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霞 李君璞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數理統計等方法,以亞洲杯女籃8支隊伍為研究對象,將亞洲女籃后衛、前鋒、中鋒的技術統計和位置效率值與中國隊比較,結果得出:1)中國女籃身高和年齡優勢明顯,但多項技術運用能力和效率值與日本、澳大利亞等隊相比存在差距;2)中國隊3個位置的效率值分別為后衛21.22,前鋒27.89,均列第2位,中鋒26.67,列第1位。結論:中國女籃的優勢是身材高、年齡小,前鋒位置效率值較高;劣勢是后衛效率值低,球隊競技狀態不穩定。建議:強化訓練各位置的核心技術,有針對性地與歐美強隊對抗,豐富大賽經驗。
關鍵詞:亞洲女籃;位置效率值;后衛;前鋒;中鋒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20)02-0037-04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top 8 Asian women's basketball teams' position efficiency values
REN Ming-xia, LI Jun-pu
(1. Jinan Sports School, Jinan 250000, Shandong, China; 2. School of Sports Sciences,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Shandong, China)
Abstract:Using the document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taking the top 8 Asian women's basketball team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we compared the technical statistics and efficiency value of the position of the guard, the forward, and the center of the teams with that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members of Chinese Team have obvious advantages of height and age, but compared with the teams of Iran, Philippines and other countries on the ability of techn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efficiency values, the gaps still exist. 2)The efficiency value of the three positions in Chinese team is that the guard's 21.22, taking the seventh place, the forward's 47.89 taking the second place and the center's is 19.67 taking the fifth place. In conclusi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members in Chinese team are height and age and the high efficiency value of the forward. However, the disadvantages are the low efficiency value of the guard and the instability of their competitive state. It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core competence of the three positions, to compete with the powerful Euro-American teams so as to accumulate and enrich experience of major games.
Key words:Asian Women's Basketball Team; efficiency value of the position; the guard; the forward; the center
2019年印度班加羅爾女籃亞洲杯,中國女籃惜敗日本隊,獲得2019年亞洲杯亞軍。年輕的中國女籃平均年齡25歲,平均身高187 cm,球隊陣容有較好的天賦,但由于球員大賽經驗缺乏,比賽時心態起伏不定,決賽惜敗日本女籃,無緣冠軍。同時中國女籃5次告負日本,日本女籃在亞洲籃壇確立霸主地位,而中國女籃目前身為挑戰者,應努力訓練縮小差距,重回亞洲巔峰。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對首屆女籃亞洲杯8支球隊各位置的效率值進行統計與分析,從而探求中國女籃的優勢與劣勢,為中國女籃未來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與實證資料。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參加首屆女籃亞洲杯的中國、新西蘭、印度、日本、菲律賓、韓國、中國臺北、澳大利亞8支球隊的位置效率值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期刊網(CNKI)、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查閱與本文研究框架內容相關的文獻資料,為位置效率值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1.2.2 數理統計法 將獲取籃球官方網站的技術統計數據輸入電腦,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1.2.3 錄像觀察法 對全部比賽錄像下載,并對中國隊的6場比賽和亞洲杯中部分關鍵場次反復觀看分析。
1.2.4 效率值 常用效率值公式為:
[(得分+籃板+助攻+搶斷+封蓋)-(出手次數-命中次數)-(罰球次數-罰球命中次數)-失誤次數]/運動員上場比賽場次。統計分析效率值是籃球比賽評價球員或球隊的最佳選擇。
結果與分析
2.1 女籃亞洲杯8支球隊技術統計與分析
