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產品是人類賴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質需要,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關系到國家社會穩定,是世界各國政府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隨著經濟的發展,農產品需求發生了轉變,在滿足了基本消費需求的時候越來越重視質量安全問題。然而,由于經濟利益的驅使,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任務嚴峻。廣西作為農業大省,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成了各級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在新時期下,中國進入了經濟新常態,在這個大背景下,提高廣西農產品質量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將廣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突出的問題逐一分析,提出具體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廣西農產品;農藥殘留;質量安全;監督
為了確保農產品不因病蟲害的危害降低產量,農藥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被廣泛使用。但是由于農業生產過程中不科學不合理地使用農藥,使得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凸顯。廣西農業生產方式的落后、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低、經營者法律意識薄弱、政府安全監管還存在盲點、農民文化素質不高、執法難度大、相關法律不健全等,是產生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本文將分析引發農產品農藥殘留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廣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方式,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方式,從而達到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量的目的。
一、廣西蔬菜水果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結果
2011年起至今,廣西農業農村廳(原農業廳)每年分四個季度對14個市和104個縣(自治區、直轄市)開展蔬菜水果農藥殘留速測法定性監測和色譜法定量監測。依據廣西2011—2015年蔬菜水果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結果的通報,5年間總共檢出農藥15399次,其中,禁用農藥259次(詳細見表1);非禁用農藥共檢出15140次,超標360次,超標農藥占檢出的2.38%??傮w上,禁用農藥和非禁用超標農藥占檢出農藥總數的4%,其中,禁用農藥占1.7%、非禁用超標農藥占2.3%??梢?,如果能夠控制好禁用農藥,杜絕在蔬菜上使用,超標農藥可以降低40%以上。
二、廣西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
(一)高毒農藥依然存在濫用現象
從2011—2015年色譜法定量檢測結果可以看出,5年內禁用農藥共檢測出259次。2008年1月9日起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六部委就對甲胺磷做出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公告,但是在2015年的色譜檢測中依然還能夠檢出甲胺磷殘留量。高毒農藥屢禁不止,暴露出了我們在對高毒農藥使用的監管存在漏洞,禁用農藥依然還在生產、銷售和使用,限用和禁用高毒農藥是造成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農產品生產者違規使用農藥
2011—2015年廣西例行監測中總共檢測出非禁用農藥15140次,超標360次。主要原因是農民在生產過程中不合理使用農藥造成的,由于害蟲抗藥性提高,許多農民通過加大農藥用量來防治害蟲,農藥使用后沒有達到安全間隔期就采摘上市銷售,必然造成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
(三)復配農藥存在隱性成分
依據《農業部辦公廳關于2015年第三批農藥監督抽查結果的通報》(農辦農〔2016〕6號),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抽檢農藥樣品2106個,合格樣品1757個,合格率為83.4%;不合格樣品349個,不合格率為16.6%。涉嫌假農藥(標明的有效成分未檢出或擅自加入其他農藥成分)212個,占抽檢樣品總數的10%。產品中擅自添加其他農藥成分的達150個,占不合格產品的43.0%。這次通報中,廣西檢出30個不合格的農藥產品,其中有5個屬于添加未經登記的有效成分判定不合格農藥產品,占不合格產品的1/6??梢?,在農藥中添加隱性成分,甚至添加高毒禁用農藥成分的行為,是造成蔬菜農藥殘留檢測超標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薄弱
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農產品銷售價格逐年攀升,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有部分農產品生產者違背了公共道德,選用了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有相關處罰規定,但是在實際的農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收到行政罰款和行政拘留的案例并不多見。總體上,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違規生產經營成本低,對于違法行為的約束力不夠。
(五)沒有與公民誠信檔案相結合
黨的十八大將“誠信”列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誠信體系得到了關注和重視。然而,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還沒有將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業合作社、農民的違規生產行為,農業產品銷售商銷售不合格農產品的行為,納入社會信用體系中管理。特別是沒有把農民的違規違法行為記入公民誠信檔案,對零星種植戶的違規行為加以約束,沒有讓失信者為失信行為付出代價。
三、加強廣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高毒農藥的監管
實施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管理和高毒農藥全程可追溯體系建設。各市、縣要切實抓好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管理,嚴格按照農業部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單位核定規范化、購買農藥實名化、流向記錄信息化、定點管理動態化的“四化”要求。通過高毒農藥定點經營,要實現“三個100%”的目標:銷售的高毒農藥100%來源可追溯、100%去向可跟蹤、100%質量有保證,做到管理規范、實名購買、電子記錄溯源,建立起規范化的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制度和追溯管理體系。實行專柜銷售、實名購買、電子檔案、溯源管理、科學指導,建立完善高毒農藥可追溯體系,逐步實現從生產、流通到使用的全程監管體系,構建高毒農藥監管的長效機制。
(二)合理使用農藥推行綠色植保技術
降低農藥使用量又能確保病蟲害防治效果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采用綠色植保技術。各級政府農業主管部門要積極推行生物防控、生態治理、農業防治、物理誘殺,以及采用低毒高效生物農藥等綠色植保技術,從根本上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以及杜絕高毒農藥的使用。通過廣泛宣傳和培訓,讓政府領導、農業技術人員、農民群眾、廣大民眾了解認識綠色防控的意義、措施和方法,從而自覺地支持、宣傳綠色植保技術,參與到綠色植保防控工作中。
(三)加強對假劣農藥的打擊力度
各級農業執法部門要加大對農藥監督抽查力度,特別是加強做好對已列入“黑名單”的農藥生產經營單位及抽檢不合格的產品的監管,要把非法添加(或搭售)隱性農藥特別是禁農藥成分作為檢測重點。堅持“檢打聯動、打防結合”,依法對重點產品、重點市場、重點區域開展多形式的日常監管和專項檢查,實行專項整治與日常檢查有機結合,通過市場檢查、監督抽檢和群眾舉報等途徑,找線索、挖案源,加大農藥生產經營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坑農害農行為,維護農藥市場秩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為農業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保駕護航。對于重大特大或者典型案例要通過各種媒體、網絡加大曝光力度,進一步震懾違法犯罪分子
