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彪
夏玉米產量指標700~1000kg,稱為高產玉米。生育期為100~105天。播種期做好備耕,防治地下害蟲及種傳病害危害。
一、苗期管理
(一)查苗、補苗
玉米出苗后,應立即進行查苗、補苗。在玉米三葉期以前,發現連續缺苗3株(穴)以上,應及時進行補苗,可采取帶土移苗補栽的辦法,以減少株間苗勢的差異。移栽要在陰雨天或晴天下午進行,栽后要及時澆水,縮短緩苗時間,確保成活。缺苗3株(穴)以下,在缺苗處一側或兩側,留雙株即可,玉米缺苗一般不提倡補種。
(二)間苗、定苗
適時間苗、定苗是減少弱株率,提高群體整齊度,確保適宜密度的關鍵。玉米生長快,應適時早間苗、定苗。一般掌握1~2片展開葉時間苗,2~3片展開葉時定苗。間苗原則是去弱苗留壯苗,去病苗留健苗。間苗、定苗的時間應在晴天的下午進行,因為此時病苗、蟲咬苗及發育不良的幼苗易萎蔫,便于識別淘汰。對于苗矮葉密、下粗上細、植株扭曲的絲黑穗浸染苗等,應徹底剔除。旱地、生產水平較低的地塊,要早間苗、定苗。病蟲害較重的地塊,要晚間苗、定苗。雙株留苗時兩苗間距5~10cm。套種玉米蟲害多、傷殘苗多、草害重,保苗難度大,應適時間苗、晚定苗。一般2片展開葉時間苗,3~4片展開葉時定苗。
(三)中耕、滅茬
中耕是玉米苗期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據調查,玉米苗期中耕2次比不中耕的次生根增加5~6條,根深增加6~7cm,增產10%左右。一般中耕2~3次,第1次在定苗前,深度3~5cm,此時幼苗矮小,要避免壓苗、傷苗。第2、3次在定苗至拔節期,深度10cm左右為宜。中耕的原則是:苗旁淺耕,行間深耕。直播玉米苗期正逢雨季,要淺中耕。中耕過深,土壤蓄水過多,易造成芽澇或苗澇。套種玉米麥收后應立即深中耕滅茬,疏松土壤,促進根系發展。
(四)追施提苗肥
苗期追肥具有促根、壯苗、促葉、壯稈等作用。一般在定苗后至拔節期進行。具體的追肥時間要根據苗情、土壤肥力等情況來定。三類苗、移栽苗、未施基肥或種肥的地塊、低洼潮濕的地塊和套種玉米等,要早追、重追提苗肥,一般在定苗前后;壯苗、土壤肥力高、基肥種肥充足的地塊,可不追或少追提苗肥。除施用化肥外,再使用壯豐寶進行葉面噴施,促使玉米生長開始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進行轉換。苗期追肥量,原則上磷肥、鉀肥全部施入,氮肥追肥量要根據土壤、苗情而定。一般高產田施用總氮量的20~30%,中產田用50~60%,低產田用60%以上。追肥方法:一般采用溝施或穴施。深度5cm以上,離苗10cm以上,不要燒苗。
二、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是指從撥節至抽雄這段時間。拔節就是莖基部節間開始明顯伸長,而抽雄是指雄穗(天花)開始露出劍葉(最后一片)。穗期田間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使玉米植株敦實粗壯,葉片生長挺拔有勁,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協調,達到壯稈、大穗、粒多。搞好穗期的田間管理,是奪取玉米高產的關鍵。
(一)深中耕小田間管理
培土結合施稈肥。在施足基肥,管好苗期的基礎上,拔節前后要深中耕(10cm左右)一次,玉米這次中耕特別重要,可以把土塊打碎,使耕作層土壤落實,有利于根系生長發育。培土,就是將行間的土略向植株集中,形成一個小壟,同時把施下的稈肥埋入土中。稈肥最好以腐熟的廄肥、堆肥或人畜糞為主,也可每畝施復合肥10kg左右。要注意小苗多施,促進全田均衡生長。重施穗肥高培土。穗肥應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用,這時玉米頂部的幾片葉組成的形狀像一個喇叭。此時要注意使用花朵多進行葉面噴施,促進玉米穗期的雌穗抽雄前約7~10天,是決定雌穗(玉米棒子)大小和粒數多少的關鍵時期,這時生長的好壞對玉米產量影響最大,也是玉米需要養分最多的時候。一般應重施穗肥,約占總追肥量的60%左右,并施用速效肥。通常每畝用尿素15~20kg,結合把行間(特別是寬行)的土集中到植株兩邊,達到高培土的目的,同時將肥料埋入土中。但也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安排稈肥和穗肥的比重,若土壤肥力較高、基肥足、苗勢好,可以少施稈肥,重施穗肥;如果土壤肥力低、基肥施用量少、幼苗長勢一般,則可以重施稈肥,少施穗肥。此時要注意使用花朵多進行葉面噴施,促進玉米穗期的雌穗生長,為豐產打下基礎。
(二)病蟲害防治
主要防治對象有玉米螟、紅蜘蛛、粘蟲、紋枯病、大、小葉斑病等。協治條螟、玉米蚜、薊馬、褐斑病、彎孢霉葉斑病、黑粉病及銹病。
1.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合理肥水,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蟲能力。
2.及時防治病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50%敵菌特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噴霧防治。
3.及時摘除病瘤病葉,鏟除病株,帶出田間銷毀。
4.早期及大喇叭口期用甲維鹽防治玉米螟。
5.用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劑噴霧防治黏蟲。
6.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防治紋枯病和葉斑病,也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對病部噴霧或涂莖防治紋枯病。
三、灌漿成熟期
以防治全蝕病和早衰為主。加強田間管理,多施腐熟農家肥,增施磷鉀肥和微肥,合理密植,及時中耕排澇,創造有利于玉米生長,而不利于病害發生的環境。清潔田園,及時摘除底部病葉,收獲后將病殘體帶出田外銷毀,減少病害初浸染來源。注意防鳥、獸及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