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風
(江西省黎川縣農業農村局,江西 黎川 344600)
黎川縣為使市場肉食產品供應平穩,豐富居民“菜籃子”,在強化畜牧獸醫工作領導的基礎上,加強、完善了鄉鎮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調動了全體畜牧獸醫工作者的積極性,全面提升了服務手段和服務水平,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每年生豬出欄,各類家禽出籠,能繁母豬存欄,以上三項指標每年都有所提高;以能繁母豬為首的養殖業保險覆蓋率在90% 以上;新增畜牧生態養殖小區1 個;禽流感、口蹄疫、豬藍耳病、豬瘟等疫病春防檢查免疫密度達100%;口蹄疫、禽流感免疫效果監測達100 份、400 份;新型耳標佩帶100%;完成重點動物疫情監測任務;新增4 個規范化建設達標鄉鎮獸醫站;加強動物疫情防控網絡建設,全縣未發生一起重特大動物疫情。
畜牧業是我縣農村的支柱產業之一,是很多農民獲得經濟來源的渠道,隨著近幾年國家政府對農村發展的重視,畜牧業經濟得到了一定發展,但是現存的不足影響了基層畜牧業產業化的進步,據筆者了解,目前很多農村地區的畜牧業大部分停留在散養狀態,根據這一現狀,接下來的動物防疫工作要有重點的進行。同時,縣委、縣政府緊抓動物疫病工作,對禽流感、高致病性藍耳病、口蹄疫及豬瘟等常見疾病的免疫重視度很高,為了實現“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 的動物防疫目標,必須對下一步的基層動物防疫工作重點進行規劃,為提高動物免疫密度和動物疾病防治奠定扎實的基礎。
加強教育培訓力度能提高相關人員的動物防疫意識,所以應該從獸醫工作者和養殖戶2 個層次分析。
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以便其能在農村很好地適應,上崗之前進行崗前培訓工作,讓即將踏入工作崗位的人對這項工作有所了解,增加其對動物免疫的認識。對已經工作的基層防疫工作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定期培訓、定期考核,建立良好的獎罰制度,提升其責任心和知識實踐能力,讓防疫工作人員不斷保持技術的先進性和思想的純潔性,用端正的態度面對農村的養殖戶。值得一提的是,國家也應該加強對這些工作人員的福利待遇,讓基層工作者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提升工作幸福感,以便更好地回饋基層。
農村養殖動物出現疫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養殖戶的養殖知識不夠造成的,大部分散養養殖戶沒有系統的養殖方法,基本憑借自己的養殖經驗對待動物。這種經驗性的養殖能夠對待一般的小病痛,若遇到大型傳染病,就變得難以控制,圈養的動物大面積死亡,造成經濟損失。并且農村整體的受教育層次低,人員素質和養殖知識儲備較少,為了幫助他們提高經濟效益,需要集中培訓,讓農民信任基層畜牧獸醫,至少要掌握基礎知識,發現有重大疾病的苗頭及時向獸醫求助。讓村里的養殖典范傳授自己的養殖經驗,組織觀摩,只有讓農民切實感受到防疫工作的經濟效益才能最快提升其學習和改變的欲望,加強對動物日常的觀察,保持養殖區的清潔等。
基層畜牧獸醫的工作對象是基層農村的養殖戶,面對大量的散養戶,獸醫需要有靈活的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很多獸醫均反映散養戶對動物疫病防治工作不重視,配合度不高,到如今仍然有很多養殖戶私自使用抗生素藥物給動物治病,這給基層獸醫工作帶來了困難和挑戰。因此,基層獸醫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主動與養殖戶溝通交流,讓養殖戶感受到親切、熱情,了解動物防疫的重要性,既然身在基層,就要扎根 基層,轉變自己的態度,以便配合獸醫的日常工作。
檢疫和消毒工作是維護動物健康的基礎,獸醫和養殖戶都能在消毒和檢疫過程中發現動物疾病,防止帶病動物流入市場。無公害處理首先要對動物的生存環境進行清潔,然后消毒,其次對動物接觸過的養殖用具如食槽進行消毒,養殖區內保持通風和光照,干濕度均衡。如果長期處在陰冷潮濕的環境,容易擴散細菌,為大面積傳播疾病提供了基礎。提升動物的受檢率,有針對性地進行消毒滅源,從疾病的源頭開展防疫工作。
疫苗接種能有效提高養殖動物的抗病能力,對農村散養戶居多的情況要結合 “散養戶集中免疫與隨進隨補相結合”的原則。秋冬季是動物疾病的高發期,要統籌做好動物疫病的相關處理,結合全村的動物疫病情況,隨時給養殖戶的動物強化補免,保障散養的動物在出欄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基層獸醫對動物疫病的治療要有針對性,能抓住重點,對散養戶比較集中的地區定期探視,觀察動物的成長狀態,主動與農民交流動物疫苗接種的相關事宜,這都是提高動物抗病能力的渠道。
農村疫病防治工作分為防和治2 個層次,首先在“防” 上,要做好疫苗接種工作,提高動物的免疫機能,定時清潔養殖區,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細菌的傳染和傳播,對于患病的動物要及時與健康動物隔離,避免疾病大面積擴大,定期檢疫、抽查檢疫等都是基層預防動物的常規做法;其次在“治” 上,對于已經生病的動物,盡量不使用抗生素,目前干擾素等生物分子制藥的研發為動物疾病的治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動物的治療使用健康療法,用科學健康的手段進行治療。基層動物疾病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對農村散養戶居多的現象,獸醫必須做好相關防疫工作,確保農民能通過養殖不斷增收、增效,為解決三農問題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