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昌芹

布達拉宮
沒去青藏高原之前,一曲粗獷高亢的《青藏高原》總是時時縈繞心頭。說不清是帶著信仰還是懷揣夢想,當我仰望著高原的天空,聆聽著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呼吸著滿目青山散發的幽香,我的心在此安靜徜徉起來。
孟春時節,我們從成都乘機飛往拉薩。

背水的藏民

途中風景
飛機飛越大雪山時,我看見了曾在峨眉山金頂遠眺過的貢嘎山。它的海拔有7590米,像一座銀色的金字塔,聳立在氣勢磅礴的云海之上,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周圍的山峰上也垂掛下一條條雪白的冰川,宛如無數玉龍出海,十分壯觀。
等到飛過山河相間、峽谷幽深的橫斷山區,我又看到了念青唐古拉山東段的連綿雪峰和那千百條游龍般的冰川。它們與茂密的原始森林、冰川湖構成了一幅迷人的圖畫。
“冰川對人類有什么用處呢?”我問導游。她想了一下回答我說,有人把山岳冰川比喻為高山固體水庫,我國有許多大河,如長江、黃河等的發源地,都是從高山冰川開始的;也有人把冰川融化的水比喻為綠洲的命脈,因為在我國西北的廣大干旱地區,一些綠洲上的農田就是依靠冰川融水的灌溉而發展起來的。
拉薩海拔3600多米,拉薩機場是世界上最高的機場之一。走出機場,差點睜不開眼:遍處新鮮的光,白云漂浮,陽光絲絲縷縷,像藍寶石一樣清澈明亮的天空,絢麗耀眼,比平原上的陽光要強烈得多,照在身上還有灼熱刺痛的感覺。在野外沒過幾天,我們的臉龐就開始脫皮了。導游看見我曬紅的臉,笑著說,拉薩年日照時數長達3005小時,平均每天有8小時15分鐘的太陽,所以人們都把拉薩稱為“日光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住在日光城的人們很懂得這一點,除了在農業生產上大力利用太陽光資源外,他們在拉薩還建造了若干座太陽能浴室。我們曾多次到那里洗澡呢。
而擁有無數佛像靈塔的布達拉宮更是讓人肅然起敬,整個宮殿都透露著神圣的感覺。奢華則是體現在佛像靈塔上各種黃金白銀和名貴寶石上,這些由當地藏民和佛教信徒們捐贈的寶物,將神像裝飾得奢華無比。這些寶物寄托了信眾的信仰和祝福,更是將佛教無畏布施的精神體現出來。幾個宮殿里分別陳放著五世至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遺體和靈塔(除了被革職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身為達賴喇嘛當年的冬季行宮,布達拉宮可以說包含了藏傳佛教千年來的歷史。參拜這些形態各異的佛像,聆聽藏傳佛教厚重的歷史,心靈仿佛也受到了洗滌。
幾天后,我興沖沖地跟隨導游奔赴拉薩西北90公里的羊八井地熱田。遠遠望去,只見銀裝素裹的雪峰腳下,竟冒出一股股熱騰騰的白色蒸汽柱。透過蒸汽“織”成的“紗網”,能看見平地拔起的鉆塔、高壓電線塔到處林立,一座地熱試驗電站正在擴建中。
當然,這里最吸引我們的,還是千姿百態的地熱現象:熱田外綠茵遍野,郁郁蔥蔥;熱田內枯黃焦萎,仿佛火燒過一般。令人神往的熱水湖,分布在熱田的東北端,水溫常年保持在47攝氏度左右。湖中心有幾處涌水蠕蠕翻滾,熱汽在湖面上飄蕩,瑰麗極了。

宿營
由熱水湖往西南伸展的一條河谷內,是羊八井地熱顯示最強烈的地區,這里有各種熱泉、沸泉、熱水沼澤、熱水池塘、噴汽孔及放熱地面等,80~90攝氏度的泉眼有好幾十處,到處可以聽到噴汽孔發出“咝咝”的響聲,活像蒸籠。最神秘有趣的是放熱地面,走到這里,看不見熱水或熱汽,但腳踩在上面卻有燙熱的感覺。還有一個“92度泉”,泉水溫度超過當地水的沸點,整天沸騰翻滾,仿佛一口大滾鍋。熱田西北端那白色滾圓的小山包,是硫黃礦地熱顯示區,黃燦燦的硫黃晶體在地層裂縫中簇生密集。
西藏的地熱集中分布在從獅泉河往東延伸2000多公里,經橫斷山脈直至云南西部的喜馬拉雅地熱帶。這里地下巖漿活動非常頻繁,當山區的雨水和融化的冰雪水沿著地面裂隙向地殼深處滲透時,受到高溫巖漿的加熱,成為高溫地下熱水。地熱能同太陽能一樣,都是人類剛開始利用不久的新能源,它們正好能彌補西藏地區的能源不足。羊八井地熱田一年釋放的熱量相當于300萬噸標準煤燃燒的熱量,現在已經建成了好幾臺總裝機容量為7000千瓦的地熱發電機組,正源源不斷地向拉薩輸送電能。
藏北高原因為地勢高亢,氣候干燥寒冷,水草貧乏,加上四周被高大山脈包圍,被藏族同胞稱為“羌塘”,也就是“北方的空地”的意思。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經歷了數百萬年的自然選擇,藏北地區的野生動物,成了這里獨特地理環境內的“主人”。
一路駛來,我們見到了雪豹、猞猁、巖羊、盤羊,還有成群的野牦牛、野驢、藏羚羊、藏黃羊、高原兔和藏雪雞等。那些三五成群出沒于草叢中的藏黃羊,長著一對兩尺來長的烏黑夾角的藏羚羊,老遠聽到我們的汽車聲就驚恐地逃得無影無蹤。只有那些泰然自得遨游在草原上的野驢,遇見我們就像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一樣,異常歡快地列隊前來歡迎。
我們走,野驢走;我們停,野驢停。就這樣,大家邊走邊拍,拍了一陣覺得不滿足,干脆返回車上向驢群駛去。周圍的野驢先是一愣,然后頓時匯成一路路縱隊,放開四蹄,邁著矯健的步伐向山坡上奔跑去,就像千軍萬馬向敵陣沖去,非常壯觀。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周一一 24754968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