如爛泥,易破裂而出血凝結,從而引發雞體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