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奎升
摘 要:直播稻是一項輕型化水稻的生產技術,直播稻具有省時、省工、省地、節本增效的特性,能夠有效避開帶毒灰飛虱的侵染高峰期,減輕和克服在移栽稻上容易感染的條紋葉枯病和黑條矮縮病的機率。在機械化程度高的大型農場,在有效解決農場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更加突顯和放大它的上述優勢。直播稻雖然具有上述諸多的優勢,但在人少地多、勞動力成本逐年增加的新形勢下,增效與增產還需要有機地統一,還要以確保糧食安全為前提。針對上述問題,本文章在上海市海豐農場設計直播稻以遲熟中粳淮稻5號基本苗、肥料運籌等經驗,從其生育特性、莖蘗動態、產量及構成因素等性狀,以期為淮稻5號直播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直播稻;基本苗處理;肥料運籌;產量及構成因素
一、基本苗的確定
不同基本苗處理對水稻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見表1。由表1可知,隨著基本苗數量的增加,產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14萬/畝處理的產量最高,較8萬/畝、10萬/畝、12萬/畝、16萬/畝處理分別高27.69%、23.52%、16.04%、9.06%。從產量構成因素來看,16萬/畝處理的單位面積穗數最多,14萬/畝處理的位列第二。14萬/畝處理單位面積穗數較8萬/畝、10萬/畝、12萬/畝處理分別高20.30%、15.74%、6.11%,較16萬/畝處理低1.44%;14萬/畝處理的每穗粒數和結實率均最大,每穗粒數較8萬/畝、10萬/畝、12萬/畝、16萬/畝密度處理分別高1.18%、2.38%、8.86%、4.88%,結實率較8萬/畝、10萬/畝、12萬/畝、16萬/畝處理分別高3.65%、4.43%、1.18%、4.19%;隨著基本苗的增加,千粒重也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各處理間的差異不大,12萬/畝處理的千粒重最大。
二、肥料運籌分析
由表2看出,分蘗肥提前到4~5葉期,促進6~8葉期分蘗的發生,以盡快達到高峰苗,適期進行擱田。但隨著秸稈還田土壤地力的增加,肥料的施用上可以適當減少。
三、病蟲草防治分析
草對直播稻來說,從頭到收都是一個重點的工作,不可忽視,切實做好化除各項工作,總結經驗如下:
用藥時間上一定要做到具體田塊具體對待,要勤跑勤看,盡量做到見草打藥,特別是第一遍千金。不能教條主義,在用藥的基礎上盡量用最少的藥控制好草情。第三次封閉時一定要上水,要建立水層,要做到以水壓草。用藥要均勻周到,噴藥要均勻周到,保證全田用藥效果。
針對草情嚴重的田塊要特別處理,可以在苗情允許條件下多一、兩次用藥,用藥要有針對性,用量要把握好,必要時要人工輔助撿拾,做要一年用藥,下年減少雜草基數的效果。盡量拉大用藥時間,因為田間的草種除不盡的,用好每次用藥,間隔也可相應加大,這樣全生育期的草情就會均勻減輕,而不是前期猛用藥,把除草重頭放在前期,見到一點小草就打,這樣前期用草藥多也不利于苗生長,也不易控制全生育期的草情。
四、水漿管理分析
我們總結的水漿管理只是針對本隊大部分的土壤而言,其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播種結束后,及時理水,排清洼塘水,促根系,早立苗。
分蘗期,淺水促蘗,適當保水,要視當時天氣、土壤而定。就本隊田間情況而言,不太可能3葉1心的時候能建立淺水層,但要力爭到4葉1心的時候能建立起淺水層。每次上水要先上大水,然后再調水。對鹽堿重的條田保水時間要適當長些。
分蘗末期—拔節初期,按我們現在是達到35萬苗才開始擱田,控制高峰苗。但我個人覺得這樣大田生產難以精確苗數,稍耽擱就錯過最佳擱田的時間,我們知道有效分蘗葉齡為N-n-1時,其同伸葉齡是N-n+2葉齡期,故無效分蘗期一般只有N-n+1和N-n+2葉兩個葉齡期,其中N-n+1是動搖分蘗葉齡期。因此,欲控制N-n+1葉齡期產的無效分蘗,合適的擱田時間應提前在N-n-1葉齡期,即控制節位的前2個葉齡期。例如,主莖總葉數為16葉、伸長節間數5的品種,希望在11葉期莖蘗數達到預期穗數后,于12葉期就抑制無效分蘗的發生,擱田必須提前到10葉期,當全田莖蘗數達到最后穗數的70%-90%時開始。這樣葉齡和苗數相結合的方法,更能精確擱田時間。
孕穗、抽穗期水層管理,淺水間歇灌溉。適度晾田,脫水擱田1~2天左右直至齊穗,齊穗后要干干濕濕,以濕為主。這幾年秸稈還田和葉面肥的施用已經大大減少了早衰了,最后成熟脫水時間可提前到收割前10天左右。
不同產量群體條件下產量及構成因素的比較,可知,高產群體的產量較低產群體增加,從產量構成因素來看,高產田塊的每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均有優勢,在單位面積穗數方面,低產群體有優勢,高產群體較低產群體低。
由此可見,適宜收割穗在28萬左右,高峰苗在35萬~40萬,擱田群體在25萬前后,要做到時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時的擱田原則。