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這場重大、突發的疫情大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加強對疫情防控的集中統一領導,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帶領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形成了抗疫的強大合力,建立起“全國一盤棋”的戰“疫”格局,展示出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隨著全球確診病例突破百萬例,疫情波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既是對國際合作的考驗,也是對大國擔當的檢驗。“中國之治”凝聚起戰“疫”的硬核力量,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也為全球戰“疫”提供了強大的“中國方案”。
一、堅持黨的統一領導,發揮全面落實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能力
疫情的發生正值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面對疫情防控與統籌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雙重大考,黨中央從政治上、全局上、戰略上進行全面考量,黨的領導發揮著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貫穿于疫情防控治理的全過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決策部署,確保疫情防控的準確定位與精準實施,是能否發揮國家治理能力打贏這場人民戰“疫”的根本保證,疫情防控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體現了我們黨對人民的擔當;振興發展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承載了我們黨對人民的承諾,這兩項任務都是必須完成的硬核任務。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清醒認識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復雜性,增強統籌抓好各項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多次對疫情防控如何堅持黨的統一領導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必須加強黨的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政治優勢,增強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堅決服從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指揮,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疫情防控中,黨中央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領導指揮機制,31個省區市陸續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以疫情一線問題為導向,加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全力抑制疫情蔓延。
黨中央堅持“全國一盤棋”的指揮原則,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派出中央指導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充分發揮協調作用,推動各項防控措施有力有序開展。經過兩個多月的堅強抗疫,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
二、集中力量辦成大事,發揮科學調配疫情防控的統籌協調能力
集中力量辦大事,形成共識、凝聚共識至關緊要。為把14億人的思想共識高度凝聚起來,中國制度提供了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國家治理具備強大的資源整合、組織動員和執行能力,能夠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應對疫情的突發,處于國家治理體系的各級快速響應,處于國家治理體系的各級科學聯動,發揮出強大的協作能效。疫情發生正值我國春節期間,國務院快速反應并發布延長春節假期以有效控制人員流動引發疫情擴散;財政部與醫保局統籌發布政策,確保確診患者不因費用問題、收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就醫;工信部建立防控應急物資保障工作機制,全力保障重點地區、醫護人員防控物資需求;國家發展改革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各類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科技部組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專家組,為一線防控治療工作提供科技支撐;各地方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并制定防控方案,落實聯防聯控部署,實施網格化監管等等,這一系列應對措施集中、快速地為疫情防控工作精準施效提供有力保障,形成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強大合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湖北省、武漢市是全國疫情防控的主戰場,要舉全國之力予以支援。短短的時間內,我們迅速組織30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調派300多支醫療隊、近5萬名醫務人員支援湖北省。從全國調集近30支緊急醫學救援隊,2天建成3家方艙醫院。集中力量辦成大事,發揮全面落實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能力,確保了疫情治理實現全國步調統一、行動統一,提升了國家應急治理能力,刷新著中國速度、展示著中國力量,充分彰顯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三、以人民為中心宗旨,發揮共管共治疫情防控的組織規范能力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更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疫情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指出:“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只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明確人民既是疫情防控保護對象也是疫情防控依靠主體的雙重主體性。一方面,要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根本原則,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要建立人民共治的疫情防控治理共同體,緊緊依靠人民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社會管理部門都是為群眾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管理工作都是為群眾謀利益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過程都是做群眾工作的過程。”疫情防控是一場全民社會治理行動,人民是疫情防控的主體力量,家庭成為疫情防控的最小單位,社區成為聯防聯控管理的基層組織。在武漢,超過4萬名干部職工下沉社區,對千余個社區開展多輪拉網式、地毯式、網格式排查,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通過普及疫情防控知識,發布公眾防護指南,社區排查、轉運收治,健康監測管理、消毒消殺和環境衛生整治,廣大社區干部和工作者、下沉干部、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志愿者都參與其中,構筑了專群結合、群防群治的堅固防線。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次抗擊疫情正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實寫照,積極組織人民實現疫情防控共管共治,規范人民遵守疫情防控部署,充分展示出國家治理的組織管理能力。
四、加強正確輿論導向,發揮權威指導疫情防控的輿論引導能力
推動歷史發展的進程一定是伴隨著正能量的凝聚,在疫情防控中我們越來越多看到的是黨中央的及時決策、精準部署,國家疫情防控治理的深入推進、不斷完善,人民團結一心、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面對疫情對整個社會產生的極大影響,在面對疫情嚴峻形勢的輿論新環境下,舉旗定向、明辨是非、聚力抗疫、提振精神至關重要,提高疫情防控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關乎公眾面對疫情、防控疫情與戰勝疫情的凝心聚力。疫情發生后,國家積極發揮科學輿論導向職能,及時向公眾發布疫情信息,回應公眾關心問題,引導群眾正確認識疫情防控;增加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加強疫情防控工作指導,增強發布權威性與針對性,運用各類媒體積極做好疫情防控知識的廣泛、科學普及,指導公眾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和防護能力,樹立人人有責、人人負責的疫情防控思想,也鼓舞著身處疫情的人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取得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疫情期間,黨中央迅速建立疫情防控信息公開及時發布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權威疫情防控指導,為全國疫情防控治理提供最新、最快的部署指揮,組織中央和地方媒體記者馳援疫情一線進行深度報道,向民眾第一時間公布疫情防控進展情況,為疫情防控治理提供第一時間的防控實效反饋,深入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宣傳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宣傳抗疫前線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下沉干部、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的感人事跡,加強正確輿論導向,為疫情防控治理提供強大輿論引導服務,跟蹤疫情防控,突出展示復工復產、雙線作戰的“硬核”消息,發揮一線作戰的專項輿論應對能力,傳遞同舟共濟、溫暖人心的正向力量,成為國家的“風向標”、人民的“主心骨”、社會的“粘合劑”、人民戰“疫”的“新武器”。
多難興邦,勵精圖治。這場戰“疫”考驗著我們對國家治理的探索實踐,“中國之治”的硬核力量,將帶領中國人民戰勝前進中艱難險阻,展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制度優勢,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本文系2019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9KSD182)
(作者系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隋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