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夕有
(桂林市雁山區大埠鄉農業服務中心,廣西 桂林 541006)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現代化進程不斷加速,水產養殖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高峰,淡水養殖業中養殖品種不斷地增加并完善,其中四大家魚在內陸地區養殖量大,分布廣泛。草魚作為四大家魚中重要的養殖品種,其具有生長速度快,生長周期短、養殖成本低,飼料來源廣泛、效益可觀、食用鮮美的特點,受到廣大養殖戶和消費者的青睞。但在養殖的過程中草魚也會面臨環境及自身原因的病害問題,在養殖的過程中草魚一旦發生疾病,就會造成養殖戶經濟上的損失。從當前的情形看要充分的認識到草魚養殖需要注意的問題,提高草魚養殖的成功率和經濟效益,逐步完善草魚養殖業。探索草魚綠色高效養殖技術經驗,可推動水產養殖業健康綠色發展。
在進行水產養殖前,首先要選擇適合進行養殖的魚苗,在選擇時,應該以大小均勻、體質健碩、無明顯傷病的魚苗為主;若是在養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自主孵化來培育所需魚苗,保證養殖魚苗的品質優良。為了提升草魚的養殖效率,還應該提高池塘整體的物種豐富度,將鯽魚、鰱魚等進行混合放養。利用以飼料碎屑為食的鯽魚在進食過程中對池塘底部淤泥的翻動作用,促進有機物礦化的轉變過程,將水質進行改善。此外,為保障魚苗養殖時的魚體健康,在投放前還應該對其進行處理。例如: 山東某地在進行水產養殖時,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在魚苗投放前都使用高錳酸鉀和鹽水溶液對魚苗進行浸洗處理,以便滅殺魚體中的病菌源及寄生蟲殘留的蟲卵等。在用藥結束2d 以后,還應該根據池塘規格對其深施適量的生物有機肥,增強水體的肥力,促使魚苗茁壯成長。
在魚苗投入池塘養殖后,應該及時對其進行管理與訓化,可在餌料投放時添加具有標示性的信號,以便使其形成進食的條件反射,便于草魚養殖中期管理工作的進行。同時,對餌料投放工作應該進行嚴格的管理,保障其能夠定時、定量,避免因一次投料過多。例如: 某地的草魚養殖戶在養殖初期時,多以水草、青草等做為投放餌料,為草魚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供給。與此同時,為了提升喂養飼料的安全度,在投放前還對其進行殺菌消毒工作,利用漂白粉溶液對投放的青飼料進行消毒。并定期向投食區施灑消毒液,保障草魚生長的健康。此外,為了保障草魚及水體環境的健康,還應該控制餌料的投放量,尤其是在高溫天氣時,采取掛簍、掛袋的方法控制草魚的進食量,并將殘余的餌料殘渣及時撈出,確保草魚的正常生長不受影響。
2.1.1 池塘的清整
清整池塘是生態養殖的一個關鍵,直接影響到成活率、生長速度、魚產量和養魚效益等。清整池塘包括修整和藥物清塘兩個方面。(1) 修整池塘。主要內容是排干池水、清除池邊雜草、挖去過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補加固池堤、疏通進排水渠道、設置攔魚設備等。(2) 藥物清塘。在魚種放苗前10 ~15 天,選擇晴天以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藥物全池潑灑。
2.1.2 魚種消毒
采用常用、簡便藥物浸洗魚體的方法:高錳酸鉀( 每50 千克水加1 克) 浸洗約1 小時或食鹽( 每50 千克水加1 ~2 千克)浸洗約5 分鐘。
養殖的過程中選用健康活潑的苗種,應對苗種進行全方位的檢查,應選定正規廠家的苗種,苗種的檢查要符合各項檢查規定,養殖時選擇大小規格一致、體質健康、具有優良性狀的苗種。在放養時,要對苗種進行消毒,可使用食用鹽和硫酸銅或者高錳酸鉀消毒藥物進行合適濃度的浸泡。放養時密度不宜過大或者養殖密度控制在2 ~3 尾/m2,放養時可以采取套養的模式,以草魚為主,同時套養一些鯉魚、鯽魚、鰱魚、鳙魚等品種,也可以和蝦進行混養,這樣不僅充分利用了空間同時形成一個生態系統,增加養殖產量,提高養殖效益。
