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峰
(濱州市引黃灌溉管理服務中心, 山東 濱州 256600)
某水利樞紐工程排澇流量是45m3/s,同時裝機容量是5000kW;針對一些關鍵建筑物來說,其級別為2 級,其中清污機共有5 孔,長是35.6m,寬是15.0m,底板高程是-1.5m。
針對該工程來說,其主要以漿液攪拌法為主,成樁工藝通常是將四攪雙噴法當作施工方式的,借助于SP-51 型攪拌樁開展施工作業。
第一步,裝機就位。在開展此項工作的前期階段,相關人員應當提前借助于汽車吊把攪拌樁機吊裝到指定的地方,成功安裝完成以后自行就位。在進行就位期間,相關人員還應當把攪拌頭中心管中心與設計樁位相吻合。第二步,攪拌下沉。站在客觀的立場出發來講,倘若攪拌機的冷卻水循環開始工作,那么此時就相關人員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電機打開,并在此基礎上放松起重機鋼絲繩。第三步,水泥漿制備。只要攪拌機沉降到具體深度之后,那么此時就需要對水泥漿的配合比加以明確,在進行壓漿的前期階段需要把水泥漿緩慢導入到相應的集料斗中。第四步,噴漿攪拌提升。一旦攪拌機下沉到指定深度之后,那么這個時候需要把灰漿泵打開并把水泥漿壓入到相應的地基中,要一邊噴漿一邊對攪拌鉆頭做好旋轉工作。第五步,多次攪拌下沉以及噴漿攪拌提升。倘若當攪拌機上升到指定標高且水泥漿恰好排空一半,那么此時需要把攪拌機邊旋轉邊下沉,直到滿足既定標準之后再把攪拌機邊旋轉邊噴漿提升,直到攪拌機滿足既定標高且水泥漿完全排空以后才能停止。最后一步,相關人員需要把攪拌機轉移到指定的樁位中,并嚴格按照以上流程開展下一根樁的施工。
針對水泥攪拌配合比來說,其應當按照以下參數進行配制:一是水灰比是0.45~0.50;二是水泥摻和量是12%;三是摻灰量是46.25kg;四是高效減水劑是0.5%。從水泥攪拌樁施工的角度出發來講,其盡可能以二噴四攪工藝為主,首次下鉆期間為了盡可能避免堵管可帶漿下鉆,就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噴漿量不大于總量的二分之一,禁止帶水下鉆。從成樁時間的角度出發來講,其應當大于40min,同時噴漿壓力應當大于0.4MPa。為進一步保障水泥攪拌樁的整體水平,相關人員在首次提鉆噴漿期間要在指定的地方停留一段時間,通常停留時間維持在30s 左右,當該步驟完成以后還要進行磨樁端,在上提余漿的過程中應當全部噴入樁體,并在此基礎上將磨樁頭工作落實到實際工作中,這一步驟也要停留一段時間,一般停留時間也是30s。
通常情況下,在攪拌樁施工期間主要是將“葉緣噴漿”當作攪拌頭的,之所以這樣是由于該攪拌頭可以妥善處理攪拌不均等各種問題。在具體施工期間應當對以下幾點進行科學控制:一是噴漿時間;二是停漿時間。無論針對哪跟樁來說,均要不間斷的作業,不允許發生中斷噴漿的情況。儲漿罐當中的儲漿要大于一根樁的用量外加50kg,如果儲漿量不大于以上重量時,那么此時是不能開展下道工序的。倘若在具體施工期間出現噴漿量不足時,那么此時應當嚴格按照既定標準做好復攪工作,同時復噴的噴漿量應當大于設計用量。倘若碰到停電等突發事件且噴漿作業中斷時,那么這個時候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記錄中斷深度。在不大于12h 的范圍內采取切實可行的補噴處理方式,并把補噴實際狀況詳細記錄下來。針對補噴重疊段來說,其應當不小于100cm,且大于12h 以后就要使用補樁方法。
對清污機工程復合地基進行深度剖析以后,可以得到如下信息:一是水泥攪拌樁試樁總共有6 根;二是6 個孔需要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從強度檢測的角度出發來看,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在這里建議盡量以輕便觸控試驗為主,同時還要對樁體成型質量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在全面檢查樁體均勻效果的的基礎上進行輕便觸控試驗,這樣就可以得到以下數據信息:一是水泥用量是80kg/m,7d 可達298~375kPa,借鑒90d 可達1.5MPa,顯然該數據迎合既定標準。第二,如果想要對成樁效果以及檢測效果做到熟練掌握,那么就需要將平板荷載加載試驗曲線應用其中,這是因為該曲線可以快速得到以下幾種結果:一種是單樁承載力的結果;另一種是復合地基承載力的結果。
在開展現場試驗的過程中,相關人員應當采取針對性的手段保障最大加載量要按照既定要求進行,一共劃分成10 個級別,不管哪個級別的加載量均要控制在十分之一的范圍內。接下來對單樁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承壓板進行深度剖析以后,可以得到如下信息:一是該承壓板直徑是1.2mm 的圓形壓板;二是板底鋪設5m m中粗砂找平層,此時除了試坑底開挖到相關標高以外,還應當對手動壓千斤頂進行充分利用來實現加載的目的,而此時堆載會在無形當中提供相應的反力,最后發現最大壓重量能夠迎合預定最大荷載。對這一流程進行深層次分析以后,可以發現:荷載值一般是利用相關傳感器展開測量的。而針對試樁沉降來說,其是借助相關機械式百分表進行檢測的,其精準性可達 0.01mm,同時量程是0mm~50mm,無論針對哪個百分表來說均要采取磁性表座固定到與之相匹配的基準梁上,且確保該基準梁要在獨一無二的基準樁上面設置,除了要確保基準樁中心以及承壓板中心的距離保持在2.5mm 的范圍內以外,還要確保基準樁中心和壓重平臺支墩邊的差距是2.8m。當試驗加載到179kN 且相關壓板面積是0.81m2級時,那么此時并沒有較大的沉降量,同時該曲線規則也處于比較平穩的狀態,而S-1gt曲線呈平行排列。結合相關研究分析可以看到,淤泥質粉土的承載力要比砂層的承載力以及粉質砂層的承載力要低出很多,然而在每m水泥含量滿足標準、樁長滿足既定標準的狀況下一樣可以滿足設計承載力。
對圖1 進行深層次分析之后,可以得到以下信息:一是最大沉降量T2可達23mm;二是最小沉降量T4可達18mm,可見沉降效果顯著,迎合既定標準。

圖1 攪拌樁處理后清污機基礎沉降
對上述工程實例進行深入分析以后,可以得知:水泥攪拌樁施工技術存在著較強的可行性,繼而為水利樞紐工程施工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本文從施工流程、施工過程控制、成樁效果和檢測結果、沉降觀測數據這幾個方面圍繞著水泥攪拌樁施工技術在某水利樞紐工程中應用展開論述,筆者堅信在未來的道路上該施工技術必然會得到進一步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