籃球運動是一項“巨人”游戲,運動員的身高、體重、年齡、克托萊指數等基本參數至關重要。表1顯示:亞洲8支球隊的平均年齡是27歲,平均身高是186 cm,總體看來中國隊的平均年齡25歲遠小于日本隊。中國隊和澳大利亞隊身高接近或高于186 cm平均值,我們的身高優勢明顯。中國女籃的年齡和身高在亞洲具有巨大的優勢,從菲律賓、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亞洲強隊的年齡結構看,未來3~5年中國隊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王思雨、李月汝等90后球員有充足的時間不斷提升,有實力沖擊亞洲霸主地位。
表1顯示:中國女籃在11項技術指標中均高于或低于8支球隊的均值,其中3分球、罰球命中率、攻守籃板球、助攻、封蓋、總得分7項技術優勢明顯,但2分命中率、搶斷球、失誤、犯規4項技術的分值與亞洲強隊存在差異,可能是我們球員年齡小經驗不足的原因,這是中國女籃的劣勢。
2.2 女籃亞洲杯8支球隊后衛位置技術、效率值統計與分析
2019年亞洲杯中國女籃后衛位置有年輕90后球員王思雨、楊力維、李緣、武桐桐等。在許利民指導調教下的這支中國女籃天賦滿滿,年輕球員的表現讓我們充滿了期待。表2數據顯示,亞洲8支球隊后衛的平均身高170 cm,平均年齡是22歲。中國隊3名后衛的平均身高172.3 cm,排新西蘭和澳大利亞之后,平均年齡22歲遠小于日本隊,小將李緣是19歲的年輕球員,將平均值降低到一定水平,王思雨和楊力維都是26歲。中國隊在2分球和助攻2項技術統計中略高于平均值,其他9項技術統計數據也均具有優勢,所以我們后衛球員的效率值為28.22,接近于于28.51的8強平均值,高于韓國,排在第3名。分析認為,我們年輕后衛球員的年齡是優勢,但需全方位改進提高攻守核心技術水平。從錄像和比賽現場看出,我們的后衛速度、突分、沖擊力是主要特點。
2.3 女籃亞洲杯8支球隊前鋒位置技術、效率值統計與分析
新一代中國女籃產生巨大變化,前鋒線上(3~4號位)是一大亮點。邵婷、劉佳岑、郭子瑄等組成了一個強大的鋒線團隊。數據顯示(表3):亞洲女籃8支球隊前鋒位置的球員平均身高172 cm,平均年齡25歲,而中國隊前鋒線的平均身高176 cm,平均年齡24.7歲。中國隊前鋒球員年齡小身高高,是絕對優勢。對表3中的11項技術統計分析,得分、籃板球、助攻、搶斷、蓋帽均高于平均值,籃板球和蓋帽優勢明顯。但在失誤和犯規2項技術統計高于平均值,從側面能反應出我們前鋒球員年齡相對小,缺乏大賽經驗。11項指標正是效率值所需要的數據,中國隊的效率值為47.89明顯高于均值(33.47),僅在澳大利亞之后居第2位。分析認為:中國女籃前鋒位置球員從年齡、身高、效率值,在亞洲具有絕對優勢。
2.4 女籃亞洲杯8支球隊中鋒位置技術、效率值統計與分析
年輕的中國女籃,一身稚氣。平均年齡僅有20歲的中國女籃中鋒(李月汝和韓旭),在對韓國、新西蘭、菲律賓的幾場關鍵比賽中表現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拼勁,打出了水平,打出了信心,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贊譽。現代中鋒球員技術上越發模糊,接近大前鋒,而大前鋒反而表現出某些中鋒技巧,是現代4~5號位球員一人多位置,或者稱之為多人從事一位置的一種趨勢。中國隊4~5號位置的中鋒球員具有一定代表性,李月汝、韓旭不是那種絕對的5號中鋒,在必要時二人會與大前鋒位置上的球員互換互補位置。
表4顯示:中國女籃中鋒球員的身高優勢明顯(195 cm),年齡最小(18歲)。但得分、籃板球、助攻、搶斷低于日本,只有在蓋帽、犯規數據上顯示了我們的優勢。我們中鋒球員的效率值是22.32,而8支球隊的均值是21.42,但排在日本、澳大利亞之后。這說明我國年輕中鋒球員在防守和籃板球、背對球籃進攻、高低位攻擊能力、策應傳球技巧等主要技術上需要改進提高。
3 結論與建議
3.1 中國女籃平均身高187 cm、平均年齡25歲,年齡和身高在亞洲具有巨大的優勢;中國女籃在11項技術指標中均優于8支球隊的均值,其中3分球、罰球命中率、攻守籃板球、助攻、封蓋等技術優勢明顯,但2分球、失誤、犯規等技術上與澳大利亞、日本隊相比存在差距。年輕的中國女籃球員,特別是李月汝、韓旭、王思雨等90后的隊員,在今后3~5年內應進行針對性的科學訓練,才能沖擊亞洲霸主位置。
3.2 對亞洲女籃8支球隊后衛位置技術和效率值的分析得出:中國隊3名后衛的平均身高和年齡在亞洲球隊中有一定的優勢。中國隊僅在2分球和助攻2項技術上略高于均值,其他9項技術統計數據均處于較低,因而我們后衛球員的效率值接近于平均值,排在第3位,處于劣勢。建議我們的后衛在保持速度、突分、沖擊力的基礎上,盡快提高攻守主要技術。
3.3 對亞洲女籃8支球隊前鋒位置技術和效率值的分析得出:中國女籃前鋒線上185 cm平均身高和24.7歲平均年齡,優勢極為明顯。在得分、籃板球、助攻、搶斷、蓋帽均高于平均值,其中防守籃板球、蓋帽和3分球尤為突出。但失誤和犯規2項技術高于平均值。較高的前鋒位置效率值,反映了中國鋒線團隊的強大。建議我們年輕的前鋒球員多與歐美優秀選手對抗,不斷豐富、積累比賽經驗。
3.4 對亞洲女籃8支球隊中鋒位置技術和效率值的
分析得出:中國隊中鋒球員年齡最小,身高優勢明顯,僅在蓋帽、犯規、失誤、罰球命中率上顯示一定的優點,其他技術未能展示與身高相應的優勢,內線統治力不夠,發揮不穩定,效率值接近于8支隊伍的均值水平。建議年輕的中國中鋒球員全面提高限制區內攻守技術,并使克托萊指數接近世界頂級中鋒的標準。
參考文獻:
[1]黃軍.2017年國際籃聯亞洲杯中國隊與對手攻防實力比較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4(10):94-98.
[2]王雯立,馬樹振,陸祖穎,歐瑜楓.2017年男籃亞洲杯快攻戰術運用特征研[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4):66-68.
[3]王淑立. 中、日女籃得分方式與得分區域的對比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
[4]趙雪同,王維濤.首屆女籃亞洲杯中國隊與冠亞軍隊進攻能力的對比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8,5(6):59-64.
[5]曾權.第一屆女籃亞洲杯半決賽中日女籃運用突破技術比較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8(3):29-30.
[6]曾權. 日本女籃防守基礎配合運用特點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8.
[7]王憶誠,華狄平,黃頻捷.正視現實,把握未來——第11屆亞運會籃球比賽評述[J].中國體育科技,1990(12):30-33.
[8]王昊鈞. 澳大利亞女籃防守基礎配合運用特點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9.
收稿日期:2020-01-08
作者簡介:任明霞(1972- ),女,碩士,高級講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