水質良好,符合漁業養殖用水標準,根據池塘的水肥程度,合理施肥,水色以黃綠色為好,水溫超過30℃時,及時加注新水,調節水溫和水體的溶解氧含量,一般3 ~8 天換水1 次。魚菜共生調控,以菜凈水,以魚長菜; 以魚養水,適當增加濾食性魚類和食腐屑性魚類投放量,改善池塘的生態結構,實現生物修復。使用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硝化細菌等有益細菌,實現凈水;保持池水活、爽、嫩,透明度在35cm 以上。加注新水,根據池塘水體蒸發量適當補充新水,有條件的地方可每半月加注新水1 次; 適時適量使用環境保護劑,在養殖的中后期,根據池塘底質、水質情況每月使用1 ~2 次,生石灰20 ~30kg/ 畝。
在農業農村部《啟動2019 年全國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中提出減少用藥的5 條技術路線:一是使用優質苗種減少用藥;二是控制病害發生減少用藥;三是依法精準用藥減少用藥;四是推廣生態養殖減少用藥;五是加強日常管理減少用藥[2],與水產品綠色生產要求理念基本一致。草魚綠色養殖生產過程中應首先加強品種選育,提高養殖品種的自身抗逆能力,科學合理確定養殖密度,采用生態養殖、生物防治等措施,盡可能做到少用藥或不用藥。如果必須使用漁藥,則要選擇《綠色食品漁藥使用準則》中規定的產品,并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漁藥使用準則》的規定使用。不應使用藥物飼料添加劑、基因工程技術所產漁藥、為促生長而使用的抗菌藥物、激素或其他生長促進劑等。優先選擇使用自然降解較快、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漁藥,以保證生產地域環境質量穩定、水資源和相關生物不受損害,保護生物多樣性并建立嚴格的生物安全體系,同時應建立并保持水產養殖動物的預防和治療記錄。
在草魚的養殖過程中,為了避免其出現患病現象,應該依據患病產生因素為其營造出良好的生存環境。例如: 某地的養殖戶為了達到對草魚病害的預防,定期對池塘水體進行更換,以提升水體中的含氧量,促進魚群食欲與自身代謝能力的提升,提高其對病菌的抵抗能力,以滿足其健康成長的各項要求。此外,為了進一步優化池塘的養殖環境,還定期使用優質的光合菌對池塘進行消毒,以避免池塘中因魚類正常代謝而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對水體造成較大的影響,最后因劣質水體的影響而使魚群產生較多的魚類傳染病,影響養殖的整體經濟效益。
(1)苗種檢疫。購買的苗種需要有官方機構開具的檢疫證明,確保在苗種出塘前檢疫,防止水產疫病的發生。(2)產學研合作。漁場是菏澤市科技示范點,市縣水產技術推廣機構,以基層漁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為抓手,結合市現代漁業發展項目,加大水產技術推廣,培植養殖技術能手,提高養殖效益。(3)質量抽檢。養殖場是省水產品質量檢測和市水產品質量檢測的定點單位,每年草魚都有10 個批次的檢測樣品,多年的質量抽檢中沒有發現水產養殖投入品和違禁漁藥超標。(4)專項監測。項目示范區是鄄城縣魚病測報的常規測報點,每月對養殖場的水生動物疫病進行監測,建立了完整的疾病檢測體系,保障了試驗池塘的正常運行。
草魚的養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對養殖與病害防治技術有實踐的技術積累,如此才能夠實現對草魚養殖產量的提升。在進行草魚養殖時,應該對養殖技術中的選苗、池塘規劃、餌料投放、水質管理、病害防治的各類病癥進行分析,制定消毒和接種疫苗的計劃,以提升草魚養殖的整體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