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向軍
摘 要:農作物對于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大豆應用在食物中的方式也多了起來。因此種大豆的人越來越多,本文結合筆者個人工作經驗,分析了大豆種植的相關技術,并給出了病蟲害的防治辦法。
關鍵詞:大豆種植;病蟲害;防治措施
大豆是我國經濟農作物中的一種,在農業生產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并且在人們生活中被廣泛使用,如大豆在生產中可以將其加工制作成農業食品、飼料等,分析大豆種植技術可以有效增長我國經濟,促進我國區域農業發展。為提升大豆種植產量,需要強化大豆種植技術,對大豆種植期間出現的病蟲害進行合理防治,從而不斷提升大豆種植產量,提升我國經濟發展。
一、大豆種植技術相關淺析
由于大豆的產量不斷提升,并且人們對其的需求量也不斷地提高,只有通過一些技術的升級,才能夠將大豆的種植量繼續提高,隨著人們對大豆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優質大豆成為大眾選擇的目標。因此,在種植的過程中必須要進行對種植技術的相關探討和研究。
(一)選種以及整地方面的工作
在所有種植類農作物中,選種是極其重要的一個階段。種戶要進行良好的優質種子選擇,同時再根據河南當地的氣候以土壤環境進行相關的了解以及試驗。在選種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一些能夠高產并且抗病蟲害度也要高的種子。在選擇完種子后,要對于種子進行晾曬的過程,也就是曬種。這樣可以通陽光來減少種子本身當中所存在的水分,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同時還能初步的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二)大豆的播種技術
想要提高大豆的產量首先要對于大豆的播種時期進行一定的選擇。對于大豆的播種期既不能早也不能晚,這樣才能夠有效影響著大豆的生長效率,同時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想要大豆有著高效的產量,就必須要對其播種時間進行嚴格地控制。一般夏天的播種都是在小麥收獲之后進行的,根據當地的氣候和時節來看,一般最好的播種時期就是在六月份的中旬到七月份的上旬,在這個時期播種是非常利于大豆生長和發育的。大豆的播種時間,最晚不能超過七月中旬,否則將會大大減少大豆的發芽率以及成活率。
在進行合適的播種時期播種后還需要對于大豆的種植進行合理地,緊密的種植。由于大豆它的生長周期是具有不同變化的,所以種戶在種植大豆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大豆種植的疏密度。為了更好地保證大豆的生長,在大豆的播種時要進行良好的行距,株數的播種控制。這樣以便于在后期有一些植物苗出現缺株或者少珠的現象時,可以方便種戶進行有效的補種??茖W合理地施肥以及澆灌,除草工作也是能夠讓大豆產量提高的關鍵。由于土地營養度不同,施肥在大豆種植中可以有力提高大豆生長率。而怎樣選擇底肥,如何更好地進行追肥是種戶所需要關注的問題所在,在對于底肥的選擇中,盡量選擇以農家肥為主,農家肥里有大多數有機物可以對于大豆的生長進行一定的營養補充。而對于追肥來說,由于施肥力度的不同,一些植物的部分會有一些缺失營養的現象出現,所以要利用好追肥進行補充營養。與此同時,施深肥的時候一定要切記不能將苗的根部燒毀,這樣會導致產量減少,存活率下降。
除此之外,澆灌工作和除草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為了防止雜草叢生而導致的大豆營養缺失,種戶必須要在固定的周期,對于大豆種植物周圍的雜草進行處理,而澆灌工作必須要通過合適合量的水分噴灑,進行一定的水分補充,切記不能過度澆灌。
二、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農業防治方式
在大豆種植期間會出現很多病蟲害,主要是病毒病、灰斑病、食心蟲等。為確保大豆在正常成長期間,避免病蟲害的出現帶來的影響,在大豆成長期間可以使用農業防治進行全面治理和改善,從而達到真正防治的基本目的。在有效防治工作期間,前期需要做好檢驗工作,對大豆土壤、種子質量和成長環境進行全面檢測。選擇恰當的種植區域,避免種植中出現重茬和迎茬情況,確保輪茬工作的規范性和安全性。保證大豆成長期間施肥、除草以及澆水等基本工作,使得大豆在實際生長期間具備恰當水分以及營養物質等,從而避免受到外界環境影響,自我積極健康成長。在大豆種植前期確保整個種植領域整潔干凈,對周圍雜草進行徹底清除,避免大豆成長期間出現雜草等,確保大豆能夠健康生長,避免在成長期間出現病蟲害,進而使得大豆可以有效成長。
(二)化學防治
在大豆種植期間可以使用化學方法防治,該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大豆病蟲害的發生。種植前可以對大豆種子進行藥劑包衣處理工作,確保種子在幼苗期間不受病蟲害的侵襲。在大豆生長期間,不同階段植株出現的病蟲害有所不同,具體種植期間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應對,采取具有針對性地防治措施。例如:對大豆出現的蚜蟲和斑病進行合理防治和分析,使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大豆進行合理防治;對于大豆出現的食心蟲則可以使用乙磷鋁可濕性粉劑處理;對于大豆發生的霜霉病等相關病害,可以使用甲霜靈進行合理防治和處理,從而可以保證大豆植株的正常生長。
蚜蟲危害通常出現在6月下旬左右,由于溫度高,此時期的干旱情況也是比較嚴重的,從而使得病蟲害更加嚴重。在整個過程中最佳防治方式就是采用化學防治形式,可以使用800倍40%的樂果和1000倍40%的氧樂果進行有效噴灑,并且在大豆整個過程中使用15~25mL/667m210%溴氟菊酯,以及40kg混合了10g/667m250%的抗蚜威對大豆進行全面噴灑工作。
三、結束語
大豆農業生產和人們實際生活之間存在一定關系,可以顯著提升大豆生產經濟效益,在種植期間需要結合相關技術形式進行,對種植區域環境進行分析,結合具體情況采用合適的種植技術完成工作,在整個過程做好規范化管理工作。前期種植工作是保證大豆產量和正常生長的基礎,后期還要針對大豆種植區域生長環境進行改進和調整,為其營造一個適合生長的氛圍,避免大豆出現各種病蟲害,采用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方式進行預防和分析,從根本上提升大豆種植期間的基本產量,推動我國農業快速發展,獲取更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袁筠.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的思考[J].江西農業,2019(14):21-22.
[2]李永生.大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初探[J].農家參謀,2019(12):88-89.
[3]薛春玲.淺析大豆病蟲害防治[J].農家參謀,2019(0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