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學玲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在此次疫情大考中,我們對社會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體制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只有加快打造好社會治理共同體,才能有效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必須發揮多元治理主體作用。理想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不僅要利益共同,還要價值共識,更要責任共擔。按照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要求,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首先必須進一步明確多元主體的職責,堅持系統治理。一是完善黨委領導,這是根本。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未來也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延續這種奇跡,并且創造出更加輝煌的人類奇跡。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充分發揮黨在社會治理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二是完善政府負責,這是關鍵。進一步明確政府職責,強化各級政府的主體責任和社會管理職能。做到該管的一定要管到位,不能越位、缺位,不該管的就要積極向社會放權,切忌大包大攬,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三是完善社會協同,這是依托。社會治理不是黨委和政府的“獨角戲”,需要多方參與、共同治理,要求市場主體和社會各方都能擔負起相應的責任。要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的協同作用,以及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自律功能,強化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治理責任,最終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四是完善公眾參與,這是基礎。社會治理的核心是人,人既是社會治理的客體,同時又是社會治理的主體。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一定要完善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公眾參與體制。要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群眾依法理性有序地參與社會治理,著力構建群眾參與的平臺和載體,拓寬群眾參與渠道,完善群眾參與機制,“確保社會治理過程人民參與、治理成效人民評判、治理成果人民共享”。
必須堅持和發揚民主協商。將“民主協商”寫進社會治理體系,是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首創,這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的具體體現。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一定要善用民主協商形式,找到人民群眾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一是在全社會積極營造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良好氛圍,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讓“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二是通過完善制度保證人民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使國家治理更好地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完善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的落實機制。三是進一步推進民主協商向基層延伸,完善人民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制度化渠道,著力推進基層直接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拓寬人民群眾反映意見和建議的渠道,積極創新協商形式,開展靈活多樣的民主協商活動,實現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必須強化法治保障作用。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一是建立和完善社會治理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制度,這是依法治理社會的基本前提。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社會治理難題,通過法律法規來規范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系,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通過法律規范明確社會治理需要多元社會主體合作共治,這是社會治理走向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重點是通過法律進一步明確社會組織的主體責任,賦權社會組織。二是要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使全體人民廣泛樹立法治意識,強化規則意識,培養參與意識,逐步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三是要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尤其是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一定要加大執法力度,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必須緊緊依靠科技支撐。將“科技支撐”寫進社會治理體系,這是十九屆四中全會的一個新提法。科技為社會發展提供重要引擎,是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提高社會治理效能、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依托。一是依靠科技支撐有助于建設相互聯動的共同體,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既可以實現多元社會主體間有效對接,還能夠使其快速反應,從而提升社會治理的預見性、精準性和有效性。二是依靠科技支撐有利于創新治理方式和豐富治理手段,為群眾提供精細、便捷和更加個性化的服務,使社會治理實現全覆蓋、無死角,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三是依靠科技支撐有利于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增強社會治安防控的協同性、精準性,維護社會安全穩定。一直以來,像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都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依靠科技支撐必將使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也必將加快實現社會治理乃至國家治理效能的整體提升。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社會和文化教研部)
責任編輯/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