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
摘 要:播期延遲加快玉米生育進程,影響玉米產量形成,不利于玉米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本研究針對不同播期對玉米產量及產量形成因子的影響開展試驗,旨在闡明合理播期下玉米的產量形成特性,為高產玉米的種植提供科學依據。結果表明:玉米籽粒產量的形成對播期的選擇比較敏感,主要因為各生育期的干物質積累量存著顯著差異。播期間的產量差異在低氮條件下較大,高的氮肥施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播期推遲對產量的影響。在播期延遲條件下,適量增加氮肥的施用量,促進前期干物質積累和葉面積指數的增加,有利于降低播期延遲對產量的影響。
關鍵詞:玉米;播期;產量;干物質;葉面積指數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糧食的產量對我國的國民經濟正常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玉米是中國乃至世界的重要糧食作物之一。我國玉米平均產量要低于我國的糧食需求,且玉米單產世界紀錄遠遠高于我國玉米單產量,所以我國玉米的產量質量還需要大幅度提高才能滿足全國人民的需求,而玉米種植面積已基本趨于飽和,因此努力提高玉米的單產具有重要意義。玉米產量的提高及品質的提升受到栽培管理技術及其生長的外界環境的影響,不同的玉米品種有適合自身生長的環境條件及其較為適合的播種期。玉米播期的合理調整是利于大幅度提高玉米產量的途徑之一,適宜的播期,能使玉米處于最有利于籽粒灌漿的外界環境條件下,能夠使玉米充分發揮出自身的高產潛力。適宜的播期選擇能夠幫助玉米得到充足的光照、適宜的水分、肥料等,創造最適宜的條件有利于植株的生長發育,獲得最高的產量。本次試驗選取了產量潛力較高的玉米品種作為試驗對象,能夠更明顯直觀的表現出播期對玉米產量的影響。本研究針對不同播期對玉米產量及產量形成因子的影響開展試驗,旨在闡明合理播期下玉米的產量形成特性,為高產玉米的種植提供科學依據。
二、測定項目與方法
(一)干物質積累
選取3葉期、拔節期、小口期、大口期、吐絲期、乳熟期和蠟熟期具有代表性的植株,3葉期、拔節期、小口期、大口期選取完好的地上部分,吐絲期將植株分為莖鞘和葉片兩部分,成熟期分為莖鞘、葉片、穗軸和籽粒4個部分,將所選樣品放入烘箱內,設置105℃,殺青時間30min,然后在85℃下干燥,進行恒重和稱重。
(二)葉面積指數
結合干物質取樣,同時進行測定和計算株高,采用LICON-3100葉面積儀(Lincoln,Nebraska,USA)測定總葉面積,然后計算綠葉LAI、比葉重(Specificleafweight,SLW)。公式如下:LAI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的植株葉面積,即:LAI(m2/m2)=綠葉總面積(m2)/土地面積(m2)。
(三)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
1.收獲測產。每區測量平均行距、株距并選取與平均生長狀況相近的3個點,計算株數和穗數,換算成該區的總株數和穗數,對每個區域所選取的3個點連續取10個果穗進行考種。
2.室內考種。對10個樣本穗果進行考種,先稱樣本穗千重,核定穗數。記錄穗長(果穗長度)、穗粗(果穗中部的直徑)、禿尖長(果穗禿頂長度)、穗行數(中部籽粒行數)、行粒數(各數一行籽粒的數目)、穗粒數(穗行數×行粒數)、百粒重(脫粒數兩個250粒,分別稱重,重量相加,再除以5),以14%水分為標準計算水分校正系數,并按此校正系數計算校正后百粒重。最后根據所得數據估算每區域產量:每個區產量=10個樣本平均脫粒數×該區總穗數×百粒重÷100。
(四)數據統計與分析
利用Statistix和Sigmplot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和圖表分析。
三、結果與討論
(一)播期對玉米產量及成熟期生理性狀的影響
本研究中每穗粒數隨播期的推遲先降低再增高,先前研究中玉米穗粒數會隨播期的推遲而增加,研究結果的差異可能由于地區差異造成的,同時玉米的品種不同也是一個關鍵因素。播期的合理選擇將會利于玉米最終產量的大幅度提高。本研究中,播期間產量差異在低氮條件下較大,高的氮肥施用量一定程度減少了播期推遲對產量的影響。
(二)播期對玉米干物積累特性的影響
隨著播期的推遲,玉米3葉期、乳熟期和蠟熟期的干物質積累量明顯降低,播期的推遲使玉米的生育期縮短,影響作物營養生長,并導致作物在一定時間段的光照時數減少、葉面積指數升高,有效積溫的利用效率降低,同時也會減少干物質積累,對后期產量有一定影響。本研究各生育期內,播期間干物質積累的差異在低氮條件下較大,高的氮肥施用一定程度減少了播期推遲對物質積累的影響。
(三)播期對玉米葉面積生長特性的影響
不同生育期的葉面積指數在播期間的差異沒有表現出一致的規律。相同氮水平下,播期間葉面積指數無顯著差異,氮肥增加有利于葉面積指數的提高,但在不同播期間施氮量增加后葉面積的增長無顯著差異。
四、結束語
玉米籽粒產量的形成對播期的選擇比較敏感,隨著播期延遲,籽粒灌漿時間逐漸縮短,籽粒內的干物質積累量逐漸減少,千粒重逐漸降低。播期對玉米的生育進程、植株形態指標、干物質積累、籽粒灌漿、產量及粒重都有一定的影響。產量差異在低氮條件下較大,高的氮肥施用一定程度減少了播期推遲對產量的影響。各生育期干物質積累的差異是播期對產量形成的影響的主要原因。播期間干物質積累的差異在低氮條件下較大,高的氮肥施用一定程度減少了播期推遲對物質積累的影響。在播期延遲條件下,適量增加氮肥的施用量,促進前期干物質積累和葉面積指數的增加有利于降低播期延遲對產量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閆鵬.播期、品種、氮肥管理對華北春玉米產量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18.
[2]鄒原東,韓振芹.播期對玉米產量及品質的影響研究進展[J].現代農業科技,2018(4):7-10.
[3]鄒原東.不同播期對玉米生長性狀和產量的影響[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8,32(5):29-34.
[4]滕展易.玉米產量性能受播期和種植密度的影響[J].農業與技術,2018,38(10):41.
[5]劉少坤.播期和密度對登海618高產機理影響的研究[D].濟南:山東農業大學,2017.
[6]陳明,韓益民.春玉米適時早播增產原因分析及預防粉種措施[J].遼寧農業科學,2006(3):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