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富
林帝浣是一位跨界奇才,畫畫、寫段子、寫文章、攝影都屬他的業務范疇。而他最為大眾熟知的“業務”便是小林漫畫。
1975年,林帝浣出生于廣東湛江。他從小喜歡閱讀,初中熟讀唐詩宋詞,高中與繪畫結緣。沒有專門的老師教授美術,他主要靠自學。“許多作品就是老師,你用心鉆研,它自然會告訴你很多東西。”他不斷臨摹漫畫作品,并向雜志投稿,常常石沉大海。直到有一天,他驚喜地發現,自己的作品終于出現在了雜志上。
高考時,林帝浣總成績700多分,全校第一。雖然他心系美術,但在父親的參謀下,填報了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他那時覺得當個會畫畫的醫生也很酷。
大學畢業前,林帝浣在多家醫院實習,他發現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并不適用于醫學。剛好有留校工作的機會,他憑借一貫優秀的表現贏得了這份工作。工作之余,他一有空就拿起筆創作漫畫作品。
工作后,林帝浣微薄的工資剛夠糊口。于是他自學網頁設計和編程,三年供完人生的第一套房。在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后,他開始接觸攝影,一拍就是十多年。在攝影方面,林帝浣有不少頗具含金量的頭銜: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國務院新聞辦圖片庫簽約攝影師等。但他的拍攝不是沖著獲得頭銜或得獎,而是為了記錄真實的生活。他走過很多地方,拍攝平凡人的生活,還寫了一本書叫《我想給你拍張照》,講述陌生人的故事。
說到攝影,林帝浣認為,要想拍出好照片,一定要有“悲憫之心”,一個麻木的人,永遠都拍不出感人的照片。只有用心感受世界的悲喜,才能拍出動人的作品,畫漫畫亦是如此。
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人間百態,也給了林帝浣靈感,他的“疫情下的眾生相”系列漫畫,或溫暖,或勵志,或嘲諷,或治愈,網友看完大呼過癮。
在小林漫畫中,銷售經理說,給客戶打電話,發現客戶的話比他還多,估計是在家憋壞了;分居兩地的情人們情比金堅,能熬過異地戀,也能熬過疫地戀;小學生則偷偷地給疫情嚴重的黃岡捐錢,卻不敢留名,怕黃岡“禮尚往來”,給他贈送黃岡模擬試題。
林帝浣的段子腦洞大開,仿佛別具一格的微型小說,再配上幽默的畫面,看完之后,令人捧腹。疫情下的小林漫畫,篇篇訪問量超10萬。有人評價:“欲言又止,欲笑又哭。冷著暖著,苦著甜著。”有人留言:“這段日子沒有解藥,唯有你的漫畫是安定片。”
林帝浣說:“疫情之下,人們每天刷疫情相關的新聞,容易產生共情傷害。我有20多年新媒體運營經歷,知道自媒體‘割韭菜的套路,但我不想販賣焦慮為己漲粉。我只想通過真誠的作品,等待一朵花開。”
2020年立春,是廣東援鄂醫療隊在武漢漢口醫院工作的第十天,繁重的醫護工作、高度繃緊的神經,讓醫療隊員們的身心都很疲憊。醫療隊員中,來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李青是小林漫畫的粉絲,她向林帝浣提議:為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舉辦小林漫畫展。
李青的想法正合林帝浣的心意,疫情發生后,他一直想為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做點事。林帝浣認真挑選了一百多張溫暖勵志的漫畫,快遞到廣東援鄂醫療隊在武漢的駐地酒店。收到小林的漫畫后,醫護人員們開心得像過節。
醫護人員們在酒店通道長廊以及房間內細致地布展。他們對著漫畫,露出微笑。問及彼此最喜歡漫畫中的哪一句,有的喜歡“比尋找溫暖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成為一盞燈火”,有的喜歡“如果你累了,要學會休息,而不是放棄”。
在抗疫一線,小林漫畫展反響不錯,于是林帝浣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布消息,準備向更多的醫院捐贈漫畫,受到多家醫院歡迎。
廣州第八醫院的李劍平教授是林帝浣的大學同學,她毫不客氣地向林帝浣“索要”了129幅漫畫作品。她說:“小林漫畫可以治療精神上的疾病。”醫院工作人員在素白的墻面貼上詼諧的漫畫作品,令人心情舒暢,精神一振。有個產后抑郁的新冠肺炎患者情緒很不穩定,時而喊叫,時而哭泣。當她看見小林漫畫上寫著“一月否極,二月泰來”,竟露出久違的笑容。
3月16日,100幅小林漫畫走進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二科隔離病房。一幅幅色彩鮮明、輕松活潑的漫畫讓病人和醫護人員心情舒朗起來。這次漫畫展的組織者彭茹是一位一線抗疫的護士,談到組織漫畫展的初衷,她說:“病區里的患者或多或少都帶有負面情緒,這對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是一種打擊,他們急需精神上的特效藥。”所以,她主動聯系林帝浣,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林帝浣說:“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盡自己的所能幫助別人,哪怕只幫了一個人,也是不錯的。”
編輯 楊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