(四)建立完善農產品安全監管手段
1.完善縣鄉農產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各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六有”(有機構、有職能、有人員、有辦公場所、有檢測設備、有工作經費)的要求,抓好縣鄉一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采取獨立建設或資源整合、共建共管等辦法,推進市、縣、鄉三級檢測機構建設。制定政策措施,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發展第三方檢測。強化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防控力度,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監督抽查,排查各類風險隱患,提高風險防范、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各市、縣應制定和實施本轄區的風險監測方案,擴大監測品種和監測范圍,對本轄區主要農產品和“菜籃子”產品行常態化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及時發現和防范各類系統性風險。要制定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預案,市、縣、鄉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專家隊伍,開展形式多樣的預案演練,提高應對和處置各類風險的能力。
2.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政府要重點引導、扶持“三品一標”企業(合作社)及出口農產品企業,示范推廣“工作體系健全、監管責任到位、規章制度完善、監管措施有力、質量安全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模式。在制度規范、技術標準、全程控制、檔案記錄、包裝標識、信息化管理、產品溯源等方面進行創新管理,形成既有利于企業(合作社)自我管理又利于職能部門監管的質量追溯管理體系。
3.建立完善農產品基地準出機制。全面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和產地準出機制。主要以“三品一標”認證企業以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為重點,對“三品一標”認證企業以及注冊登記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行主要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同時制定與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相銜接的食用農產品準入管理制度,縣級以上農產品批發市場、配送中心、超市和農貿市場實行主要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加強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的管理,推動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實現農產品合格上市和順暢流通。
4.加強農藥殘留監測執法力度。自治區、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縣(市)、鄉(鎮)農產品質量流動檢測站等要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對于農藥殘留檢測不合格的農產品要嚴格執法,對于施用禁用農藥的農產品一經發現立刻銷毀,常規農藥殘留檢測超標的要做好農產品延期采收的行政強制措施。堅決把農藥殘留檢測不合格的農產品堵在生產基地內,避免流通上市銷售。
(五)加強宣傳培訓提高生產經營者質量安全意識
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普法宣傳教育。廣泛利用電視、廣播、網絡、通信平臺、報紙、雜志、微信等各種媒體平臺采用多種進行宣傳。要在社會中營造一種拒絕不道德的農產品生產行為,提倡開展安全農產品生產的社會輿論,充分發揮群眾的作用,通過群眾間的相互監督,及時制止各種違規施用農藥的行為。通過宣傳教育,讓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提高公共安全意識,加強社會道德意識,從思想上自覺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從輿論上被迫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
(六)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是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兩個領域,主要是對禁用農藥和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的違規行為進行記錄。對于農藥生產企業、農藥經營店違規銷售國家禁用農藥的,要記錄到企業不良信用記錄中,同時把企業負責人的不良信用記錄到公民誠信檔案中。對于個別農戶違規使用國家禁止的高毒高殘留農藥的行為記錄也要到公民誠信檔案中。建立部門間聯合懲戒機制,加大懲戒力度,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要通過懲戒機制使生產經營單位不愿失信、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各有關行業協會對違規失信的成員,要按照情節輕重實行警告、行業內通報批評、公開譴責、責令退出等懲戒措施,并將相關違法線索報告行政主管部門。讓違規者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農產品質量安全違規行為不能干、不敢干、不想干。
四、討論
隨著新常態的到來,“一帶一路”的宏偉計劃,給廣西帶來了許多機遇和挑戰。廣西作為“老少邊窮”的地方,必須緊跟國家全面深入改革的步伐,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大農業投入,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精準脫貧而努力奮斗。而農產品質量安全是農產品銷售、農業經濟發展的保障,不僅關系到廣西社交經濟健康穩定發展,還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雖然廣西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中已經取得了成效,農產品檢測機構能力得到了加強和提升。但是,和社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期望還有差距,還需要不惜努力的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繼續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做進一步的深層次研究。由于個人的水平、能力和時間有限,研究中存許多的缺漏,希望通過以后的研究和實踐,再突出新的理論和觀點,促進廣西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鄒牧駿.湖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5.
[2]何春云,王金強.淺析如何科學合理使用農藥與農產品質量安全[J].農民致富之友,2015(22).
[3]李艷梅,張琛,劉英.蔬菜農藥殘留超標原因分析及防控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10).
[4]應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3).
[5]李恩普,陳松.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突出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1(4).
[6]中國農業部辦公廳.農業部辦公廳關于2015年第三批農藥監督抽查結果的通報[EB/OL].[2016-02-26].中國農業部網站http://www.moa.gov.cn/govpublic/ZZYGLS/201603/t20160307_5041019.htm?keywords=07B101214201600128.
作者簡介:馮斌(1981-),男,廣西柳州人,在職研究生,農藝師,研究方向:農產品安全及農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