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晶
倉廩足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向來是中國人的糧食安全觀。《尚書·洪范》八政,食為政首。民為國基,谷為民命。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事關國家穩定。
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鞏固黑龍江糧食在‘中國糧食‘中國飯碗中的地位,不負國家期望,堅決當好糧食安全‘壓艙石,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
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我省要鞏固糧食生產大省地位,保障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保障中國飯碗裝中國糧食,而且要讓“中國飯碗”更有份量、更有品質、更有效益。
種得好、產得優,還要賣得俏。釋放綠色發展優勢、堅持市場導向、塑造叫得響的品牌,寒地黑土、非轉基因、綠色有機,這是我們必須打好的三張優勢牌。
天下要務,農事為先。我們要牢固樹立大糧食安全觀,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促進糧食資源轉化,由提供原料向提供優質豐富的食品延伸。要強化市場營銷,拓展線上線下渠道,讓好產品賣上好價錢,讓種糧的農民得到更多實惠。在這方面日本有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學習。有的日本大米包裝袋會特別注明:“栽培期間未用化肥和農藥”,這樣的大米在市場上很有競爭力,價格也賣得很高。
黑龍江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我們的特點是寒地黑土。“寒”是天然的殺蟲劑,黑土就是天然的肥料。我們要堅持“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管理,打造地方知名農產品品牌。堅持出口導向,以出口標準倒逼品質提升,實現地力、良種、種植、加工、儲運、銷售等全過程安全和全產業鏈增值增效,提高農產品核心競爭力。
“手中有糧,心就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毛主席的教導在今天仍然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責任編輯/劉淑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